在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顯得越來越重要。傳統(tǒng)的教學大大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個性,阻礙了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力 。為了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更大的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我有幾點新的體會與感悟。
首先,我認為我們要做的就是教師要善于引導。正如大家所說讀僅停留在學生的自悟自得上是遠遠不夠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引導學生認真細心咀嚼課文中的語言,讓他們自己動腦筋,養(yǎng)成一個自己勤于動腦的好習慣。學生的水平畢竟是有限的,教師應該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有重點,有目的地給予點撥、引導。比如大家都愛舉得一個例子,在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課時,可以問學生:文中的作者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沒有變”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有的學生說:花變了,不是以前的花了。從學生的回答中看出,他們顯然沒有理解文章的內容。這時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并加以點撥,使學生理解了這句話的真正意義是在表示德國沿街的奇麗風景沒有改變,依然是“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同時,作者言下之意還在贊揚德國人民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美好境界,這種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賞的,也是更“美麗”的。
其次,隨著現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教學方法也變得更加多樣。多媒體廣泛的用于課堂教學中。于是在有些時候我們可以利用影像來突破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讓學生理解是教學的真正目的,感知只是認識的開始。理解是在感知基礎上的認識和深化。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記述和介紹事物發(fā)生、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以及性狀、特征等的課文,它們對學生來說是比較陌生的,有些課文反映的客觀事物連教師自身也未見過,僅憑教材、教參的文字介紹和簡單的圖示向學生進行講解,學生難以理解。為突破這一難點,教師若善于巧借電教媒體來解決,比如可以利用PPT,flash等來展示,這樣就為理解課文、學習語言文字表達知識鋪平了道路。
最后我認為,要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是必不可少的。美國教育家布魯諾說:\"學習的最大動力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只有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閱讀產生主動需要。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我們應該盡量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讀書環(huán)境,為他們提供閱讀的時間和空間,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趣味活動。經常開展一些諸如“講故事”、“猜謎語”、“讀書心得交流會”、“知識競賽”、“朗讀比賽”、開設書評宣傳板、開設家長課堂,開展“親子共讀”等的讀書經驗交流活動,這樣就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總之,閱讀訓練的方法還很多很多,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我們要不斷的去發(fā)現去積累去實踐,尋找最為理想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