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在國慶期間開播了一個“走基層 假日調(diào)查——你幸福嗎?”專欄。欄目采用現(xiàn)場直接發(fā)問的方式,詢問路人的幸福感。面對記者突如其來“你幸福嗎?幸福是什么?”的發(fā)問,民眾的回答可謂五花八門,卻真實可信。
在眾多的回答中,我們聽到的是:有個女朋友;下班后有一聲老婆孩子的問候;把女兒供出來了;能和老伴一起牽手散散步;能掙錢改善生活……諸如此類一些很普通的幸福觀。原來,幸福就是這么簡單,它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唾手可得。
一位大學生在面對鏡頭時回答:“我今天不幸福,因為剛和女朋友分手了”。原來,幸福是具有對比性的,當你身染疾病時,你會覺得健健康康就是一種幸福;當你連日疲勞工作后,假日休閑就是一個享受;當你人在天涯時,相聚團圓就是一份快樂。這就是回答記者“我很幸福”老年人居多的原因。因為,經(jīng)過人生的磨礪,他們才知道擁有的現(xiàn)在的一切是多么的不易。
美國蓋洛普市場及民意調(diào)查公司曾弄了一個幸福指數(shù),包含物質(zhì)擁有、信仰、情緒狀態(tài)、工作滿意度、飲食習慣、疾病、壓力程度等生活質(zhì)量指標,來衡量生活的美好程度。對照此指數(shù),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人都達不到幸福的標準。其實,幸福的感覺不是什么標準能衡量的,正如一雙鞋子穿得舒不舒服,只有腳知道。
有的人腰纏萬貫,卻感覺不到生活的快樂;有的人豪車美宅卻在述說日子的無聊。有的人寒衣素食,卻感覺花好月圓,生活充滿詩情畫意;更多的人平平淡淡,卻在“從從容容才是真”中體味人生的美好。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在回答記者時說得好:“窮也過,富也過,幸福就是自己能在生活中找到快樂?!睒銓嵉脑捳Z一言道破幸福的真諦。
幸福不在于你想得到什么,而在于你擁有什么。如果倒回三十多年,那時的生活“三大件”是手表、收音機、縫紉機;如今,“三大件”變成了房子、車子和票子。幾十年前,一家三代擠在幾十平方米的屋子里也覺其樂融融;如今,一些人家有好幾套房子也不覺得舒服。時代在發(fā)展進步的同時,一些人的欲望也越來越高,心胸卻變得越來越小。一個被物欲填滿的心胸,怎么會容得下那些單純的幸福?
幸福還在于自己的發(fā)現(xiàn)。物質(zhì)生活的極大滿足,精神生活的極大豐富,當然是幸福的重要元素,但更多的幸福感覺來自于我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生活中那些瑣碎的快樂。生活原本就是一些極其平常的小事點滴積累,細細地品味那些平時忽略的點點滴滴,把他們串起來,就是掛在我們胸前的一條幸福項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