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醫(yī)藥(601607.SH)內斗不斷,掌門人也是一換再換。
7月16號上海醫(yī)藥召開投資者大會,會上新管理層齊齊亮相,原寶鋼副總經理、不銹鋼事業(yè)部總經理樓定波將擔任上海醫(yī)藥公司董事長,徐國雄擔任總經理。
處于風口浪尖的上藥人事變動不斷。5月底,原上海醫(yī)藥集團董事長呂明方出局,上藥集團的控股股東上實集團將總裁周杰倉促推上了上藥董事長位置,50天后,周杰再次讓賢。
從事鋼鐵業(yè)的樓定波“空降”至上藥,外界紛紛質疑,沒有任何醫(yī)藥行業(yè)經驗的樓定波是否能把陷入危機的上藥重新帶入正軌?
北京科技大冶金學院教授許中波對《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樓定波的入主對上藥而言絕對是利好消息,他認為:“寶鋼前總經理艾寶俊現在是上海副市長,主管國有企業(yè),樓定波去上藥,上藥的改革能得到上面領導的支持,對上藥肯定有好處?!?/p>
北京醫(yī)保全新大藥房總經理李慶福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上藥管理層人事變動頻繁,是體制和用人有問題,而管理層內斗一直都是上藥的致命問題。他表示,上藥太國有化了,不打破體制很難有改變,但之前改革或許有點矯枉過正了。
國泰君安行業(yè)分析師鄭磊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上藥此前改革偏激進,遭到了內部強大阻力,雄心勃勃的呂明方最后也不得不黯然離去。
行事穩(wěn)健的樓定波或許是上藥“維穩(wěn)”的最佳人選,在此基礎上,上藥循序漸進的改革或指日可待,加上樓身后有政府和領導的支持,經歷了財務造假風波和公司內斗紛爭的上藥或能走出泥沼。
樓定波的“硬”關系
公開資料顯示,樓定波本人從參加工作至調任上藥一直在寶鋼工作,可謂是“老”寶鋼人。其在年齡上,艾寶俊和樓定波也僅相差兩歲,在地域聯系上,前者是生于東北,后者至少在東北有求學經歷。而更重要的是,艾寶俊于1998年~2006年8月一直或在寶鋼集團或在寶鋼股份擔任要職,而樓定波于1983年~2012年一直在寶鋼股份任高層,這期間重疊的18年,兩人有相當多的直接和間接的工作上的聯系,甚至在艾寶俊當寶鋼股份總經理之時,樓還當過一段總經理助理。
除此之外,艾寶俊亦是國企改革的積極擁護者。上海的國企改革一直被大力倡導,在政策和領導層面,樓定波則有著天時地利的資源。
此前媒體報道,寶鋼內部人士曾表示樓定波推崇現場管理,作風比較開明。在其接手寶鋼不銹鋼業(yè)務部門后,第二年也即2010年就做到了寶鋼全國業(yè)績排名中的最優(yōu)。
許中波對《投資者報》記者表示,樓在寶鋼業(yè)績相當不錯,并且在寶鋼也主導過一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在寶鋼干過的樓定波能給上藥帶來希望,一個是樓定波有上面領導的支持,不管上藥有什么樣的阻力,樓都有領導的支持,能比較快速地破除內部阻力;第二個是,寶鋼擁有非常科學化的管理體系,樓的到來能把寶鋼這套體系也帶入上藥,對整頓上藥的管理有立竿見影的功效。
老國企和市場化之爭
對于上藥改革,曾為上藥副總裁的葛劍秋仍心灰意冷,他對《投資者報》記者說:“上海的國企沒有希望,上海是國企改革的洼地,等想明白了,機會已經沒有了。有時不得不相信宿命論。”
2009年3月葛劍秋加入上藥,在董事長呂明方的支持下,他完成了新上藥的“三合一”整體上市和之后港股再度融資,他制定了新上藥的投資并購方案,把新上藥的商業(yè)布局從華東擴展至全國,被公認為是新上藥改革的核心人物。
2010年11月30日,上藥以40億元的交易額收購了北京第三大醫(yī)藥分銷商——中信醫(yī)藥實業(yè)有限公司,這也創(chuàng)下了國內醫(yī)藥商業(yè)領域的收購之最。
但這筆交易在此后引來了更大的殺傷力。2011年5月,兩封署名為“競爭對手”與“上藥內部職工”的舉報信投遞至上海國資委和紀委,直指上藥副總裁葛劍秋,稱上藥對中信醫(yī)藥的25倍PE的收購溢價涉嫌國有資產流失。舉報信來自上藥內部。
上海國資委調查后未發(fā)現收購有異常。而舉報信風波將新上藥的管理層矛盾進一步激化。葛劍秋于當年6月30號提出辭職申請,后收回。直至11月30日再請辭,為自己在上藥的職業(yè)生涯畫上句號。問起為何兩度請辭,葛劍秋說:“再不走就要被趕走了?!?/p>
上藥國企體制過于僵化,李慶福說“上藥是個特別國企的公司”。前上藥董事長呂明方和副總裁葛劍秋等人希望更徹底的市場化來改變上藥,而以徐國雄為代表的一派則代表了公司內部阻力。
在舉報信之前,葛也經歷過一次風波。在重組事務之時,發(fā)現上藥集團原總裁吳建文貪腐多年,葛立即向領導班子匯報,而此舉遭致幾輪組織談話,甚至有領導當面指責其受人指使,搞領導黑材料等等。
但更為細微的態(tài)度則在上藥H股發(fā)行上早有苗頭。據葛劍秋博客記載,2011年5月21日正值H股上市慶典日,某領導在慶功會上批判上藥領導班子不團結、主要領導獨斷專行、工作作風有嚴重問題。
葛也在其博客上稱在上藥是“堂吉訶德的戰(zhàn)斗”,而與此相呼應的是呂明方在雜志上撰文稱,3年前,歷史賦予我重塑上藥的使命;3年后,歷史扼殺了我的這個使命。這就是歷史的不講理,想給就給,想收就收。
對于上藥前途,葛劍秋直言:“要去國有化,舍此別無他途,否則換誰都一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