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大學珞珈山腰東南、東湖之北,錯落有致的分布著十八棟老別墅, 這些建筑中西合璧,巧極自然的大手筆為入住者營造出一個靜謐從容、收放自如的私人空間。這就是武漢大學著名的“十八棟”。
英式別墅
這十八棟英式別墅,建于上世紀30年代初,當時居住在此的都是大師碩儒。當時各個樓棟之間都有精致的歐式小花園,幾條鋪滿落葉的石階小徑靜靜地通往山下。每一棟別墅都格局不凡,自成體系。
1938年武漢抗戰(zhàn)期間,包括周恩來、郭沫若等國共軍政要員都曾在此居住??箲?zhàn)勝利后,武大又新建了3棟洋樓,但這里仍統(tǒng)稱“十八棟”。
代表名分
很多人垂青這片人間樂土,據(jù)老人們回憶,當時教學區(qū)在老齋舍一帶,從珞珈山南麓到老齋舍,以正常步速計算,至少需30分鐘,且一路翻山越嶺。為了讓住在18棟的名教授們輕松上課,學校專門開通了定時往返的交通車。這在當時實屬豪華。據(jù)介紹,解放前,許多教授都向往能住進山前一區(qū)十八棟,不光是為舒適、氣派,更重要的是為了名分。
舊居歷史
周恩來舊居就在十八棟27號,先前“一區(qū)27號”的墨跡還清晰可辨。紅瓦青磚,地基開闊,庭前屋后被參天大樹環(huán)繞。別墅由兩個哥特式風格的拱形門棟分開,樓棟之間有一精致花園。現(xiàn)居其中的兩戶教師人家,將花園伺候的十分滋潤,紅花綠草嬌艷逼人,松木盆景遒勁蒼翠,與這棟上世紀30年代的老別墅相映成趣,古香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