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似北京胡同的青磚灰瓦,槐花遍地;也不似上海弄堂的玲瓏雕花,一派婉約,在武漢喧鬧的城市中心,隱匿著這樣一些靜謐的里巷,古樸、幽靜,經(jīng)歷過盛世與繁華,也見證了落寞與衰落。10月的初秋,老街上走走停停,總會在一個(gè)不經(jīng)意的轉(zhuǎn)角遇到驚喜。
漢味市井
鉆進(jìn)勝利街旁的同興里,25 座石庫門建筑整齊的排列在兩側(cè),紅瓦的屋頂,假麻石的外墻,門楣下曬太陽的老人,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安寧,歲月早已將三十年代的鶯歌燕語沖散在時(shí)間的嘆息里。
同興里的前身,原本是清朝大買辦李子敬的私人花園,1928 年左右,生意大戶徐、胡、劉等十六家在此建樓,便形成了這里的居民區(qū)———同興里,意為“美好愿望”。
這條不足500 米的巷子,經(jīng)過近百年歲月洗禮,同興里保存極其完整,斑駁的紅木門,別致的門牌,高高的天井……無不凸顯出武漢人市井生活的味道。
里分情深
天井的“萬國旗”,是老巷獨(dú)有的風(fēng)景。天井里擺放著住戶的雜物,住戶已經(jīng)無暇顧及,再也沒有了車夫的吆喝和噠噠的馬蹄聲,偶爾騎自行車的市民從里巷穿過,叮叮的車鈴在里巷間久久回蕩。在過道的“萬國旗”下,老人們瞇著眼曬太陽,有一搭沒一搭的對話。在這里,能聽到的全是純正武漢話,只要你講普通話,巷子里的人可能還會多看你兩眼。隨便找其中一兩個(gè)老街坊閑聊,他都能講出一大摞的老底子的故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