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3月號的《讀者文摘》,刊載了一篇發(fā)人深省的作品“巨片之秘”。
文中討論的四部影片是:《山水喜相逢》、《洛基》、《火戰(zhàn)車》、《甘地傳》。該文作者分析這四部影片叫好又叫座的一些共同原因時,說:
“它們反映人性本善、宣揚種種受人尊敬的情操:勤奮、苦干、自重;表現(xiàn)出對家庭、朋友、社會的愛心;顯示了一個人能對他自己的一生和別人的一生造成多大的改變;最重要的,它們給了我們希望?!?/p>
在這一段話里,最能引起我共鳴的,是最后一句:
“它們給了我們希望?!?/p>
電影、音樂、文學,都是屬于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范疇,我們固然不必以道德的桎梏來扼殺它應有的生命力,但是,創(chuàng)作者是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的。
有些作者,把創(chuàng)作當作是個人情緒或情欲的發(fā)泄,任意而又任性地為他的作品涂上各種色彩——有的著重黃色,恣意渲染色情;有的偏愛黑色,刻意描繪暴力;有的鐘愛灰色,故意散播頹廢思想或灌輸消極的人生觀。
黃的、黑的、灰的,都是毒素,都具有驚人的破壞力。然而,在這三種毒素當中,我覺得最最危險的,是灰的。
說它危險,是因為它看似無害,但卻能令人慢性中毒,而中毒之后,毒素有若附體之幽魂,極難擺脫。
《山水喜相逢》一片的主角摩根弗里曼說了一句令人拍案叫絕的話:“你不應該向公眾推銷絕望,他們?nèi)绻胍^望,可以免費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