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孑身一人,住著土街旁的一棟土房。老人很老了,臉上的皺紋似荒蕪的溝壑。
土街在老城區(qū),歪歪扭扭的,沒有路燈。但在晚上,常有放學(xué)的孩子或抄近路的行人經(jīng)過,布鞋、皮鞋或者旅游鞋的聲響,輕奏著夜的音樂。
只因?yàn)椋先嗽谒耐廖萸?,掛了一盞燈。普通的白熾燈,閃著溫暖的淡黃。街不長(zhǎng),燈光便努力地延伸至土街的兩端。老人心安理得地做著這一切,她說,她不喜歡黑暗中向前摸索的腳步,那讓人不安。她說,這夜里,應(yīng)該有一盞燈、一片光。
老人坐在屋里的藤椅上,抱著她的貓。她閉著眼,仿佛在打盹。過一會(huì),老人突然對(duì)貓說,燈絲燒斷了,我得再換一個(gè)。
老人便出門,果然,小街上已是一片黑暗。
只憑腳步聲,她便可以判斷出她的燈,是暗是明。老人說,有光的小街,腳步聲是踏實(shí)和安穩(wěn)的;無光的小街,腳步聲便充滿了試探和恐懼。
老人說,其實(shí)那些光,并沒有照亮小街,照亮的,是夜行人的勇氣。
老人說,這世上,怎么可以沒有光呢?
孑身一人的老人,將這樣一盞燈,一直點(diǎn)到去世。
其實(shí),老人一輩子都沒有見過光。
她是一位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