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跡散步
四川的石窟寺觀在全國分布最密集,石窟造像在四川東南西北遍地開花,幾乎每縣都有,今天依然保留了很多精品如樂山大佛、大足石刻、安岳臥佛、廣元千佛崖、蒲江飛仙閣、榮縣大佛等。北方的石窟自唐代已衰落,盛唐后北方再沒有大規(guī)模開窟造像,而四川石窟從北魏、北周的滲入,到初唐的興起,中晚唐的興盛,五代保留中國石窟藝術的火種,一直延續(xù)到兩宋,最后到大足達到輝煌。
樂山大佛:樂山離成都很近,只有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在成都搭旅游車可直達,下了車后乘坐出租車到景區(qū),便可欣賞世界最大摩崖石刻彌勒坐像——樂山大佛。
大足石刻:乘坐3個小時的動車,就可以從成都抵達重慶,再從重慶出發(fā)去大足,先乘坐2個小時的大巴,然后轉大足縣內的汽車,前往大足景區(qū)。
安岳石窟:安岳石窟離成都大約230公里,坐直達班車需3個小時,到縣城后乘4路公交直達安岳石窟。
血拼指南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tài)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兩側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著戰(zhàn)袍的護法武士石刻,數百龕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龐大的佛教石刻藝術群。
大足地區(qū)有70余處石刻造像,統(tǒng)稱大足石刻,其中以寶頂山和北山石刻最為著名。大足石刻始于晚唐,盛于兩宋,以規(guī)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保存完好而著稱于世,也以鮮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在中國石窟藝術中獨樹一幟。
安岳石窟至今保存較完好并具有一定規(guī)模和文物價值的石刻有45處,是中華古代石刻藝術一寶庫。它多是我國石刻藝術成熟和鼎盛時期的作品,具有很高的雕刻藝術價值,造像風格除少數敦樸、粗獷的魏晉風骨外,大多是體態(tài)豐滿、雍容華貴的唐代風格,也有一些精細華美、瓔珞蓋身的宋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