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就在為數(shù)不多的還在苦苦守候證券市場春天的投資者準備新一周的投資操作時,某媒體登載的一篇新聞讓已經(jīng)被證券市場“寒冬”凍得苦不堪言的投資者的心瞬間被凍僵了。這篇報道說,據(jù)他們檢測發(fā)現(xiàn),酒鬼酒中含有致人癌癥的塑化劑,并且說不排除其它白酒存在塑化劑的可能。一石激起千層浪,白酒有毒的新聞頓時占據(jù)了各大新聞網(wǎng)站的頭條位置,更是給疲弱不堪的證券市場投下了重磅空頭炸彈,持有白酒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做出的第一個反應便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拋出再說。由于當日酒鬼酒申請臨時停牌,投資者便把拋售的目標轉(zhuǎn)向其他白酒公司,洋河股份盤中觸及跌停板,茅臺、五糧液等白酒公司股價也是大幅暴跌。白酒板塊的大幅暴跌,導致市場出現(xiàn)恐慌性拋盤,滬指盤中跌至1995點,創(chuàng)下年內(nèi)新低。
一篇看似再也正常不過的輿論監(jiān)督文章,何以引起證券市場如此劇烈的反應,令投資者聞之色變?這篇文章的背后,到底打的什么樣的如意算盤?恐怕只有策劃這篇文章的人心知肚明。不過,作為一家專業(yè)財經(jīng)媒體,在這個時候拋出這篇文章,絕對是有的放矢,明手暗手都策劃得天衣無縫。
自打2年以前臺灣地區(qū)爆出塑化劑致人毒害的事件之后,國人對于塑化劑對人們身體帶來的危害性有所耳聞,更對食品安全傾注了極大的關(guān)切。正是這樣,任何上市公司一旦惹上食品安全方面的事,公司的下場可想而知。正是有了食品安全這個殺手锏的威力,此次酒鬼酒一旦中槍,想逃命怕是沒指望了,除非是質(zhì)檢部門認定其“無罪”。
對于酒鬼酒是否有毒,筆者不是專業(yè)檢測人士,無法做出判斷,筆者感興趣的是這篇文章發(fā)表的時機以及它所針對的殺傷對象。我們知道,近來滬指圍繞2000點展開了沒有成交量配合的糾結(jié)的保衛(wèi)戰(zhàn),市場空頭幾度試圖通過做空大盤藍籌股來達到擊破2000點的目的,只是一直未果。而白酒板塊無疑是市場主力多頭堅守抱團取暖的主基地,因為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是白酒消費的旺季,白酒板塊因而云集了眾多的基金機構(gòu)投資者,這讓市場空頭主力看到了“打蛇打七寸”的機會。為此,我們先是在媒體上看到茅臺等名牌白酒庫存積壓嚴重的消息,而空頭看到這個消息還不給力,跟著便拋出了白酒有毒的消息,讓嚴防死守的基金機構(gòu)投資者防不勝防,只能是抱頭鼠竄,損失慘重,滬指2000點也不攻自破。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媒體的文章和市場空頭主力的動作如此合拍,這背后有什么正解,值得我們深思。作為善良的投資者,我們只是希望媒體在監(jiān)督上市公司的同時,能不能抱著呵護市場的善意,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而不是成為空頭大鱷興風作浪的傳聲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