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林業(yè)生態(tài)省建設工程的穩(wěn)步推進,安陽市的新造林面積不斷增加,在過去的五年里,全市共完成工程造林132.26萬畝,森林覆蓋率由14.8%增加到18.49%,且大部分樹種為楊樹。由于樹種單一、氣候高溫干旱,近兩年來我市楊樹食葉害蟲在楊樹純林中發(fā)生的情況有所抬頭,特別是舟蛾類食葉害蟲尤為嚴重,往往在3-5天內將樹葉吃光,嚴重影響樹木的生長。下面就這類害蟲的防治方法談幾點個人看法。
楊樹食葉害蟲要采取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治早、治小,生物防治為主的治理方法。優(yōu)先使用生物制劑、病毒、仿生制劑壓低蟲口密度,然后通過增加天敵數量,達到生物調控害蟲種群密度的目的。對蟲害大面積暴發(fā)的林子采取飛機防治,地面通過化學農藥打孔注藥等方式及時防治。根本的措施是及時清理蟲害木、更新樹種、營造混交林等,不斷改善其生態(tài)條件,增強林木長勢和林木抗蟲能力。
一、加強蟲情監(jiān)測和預報
我們要安排專人,負責轄區(qū)內高速公路、國道、省道、主要旅游干道、風景名勝區(qū)、成片豐產林的蟲情監(jiān)測,密切關注蟲情發(fā)展態(tài)勢,做到及時發(fā)現災情、及時報告、及時除治,確保“防早、治小”。
二、物理防治
楊樹屬高大喬木,在春夏期間防治比較費勁,所以越冬(越夏)期是防治的有利時機,加強對蛹和成蟲的防治效果非常明顯,我們的做法主要是人工收集地下帶蟲苞的落葉、深翻土壤,以減少越冬蛹的基數;盛夏期間利用楊扇舟蛾初孵幼蟲和老熟幼蟲化蛹期間聚集在蟲苞危害的特點,利用高枝剪剪除蟲苞,集中銷毀成蟲。羽化盛期用踏查法、燈誘法、性誘法誘殺等措施,降低下一代的蟲口密度。在成蟲羽化盛期7~8月,發(fā)動群眾捕捉天牛成蟲。9月至次年3月進行人工砸卵,挖殺小幼蟲,鋼針鉤拉防治大幼蟲等。動員群眾于每年3月底前挖樹盤收集楊樹食葉害蟲沙棗尺蠖蟲蛹,集中消滅;或在成蟲羽化前在樹干距地面70~80cm處綁扎塑料膠帶阻隔雌成蟲和幼蟲上樹。
三、生物防治
在天牛幼蟲幼齡期利用白僵菌1.5億孢子/ml懸浮液注孔,麥秸沾白僵菌粉或白僵菌粉和西維因粉混合劑插入蛀道內殺滅幼蟲;在幼蟲3齡期前噴施生物農藥和病毒防治。地面噴霧樹高在12米以下中幼齡林,用藥量Bt200億國際單位/畝、青蟲菌乳劑1~2億孢子/ml、阿維菌素6000~8000倍;還可釋放松毛蟲赤眼蜂,即在害蟲產卵初期,每公頃50個放蜂點,放蜂量25~150萬頭;8月中旬~9月上旬,應用性誘劑誘殺楊干透翅蛾;保護和招引啄木鳥。
四、仿生藥劑防治
可用滅幼脲為主的仿生農藥噴霧防治。20%滅幼脲Ⅲ號每畝25克、1.2%煙參堿乳油1000~2000倍液。仿生藥劑使用要注意把握用藥時間,蟲齡越小越好治。
五、化學防治
在春季樹液開始流動時,用樹桿注射機注射內吸性殺蟲劑40%氧化樂果。按胸徑每公分1ml施藥。盛夏期間利用打孔注藥機在樹胸徑處不同方向打3~4個孔,注入疏導性強的40%氧化樂果乳油、50%甲胺磷乳油、40%久效磷乳油、25%殺蟲雙水劑等。用藥量為每10厘米胸徑2~4毫米,原藥或1倍稀釋液。注藥后注意封好注藥口。
4~5月或8~9月初期天牛幼蟲在樹干內皮層下取食,用50%殺螟松乳油100-200倍液,40%樂果乳油與敵敵畏乳油(1:1)1000倍液,2.5%溴氫菊酯乳劑3600~4000倍液進行樹干噴射,直到有藥液流動為止,以殺死樹干內幼蟲;在7月中旬~8月上旬成蟲羽化高峰期,采用地面、樹干、樹冠噴灑綠色威雷(觸破式微膠囊劑)50~80ml/畝(300~400倍液)或噴灑40%樂果乳油與敵敵畏乳油(1:1)1000倍液,以毒殺食葉害蟲。
六、涂環(huán)和涂繩防治
在幼蟲上樹前,用10毫升2.5%溴氰菊酯+10毫升氧化樂果+11千克廢機油混合,在樹干上涂3~5厘米寬的閉合環(huán),或利用3倍氧化樂果、5倍久效磷樹干涂環(huán),寬度為20厘米,每5~7天涂一次;2.5%溴氰菊酯與廢柴油1:10混合,浸泡包裝用紙繩制成毒繩。在楊樹胸徑處綁縛2周,效果良好。
在過去的幾年里,雖然我市楊樹食葉害蟲并未造成較大災情,但隱患還是存在,我們不能掉以輕心。除做好預報預測和綜合治理的同時,我們應大力營造混交林。引進、推廣抗蟲免疫樹種和抗天牛楊樹品種,大力栽植落葉松、油松、側柏、云杉、臭椿、國槐、杜仲等免疫樹種,引進推廣抗蟲楊樹品種或利用伐根嫁接抗蟲優(yōu)良楊樹品系(如毛白楊、河北楊)技術和萌芽更新技術,優(yōu)化資源配置,改善林分結構,增強林分自身穩(wěn)定性和抗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