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糠醛與環(huán)己酮為原料,在堿性條件下,采用相轉移催化劑法,合成一個未見文獻報道的化合物2,6-二(α-亞甲基呋喃)環(huán)己酮,其結構經(jīng)過熔點測定、紅外光譜分析。其晶體結構通過單晶X射線衍射法進行了測定。結果表明:晶體屬斜方晶系,Pnma空間群,晶胞參數(shù)a=0.77313(11)nm, b=1.5658(2)nm,c=1.03388(14) nm,β=90.00°,Z=4,R1=0.0434,wR=0.0759。該法具有操作便捷、污染少、產(chǎn)率高等優(yōu)點。
【關鍵詞】2,6-二(α-亞甲基呋喃)環(huán)己酮;糠醛;環(huán)己酮;羥醛縮合;相轉移催化劑;合成
0.引言
Toda等人報道了在無溶劑條件下進行醇醛縮合,Aoyama等[4]人通過Rh(III)porphyrin的復合物催化得到縮合產(chǎn)物,但其產(chǎn)率均不高。Nakano等人采用Cp2TiPh2作為催化劑,產(chǎn)率雖然很高,但反應條件要求也比較高,無現(xiàn)實意義。隨后學者不斷探索、改進合成方法,在微波輻射下,使用雙對甲氧苯基氧化碲(BMPTD) 作催化劑進行該反應;在離子液體中,用SmCl3,F(xiàn)eCl3.6H2O作催化劑;超聲波條件下用KF-Al2O3作催化劑,以及用RuCl3/InCl3催化劑;也有利用芳醛與環(huán)烷酮在NaOH存在下,經(jīng)研磨的固相方法合成ɑ,ɑ-雙亞叉基環(huán)烷酮[5~7],但都存在一些缺陷。
在20世紀60年代產(chǎn)生的相轉移催化反應是當時的有機合成新技術,目前在有機合成中已得到了普遍的運用。近年來相轉移催化劑在羥醛縮合反應中的應用也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8]。此外,我們在一些文獻報道中也查閱了苯甲醛與丙酮等在相轉移催化劑作用下的反應,其產(chǎn)率往往較高。在本文中,我們研究了在相轉移催化劑四丁基溴化銨TBAB的作用下,反應在常溫常壓下進行,用具有芳香性的糠醛與環(huán)己酮反應,經(jīng)縮合、脫水,合成產(chǎn)物,并且通過熔點測定、紅外光譜分析、單晶衍射分析確定生成物的結構,確定為目標產(chǎn)物。該方法具有原料易得,反應快,產(chǎn)率高等優(yōu)點。
1.實驗部分
1.1 實驗原理
圖1-1 標題化合物的合成反應方程式
1.2實驗試劑
糠醛、環(huán)己酮、乙酸乙酯、無水乙醇、四丁基溴化銨、氫氧化鈉,均為分析純。
1.3合成方法
1.4晶體結構的測定
2.結果與討論
2.1紅外光譜
3.結論
以糠醛與環(huán)己酮為原料,在堿性條件下,采用相轉移催化劑法,合成化合物2,6-二(α-亞甲基呋喃)環(huán)己酮,其結構經(jīng)過熔點測定、紅外光譜分析、單晶衍射分析確證。該法具有操作便捷、污染少、產(chǎn)率高等優(yōu)點。 [科]
【參考文獻】
[1]齊傳民,陳萬義,王文軍.2,2-二取代-5-亞芐(糠)基環(huán)戊酮類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Chinese Joural of Applied Chemistry,1998,(4):32-35.
[2]徐麗英,董金華,陳國良等.2-(E)-(3,5-二叔丁基-4-羥基亞芐基) 環(huán)戊酮類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Chinese Journal Medicinal Chemistry,2000,(12):235-238.
[3]王飚, 趙臨襄,計志忠.2-烷基-5-(N,N-二取代胺甲基)-2-環(huán)戊烯酮類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癌活性.Chinese Journal Medicinal Chemistry,2000,(3):26-28.
[4]Aoyama,Y,Tanaka.Y.Yoshda.T.Toi.H[J].Oranometal.Chem.1987,329,251.
[5]楊玲,路軍,白銀娟.有機化學[M].2003,23:659-668.
[6]周建峰,徐繼明,魏海,張莉莉.有機化學[M].2001,21:322-334.
[7]Frey,H;Behmann,G;Kaupp,G[J].Chem.Ber.1987,120,387.
[8]張復興.相轉移催化下的交叉羥醛縮合反應.衡陽師專學報,1997,(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