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在《面紗》的自序里說,這本小說的靈感來源于但丁《神曲》“煉獄篇”里的詩句“錫耶納養(yǎng)育了我,而馬雷馬卻把我毀掉”。這是個丈夫?qū)Τ鲕壍钠拮訄髲偷墓适拢浩I是錫耶納的一位貴婦,她的丈夫懷疑她紅杏出墻,但懾于她家族的背景,不敢動手致她于死地,就把她投入了位于馬雷馬的城堡,以期讓她在城堡里的有毒蒸氣中死去。但是她遲遲未能斃命,他最終忍無可忍把她從窗子里扔了出去。這個故事激發(fā)了他的想象力,他要為這個故事找一個現(xiàn)代的背景,于是《面紗》是他唯一先有故事情節(jié)再有人物形象的小說。
盡管電影版《面紗》里襯著美麗的桂林山水,瓦爾特和凱蒂逐漸走近漸漸萌生的愛情令人心動,但是很遺憾,毛姆叔叔的小說里卻并不是歌頌愛情之美好。凱蒂到最后也沒能愛上瓦爾特,在瓦爾特死時她一方面懊悔傷心,但是另一方面卻有一種解脫般的感覺。而瓦爾特到死也沒能真正對她的背叛釋懷。
瓦爾特是個老實人,沉默寡言的老實人,但是他卻有著少言寡語的人特有的銳利。他一眼看穿了唐生掩飾在面紗后的真面目
他根本不愛凱蒂,他自私自利,只愛自己。他料到唐生不會娶凱蒂,設計讓她看清甜言蜜語的情人的真面目。
但是這樣一個犀利、洞悉一切的人卻唯獨被自己的愛情蒙蔽了。他知道凱蒂是個虛榮、膚淺、輕佻、愚蠢的女人卻仍然瘋狂地愛她。而在知道她出軌后隨之而來的是強烈的恨意。他的內(nèi)心被被強烈的愛與恨的感情占據(jù)了。前往湄潭府不是為了挽救生命,而是一個報復出軌的妻子的瘋狂計劃。因為她體弱多病,到了霍亂橫行的地方難逃一死。湄潭府是他為妻子設的一座牢獄,就像馬雷馬的城堡,用來懲罰她的不忠。同時這里也成了他為自己設的牢獄,折磨妻子的同時他也在折磨自己,他被對她極端的愛與被背叛的強烈的恨所控制,美麗的風光和治病救人的工作都無法讓他走出內(nèi)心的桎梏。
最后當發(fā)現(xiàn)凱蒂懷孕,不能確定孩子的父親是誰的情況下,他的心終于被徹底撕碎,“他不是死于病菌,而是死于心碎”。臨死時他的靈魂仍然因為滿載怨恨而沉重不堪,凱蒂拼命地向他祈求寬恕,“她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消除他心里郁積的怨恨”。但是這個人死時仍舊嘟囔著《挽歌》里的“死的卻是狗”,他仍然對她的背叛耿耿于懷,在痛苦與心碎中死去,到死也沒能從愛與恨中解脫出來。
凱蒂卻走出了瓦爾特為她而設的牢獄。她最初只不過是個耽于情欲的女人,被與唐生偷情所帶來的虛榮所滿足,瘋狂地愛著他。即使瓦爾特讓她看清唐生從來沒有愛過她,他不過是個卑劣的人,但是她仍然愛他?!拔抑滥憷淠疅o情,沒心沒肝。你自私自利到了言語無法描述的地步。你膽小如鼠,謊話連篇,卑鄙可劣,而可悲的是我還在全心全意的愛你?!?/p>
但在她隨著瓦爾特來到湄潭府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每天與死亡擦身而過,目睹生命的脆弱與掙扎,她終于看清了自己從前的愚蠢與輕佻、淺薄與虛榮。她自始自終沒能愛上瓦爾特,愛情并不會因為品德高尚而萌生。但她卻學會了憐憫與慈悲,學會識破謊言,學會誠心地懺悔。面對舊情人唐生,她并非不再愛他,但理智卻會喚起她的羞恥心和克制。
在毛姆眼中,愛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也并不會受理性的控制。電影《面紗》講的是一對夫婦如何在死亡絕境中發(fā)現(xiàn)真愛,而小說《面紗》在于一個女人,如何從欲望、沖動、怨恨的牢獄中走出,獲得內(nèi)心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