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品種繁多,服藥方法也有很多種。雖然日常生活中錯誤的服藥方式一般不會導致極端后果的出現(xiàn),但會影響療效或加大藥物副作用。長此以往,對患者造成的慢性危害不容忽視。以糖漿、阿司匹林、中西藥丸等常見藥的服用為例,介紹幾種常見的用藥錯誤,以提醒大家注意。
不宜對著瓶口喝糖漿
很多人,尤其是性子急的青少年兒童,在喝止咳糖漿時往往喜歡打開瓶蓋,仰頭猛喝一口,然后再看刻度表是否達到了劑量要求。
這樣做,一方面,唾液與藥液混雜回流入瓶內(nèi),容易污染藥液,加速其變質(zhì);另一方面,患者并不能準確控制攝入的藥量,要么攝入不足達不到藥效,要么服用過量增大藥物副作用。最好的方式是將糖漿倒入量杯中,準確按照劑量服用。
對于止咳糖漿類特殊制劑而言,需要藥物覆蓋在發(fā)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護膜。所以,千萬不能用水送服。建議喝完糖漿后短時間內(nèi)(10分鐘)不要喝水,以免破壞藥效。
不宜服藥后立即健身
如今,很多人都知道飯后不要馬上運動,但大多數(shù)人不知道服藥后也不能立即健身。因為,當藥物進入人體后,往往需要半個小時以上才能被胃腸溶解吸收、發(fā)揮作用。如果馬上劇烈運動會導致胃腸等臟器血液供應不足,藥物的吸收效果也就會大打折扣,療效就會變差。
西藥掰碎吃難以發(fā)揮藥效
有些家長在給孩子喂藥過程中,為圖方便省事且怕孩子噎著,會將藥物掰成幾瓣或用水溶解后再讓孩子服用。這樣做不僅嚴重影響藥物療效,而且會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的可能。
以常見的阿司匹林腸溶片為例,掰碎后沒有腸溶衣的保護,藥物無法安全抵達腸道,在胃里就被溶解,不僅無法發(fā)揮療效,還刺激了胃黏膜。而將藥物用水溶解后再服用也有同樣的不良影響。此外,某些降血壓、調(diào)節(jié)心律失常的緩釋片也嚴禁掰開服用,否則,療效會大比例喪失。
如果醫(yī)生沒有強調(diào)將藥物掰碎或水溶,而藥品說明書上也沒具體說明,最好完整吞服藥物。此禁忌主要針對西藥,而中成藥在很多時候卻可以掰碎或弄成糊狀服用。一般而言,中成藥分解不會太影響藥效發(fā)揮,除非醫(yī)生特別說明。
如何吃藥以醫(yī)囑為準
多藥同服、送水過多、顛倒服藥時間等,很多不被患者重視的錯誤用藥方法正日復一日地被采用,這也是很多藥物在不同人身上藥效不一的原因之一。西藥、中藥等各類藥劑均有自己特殊的藥性以及服藥要求,空腹服、飯后服、沖服、干服,不一而足。無法用統(tǒng)一的大綱來指導患者如何用藥,但最正確的方法只有兩條,根據(jù)藥品說明書指導以及遵醫(yī)囑。如果兩者發(fā)生矛盾,應首先遵醫(yī)囑。因為說明書是按照普遍原則制定,而醫(yī)生是針對具體患者進行個性化治療。如果對此有異議的患者,應再次咨詢醫(yī)生后再用藥。
溫馨提示:
兒童必須減半用藥或按體重計算用藥,老人肝腎功能衰退,機體對藥物吸收和排泄的能力也下降,用藥劑量不應超過中青年患者,可按比例有所減少。
身體伴隨明顯肝、腎功能不全或其他臟器疾病的人群,應將身體基礎情況告知醫(yī)生,以方便醫(yī)生開藥時避開對肝、腎損害過大的藥物。一旦藥物引起肝、腎不適,應反饋給醫(yī)生并及時停藥或換藥。
老年患者尤其是患老年癡呆的人群,經(jīng)常會忘記服藥、服錯藥或無法自行用藥。此人群如果在家中休養(yǎng),最好每日服藥能有家屬或護理人員提醒、幫助、監(jiān)督,這對于保證慢性病患者正確用藥非常重要。
對于老年患者來說,如果能口服應盡量選擇口服藥,避免靜脈或肌肉注射給藥。這是因為老年人的血管壁非常脆,容易破裂,而且肌肉松弛,對藥物吸收力較年輕人差很多,注射時疼痛感會加重。
要盡量減少用藥種類。交叉用藥是引起藥物不良反應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同一時間內(nèi)用藥種類越多,藥物發(fā)生協(xié)同作用、從而誘發(fā)不良反應的可能性也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