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因其故事性強,對學生來說大部分喜歡聽。但他們又不喜歡做題,所以往往感覺好,卻錯誤率高。
現(xiàn)今評價學生均主要以試卷考題形式考查學生,因此,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學生的解題能力,就必將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造成學習效率的下降。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教授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題技巧,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解題技巧之一:解題要心靜
心不靜則雜念生,造成學習分神,無法全神貫注地投入思考之中。教師指導學生在進入考場后,就要努力使自己的心平靜下來,讓精力集中。
二、解題技巧之二:要有正確的解題思路,分步驟進行解題
1.審讀
要細心審讀,避免粗心大意,漏讀、錯讀一些關鍵詞語等有效信息導致思維偏向。
2.抓關鍵詞
在“審讀”過程中,思維要同時抓關鍵詞。所謂關鍵詞主要指“時間、地點、人物、選文出處”等指示詞語和“最、主要、原因、結(jié)果、主觀、內(nèi)因”等限定詞語。抓好關鍵詞就能更好地確定考題的時空導向和考查的知識點在教材上的位置及試題解答的范圍。
3.回歸教材
考試萬變不離其宗。所有的試題最終落腳點均在教材上,只是出題者在考查時蒙上了一層面紗,只要我們抓住關鍵詞,就能很好地確定要考查的知識點在教材中的具體位置,把神秘的面紗揭開,擺在我們面前的試題就顯得異常清晰了。
4.“排選法”——排錯、排異,選最佳
“排錯”指選項內(nèi)容與教材客觀史實不符的選項優(yōu)先排除?!芭女悺敝高x項知識雖然符合客觀史實,但與題干限定詞相互沖突,不符合題意,這種選項同樣排除。通過“排錯”“排異”這兩種方法基本能夠排選出正確答案,如果確實有兩個以上的選項還不能篩選出來的話,就要再次從題中的限定詞和教材出發(fā)細心分析,這時細微之處尤為重要,最終選擇一個最佳答案。
5.驗證
選出答案后,不要高興得太早,可能會因為疏忽一些小的細節(jié)導致掉進出題者的陷阱,這時必須把選項再次和題干連貫起來,看是否真的符合題意要求,這時才算完美。
概括起來就是:一審讀,二抓關鍵,三回歸,四排選,五驗證。
三、解題技巧之三:要正確把控非智力因素
如,書寫,現(xiàn)在考試基本都采用機讀卡答題,書寫時必須細心將卷子上的答案謄寫到機讀卡上,要防止填涂時題號錯亂造成丟分。
以上方法稍加變通,就可以適用于主觀題的解題。
總之,平時多演練形成習慣,胸有成竹上考場,高考必定會取得成功。
(作者單位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qū)中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