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獲取教學信息,優(yōu)化教學設計。
關(guān)鍵詞:初中信息技術(shù);教學;信息素養(yǎng)
初中信息技術(shù)主要是通過傳授信息技術(shù)基礎知識與培養(yǎng)學生學習信息技術(shù)的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一、教學過程中對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對于新世紀的學生來說,我們主要應該著手培養(yǎng)他們基本的信息素養(yǎng)。
1.獲取信息的能力
讓學生通過認識對學習的各種要求,能夠主動地、有目的地去發(fā)現(xiàn)信息。借助媒體,比如互聯(lián)網(wǎng)、書籍、報紙以及電視等途徑,在調(diào)查、參觀以后,對所需的信息進行合理的收集。
2.分析信息的能力
讓學生把所獲得的信息進行篩選與鑒別,得到自己所需的信息,然后對它的可信度做出判斷,并對其中真實可用的信息做進一步的分類。
3.加工信息的能力
把通過各種渠道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分析,根據(jù)自己所掌握的各種知識,做好整理與組織工作,能夠?qū)π畔⑦M行存儲與傳遞。
4.利用信息的能力
對所掌握的信息進行分析,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可以創(chuàng)設通過實際生活與學習可以解決的信息技術(shù)問題,起到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作用。
二、獲取教學信息,理出教學思想與思路
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教學思想與思路,才能夠在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1.教學中要樹立起“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育觀念
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了解學生的知識結(jié)構(gòu),了解學生的興趣,不斷將其轉(zhuǎn)化為教師的教學思想,并進行正確的教學設計。
2.堅持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原則
通過對課堂教學的體會與體驗,不斷找到學生學習中的各種不足,針對教學中可以改進的內(nèi)容,不斷進行總結(jié),制訂出切實可行性的教學策略與方法。
3.觀察學生操作中的表現(xiàn)
分析學生是否做到了經(jīng)常提問,以及是如何進行操作的;能否提出“為什么要這樣操作,這種操作能不能通過其他方法解決,這種操作會不會應用等。
4.教學操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操作速度一定要適當,快慢程度要適中,在引起學生注意的同時,要達到掌握的程度,語速與操作要適中。
三、教學過程設計
在信息技術(shù)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對問題進行引入與學習的過程中,要在活動的設計上下工夫,通過引人入勝的導入,生動活潑的學習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趣味引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趣味地導入新課,可以直接決定這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每堂課都要盡力做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內(nèi)容進行引導與講解。比如,在學習從因特網(wǎng)上獲得信息時,教材內(nèi)容只是對下載步驟的簡單說明,對學生的注意力沒有起到足夠的引導作用,不可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我采用了一些趣味性軟件,比如用RealPlayer播放學生比較喜歡的流行歌曲,讓學生把注意力集中起來,在具有了一定的好奇心以后,學生更希望自己親自播放歌曲,所以想下載歌曲,這樣就達到了趣味性導入的效果。
2.學以致用,借助學習結(jié)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主要是根據(jù)學生的認識傾向表現(xiàn)出來的,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學習信息技術(shù)的初始階段,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學習趣味較濃,但是隨著所學知識深度的增加,在內(nèi)容不斷深入的情況下,有些內(nèi)容還要做機械重復的訓練,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他們的學習熱情也會隨之下降。通過對建構(gòu)意義新的學習理論進行分析,教師要不斷轉(zhuǎn)換自己的角色,把自己轉(zhuǎn)變?yōu)橹鲃咏?gòu)意義的合作者、促進者,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使其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所以,教師要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不斷滿足各種學習興趣,并完成主動探索這一愿望。針對中學生愛玩游戲的特點,可以讓學生通過玩操作系統(tǒng)自帶的撲克游戲,熟練鼠標的操作,并在探索游戲中掌握操作技能,讓學生能夠愉快地學習,使學生的求知欲不斷得到滿足,教學效率得以提高。
3.打亂教材順序,取其精華,激發(fā)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在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特別是應用軟件時,并沒有嚴格的難易程度界限。例如學習WORD與POWERPOINT時,當掌握了大部分瑣碎的基本知識后,如拼寫與檢查、背景的設計、模版的設計后不一定能做出好的作品。對界面、菜單、模版、版式等基本知識的簡單介紹會顯得索然無味。在對這一課程進行講解時,我打亂教材的順序,選其精華進行講解。比如在學習POWERPOINT時,我首先用POWERPOINT做了一個課件,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了解到這一軟件所制作的課件插入了文本、聲音、視頻、動畫及幻燈片的切換方式,所有的對象都做了動畫的設置,在展示完成以后,學生都有了較強的好奇心,并且都想親自制作,當學生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后,我在講課時只是簡單介紹文本、聲音、圖片的插入、幻燈片的切換效果的設置及每一對象動畫效果的定義,然后給學生確定一個主題進行設計,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作為一名初中信息技術(shù)教師,我們擔負著培育新人的重任,我們不只是傳授給學生信息技術(shù)基礎知識與操作技能,還要勇于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在信息技術(shù)教學中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 江蘇省邳州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