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懲戒是一個比較重的探討話題,關系著學生的切身利益,應從應當加強思想重視。本文主要對教育懲戒中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建設性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教育;懲戒權;研究
一、重新審視“教師不準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的規(guī)定
國家關于九年義務教育的相關法律明確規(guī)定:教師不準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這一法規(guī)雖已頒布十余年,但是卻沒有很好地被落實,相反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這一規(guī)定限制得太死,太過絕對,在實際的教育教學當中很難完全做到
我所認識的人,包括我的老師、同學、同事、朋友,都曾有過體罰學生或被教師體罰的經歷。每每談及該不該體罰學生的問題,大家都有倒不完的苦水。倘若完全以相關規(guī)定來衡量,恐怕所有的中小學教師都逃不掉“體罰學生”的嫌疑。
2.助長了部分學生明知故犯、屢教不改的惡習
中小學生缺乏社會生活經驗,辨別是非能力不強。尤其那些明知故犯的學生,往往認識不到自己屢屢犯錯的嚴重性,不會因為教師語重心長地說服教育而有所收斂,檢點自己的行為,反而以“教師不準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等規(guī)定作護身符,來抵制教師的教育。當教師舉起教鞭,剛要指向三番五次搗亂、干擾課堂紀律的學生時,該生馬上回答:老師你沒這個權利;當教師拿著作業(yè)本,要求一個連續(xù)三次抄襲作業(yè)的學生重做一遍時,該生立刻反擊:你這是變相體罰……凡此種種,教師頓時語塞。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師不能給予相應懲罰,就連批評也不能太過嚴厲(嚴厲的訓斥學生視為精神虐待,傷其自尊),教師能做的只能是學生耳朵都聽起老繭的說服教育,但這對他們來說如同家常便飯,過耳秋風。這些學生往往都是“吃硬不吃軟”的。而他們又仗著已經找到了所謂的“護身符”,教師不敢來硬的。如此一來,校規(guī)校紀在他們眼中只不過是一張廢紙而已,今天逃課的是王二,明天又可能就是張三和李四了。
3.增加了教師管理學生的難度,打擊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目前,學生的問題行為,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嚴重。一旦出現(xiàn)安全問題,家長和學生常常尋求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法律責任和經濟賠償,成為戴在教師頭上的“緊箍咒”。如何教育這些問題學生,已成為當今教師最為頭疼的問題,也是教師感到職業(yè)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
前不久,我在翻舊報紙時無意中看到了這樣一個真實故事:某市一位小學教師在上課時,無意間用教鞭點了一名學生的頭,事后三天,這位學生的家長(該市政府的一位領導)找到這位教師,說孩子頭疼,要求給孩子看病,這位教師應允了。于是半年之間,孩子的家長帶著孩子跑遍了全省甚至全國的各大醫(yī)院,順帶游山玩水,僅腦CT就做了三次之多,共花去人民幣4000多元。家長還不依不饒,聲言:如果這位教師不再賠款3000元,事完不了。該教師無奈,將此事訴諸法律。結果,那位孩子的家長非但沒有得到3000元的賠償,還退回那位教師已付的4000元錢。像這樣家長借故教師“體罰學生”之名而無理取鬧的事件在我們身邊時有發(fā)生,這確實讓我們的教師感到寒心。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教師,為了關心愛護學生,有時候不得不采取適當?shù)膽土P措施,但這一“用心良苦”很可能會換來“體罰學生”的罪名。教師面對“懲戒”更多的是無奈,懲戒在具體的操作中,教師們顯得慎之又慎,如履薄冰,生怕惹上體罰或變相體罰的罪名而難以脫身。要做到不體罰學生,實際也不難,那就是對個別屢教不改的學生經過多次批評教育無效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聽之任之,放任自流甚至勸其退學。但這又違背了相關法律中“不準厭棄學生”、“不準勸其退學”的規(guī)定,很可能給人授以“不負責任”、“誤人子弟”的話柄。在各種法律法規(guī)名目繁多的條條框框的束縛之下,面對學校提高升學率的要求,教師們真是進退維谷,左右為難。難怪乎有的女教師被學生氣得哭天抹淚,老教師被氣得舊病復發(fā),好多中青年骨干教師千方百計想辦法去跳槽 。曾經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當前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壓力很大、負擔很重、生活很累、身體很差。我們在時時刻刻想著保護未成年人切身利益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考慮一下默默奉獻的教師的苦衷?
二、懲罰手段,不能完全摒棄
為了不觸犯相關法律的有關規(guī)定,不少教師漸漸摒棄懲罰手段,對學生實行多表揚、多鼓勵。豈不知這一“多”又可能形成一種誤導,造成不良后果。研究表明,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放棄懲戒權利的教育工作者是不完整的教育工作者。因為我們放棄懲戒就是只完成了教書這一任務而放棄了更為重要的育人功能。由此看來,在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對某些學生的某些行為給予適當?shù)膽土P,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有時候,適當懲罰反而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育手段。記得在我上初中時,一次語文課前,值日生把黑板擦得干干凈凈,我卻跑上去在黑板上寫了一些與上課無關的話語,并把黑板擦藏了起來。上課鈴響了,語文老師為這種故意搗亂的行為非常生氣,他問是誰干的,卻沒有一人吱聲。我因怕丟“三好生”的面子而沒敢承認。就這樣全班同學被罰站了一節(jié)課。看著全班同學惱怒的眼神,我真是慚愧極了,為自己“尖子生”優(yōu)越感十足的傲氣而羞愧。這次懲罰累及全班,對我及全班同學的影響很大。從此之后,班上再也沒有出現(xiàn)類似的惡作劇。倘若當時老師沒有采取懲罰措施,是直接擦去或不聞不問,恐怕這樣的惡作劇還會上演,我也就不會有如此深刻的記憶了。
對于“吃硬不吃軟”的學生,適當懲罰,有著說服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讓學生明白由于自己的明知故犯、屢教不改而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第二,可以阻止部分控制力差的學生仿效犯同樣的錯誤,使其“有賊心沒賊膽”。第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強自立精神,提高他們的挫折承受力、適應力和自控力。讓學生知道人的一生當中不可能到處都是鮮花和掌聲,有時候也會有狂風暴雨。第四,打消了教師的顧慮,增強了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
三、教師要合理動用懲戒權
首先,教師不能凌駕于學生之上,故意去體罰學生,而要遵循“批評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教育原則。其次,教師懲戒學生,一定要掌握好度。中小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他們稚嫩的身心較為脆弱、承受力差,采取什么樣的教育手段,至關重要。一定要在保證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的前提條件下,在學生能夠承受的范圍內采取適當?shù)姆绞椒椒?。否則,不但達不到教育的目的,相反造成嚴重后果,那是我們不想也不愿看到的。
參考文獻:
[1]劉維良,鐘祖榮.辯證認識和應對教師心理壓力[J].中小學管理,2005,(9).
[2]劉靜宇.教師身邊的高壓線[N].中國教育報,2003年5月24日3版.
[3]李政濤.關注教師生存狀態(tài),提升教師生存質量[J].中小學管理,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