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課程的價值體現(xiàn)之一是通過科學想象與科學推理方法的結合,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由于初中學生抽象思維尚顯欠缺,他們還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而物理的學習需要學生一定的數(shù)學基礎和推理能力。這就導致學生在這一學科分化嚴重,有很多學生對物理望而卻步。如何消除學生對學習物理這種畏難情緒?我認為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
學習習慣是學習者在學習活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它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一個非智力因素,并會對今后的學習活動產生重要的影響。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應有利于抽象思維及推理能力的形成,即要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一定的物理學習能力。這種能力能使學生終身受益,對學生后續(xù)學習產生重大影響。
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應該具有去除無用條件抽取主要特征的能力也就是建立模型的能力;運用物理思維和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所有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都需要一定的學習習慣支持。而良好的物理學習習慣應該包括:在學習中形成情景建立模型的習慣,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習慣,歸納反思的習慣。
一、培養(yǎng)學生建立模型的習慣
一節(jié)物理課所涉及的知識無非是概念,規(guī)律及其應用。物理是來源于生活而又經過了加工和抽象的。所以在一個情境中能夠識別無關因素,抓住主要特征是非常關鍵的。比如說學生學到了杠桿。課本中給出杠桿的概念是:“一根圍繞固定軸旋轉的硬棒?!倍鴮嶋H上生活中有大量的實物都是杠桿,但是形態(tài)各異。這就要求學生能夠剔除一些無關緊要的因素,找到最主要的特征。實際上這就是建構模型的過程。有很多學生存在辨別杠桿的困難,實際是對杠桿要素理解不深。作為杠桿在使用時要注意:①有力使它逆時針轉,必有力使其反向轉動。這樣才有可能平衡。②支點必在杠桿上。除了這些主要因素,其他就是一些無關因素。所以杠桿可以形狀各異。但都可以抽象成一個模型。再比如電流這個概念。雖然學生經常與電打交道。但是他們所看到的只是一些表面現(xiàn)象。電流本身又很抽象。在教學過程中經常與水流及大街上的人流對比使學生獲取初步的認識。但是電流和它們有不同的地方。電流是傳遞能量的載體。一旦發(fā)生斷路,電路中就不會有電流了。電流在從正極流向負極的過程中也不會減少。而水流一旦遇到阻截,它會停留在那里。電路中有沒有電流也是通過用電器是否工作等現(xiàn)象斷定的??梢娨朐趯W生的頭腦中形成概念,規(guī)律需要學生建立起相應情景,在情景中抽取事物的主要特征建立相應模型。只要學生在學習中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物理學習很快就能走上正軌,少走彎路。
二、在知識的運用中要養(yǎng)成善于抓住物理學科特點的習慣
物理知識最終是要運用解決問題的,那么物理知識的運用對于學生來說是最為關鍵的。物理學科有其自身特點,它不同于數(shù)學。但物理還需要以數(shù)學為工具。在運用物理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尤其是計算類型的題目。需要學生學會一定的解題格式,物理計算題的解答需要物理公式。計算無非是對數(shù)據(jù)的加減乘除??墒且獙ο鄳臄?shù)據(jù)實施怎樣的運算是由物理公式所決定的。所以物理公式的使用特別重要,這也是一些學生容易犯錯誤的地方。有很多學生沒有寫公式的習慣。這是需要糾正的。作為物理解題也和數(shù)學呈現(xiàn)了不同的特點:①數(shù)學運算注重步驟,而物理運算一旦確定了公式,帶入數(shù)據(jù),不要求計算過程。直接出結果。②物理量都是帶有單位的量。所以物理的運算也包括單位的運算,往往是一些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自始至終都不能完成的很好。之所以在計算過程中出現(xiàn)單位的錯誤,源于他們沒有單位運算的習慣。諸如密度、比熱看起來很復雜的單位,只要看懂公式,明白公式的意 義也就顯得很輕松了。比如:密度ρ=m/v,其單位就是由質量的單位㎏或者g與體積的單位m3或者cm3相除即可。單位也符合運算法則。
三、養(yǎng)成經常對學習過程進行歸納反思的習慣
無論是知識的學習還是知識的應用。在完成后,對原來的過程進行一個歸納和反思可以使我們的知識更加明晰。是一個將新知識納入自己原有知識系統(tǒng)的過程。此過程將更加使我們的思路清晰。反思的習慣也很有必要。它是一個批判梳理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讓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獲得過程進行總結或者對知識的運用環(huán)境進行總結,進行比較,通過這個過程,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的同時也可以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尤其是在解答電學問題時,學生們如果每次都能反思歸納并持之以恒,就會受益匪淺。
當然,其他像聽課、預習、復習等習慣各個學科有相同之處。以上所述這些習慣主要偏重物理思維的發(fā)展,提升學生的概括分析能力,使學生掌握物理學習的方法可以激發(fā)其內在學習動機。學生之所以對于物理學科有畏難情緒并發(fā)生分化。究其原因是因為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重視內容技能的傳授而忽略了習慣的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杜絕學生的厭學傾向,真正的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從而高效優(yōu)質的完成課標的各項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