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串附在籬上,紅得喜氣洋洋。
有的菜,吃的時日極其短,吃的法子又極其簡單,枸杞頭就是其中一種。
吃枸杞頭實際是吃春,把春意嚼在齒間,口齒噙香,這香是麻油的香混著嫩葉嫩莖的清香,不過這清香中微有苦味,隱隱約約的苦味,像一個小女子恰到好處的嬌嗔,惹人愛憐。我喜歡在這種味道中勾留,那些翠色的生命中涌動著春的跡象。
涼拌的枸杞頭滿當(dāng)當(dāng)一盤,你依偎著我,我纏繞著你,看上去雖不夠清爽,可用筷子一挑,卻是一根一根的,綠瑩瑩,嫩生生的。每一餐不多不少,拌一盤吃一盤,隔餐吃,在口感上就大打折扣。一道菜要博取人心,一定要少而精,還想吃時已經(jīng)盤光碟凈,留下想頭,下次再來回顧這種感覺。這也像極了作家寫出的好文章,寫到精彩處,戛然而止,讓你在浮想聯(lián)翩中回味無窮,只有用心體會這其中滋味,方能明了。
漫長的冬日,冷寒之中極少吃涼菜,可到了春日,餐桌上多了涼拌菜,涼拌馬蘭頭香干子,涼拌香椿頭,涼拌萵筍絲。吃涼拌菜猶如聽鄉(xiāng)間小曲,樸實真切,吃的全是原汁原味,剛焯過水拌好,已經(jīng)牛吃草般吃起來。豆蔻少女素面是最美,鄉(xiāng)間野蔬涼拌味最真。偶爾也清炒,鹽要少,油要多,吸了油的枸杞頭吃起來會更綿軟。清炒如清唱,其實最能體現(xiàn)出功力,唱腔一出,便知音色如何。
人間有味是清歡。東坡居士的這句話極合我意,可以說是我的飲食宗旨,清中品味,清中得歡,在他眼里,枸杞頭也是好滋味的。密州受災(zāi)時,任太守的他“日與通守劉廷式,循古城廢圃求杞菊(枸杞頭與菊花苗)食之,捫腹而笑?!币琅f是一貫的豁達(dá),真是性情中人!他所提到的用來試春盤的蓼茸蒿筍無一不是清淡之蔬。好文章有蔬筍氣,我與有蔬筍氣的文字清歡;好字也有蔬筍氣,懷素的《苦筍帖》,五代的楊凝式的《韭花帖》,筍味悠長,韭香彌漫,揮毫之間,也溢有清香,看著看著,我亦氣定神閑。
市場上也有賣枸杞頭的,油綠的竹筐子里堆疊著一層層的青綠,樣子也十分喜人。然而這遠(yuǎn)遠(yuǎn)不如親自去采來得快樂。
采枸杞頭也頗有趣味,清明前后,晴天麗日的,順著彎彎的河道,鋪展開水潤潤的綠,嫩的能掐出水來,采著采著,指頭上青蔥氣半天不散,人懶散散的恨不得變成一只小綿羊臥在草坡上。晴天中會間隔著一日半日的雨,被采過的芽頭又會重新冒上來,連續(xù)采上一周不成問題。一同采回的野芹菜馬蘭頭之類,皆有初漲春水的滋味。
每吃一次滋味都略有不同,雖是短短一周,連續(xù)吃四遭,一二遭是清明采回,分兩日食用,柔嫩中有豐腴。因說能明目,我在電腦前鍵字久了,難免眼澀,于是多食。等清明后吃了兩次,葉子的苦味愈濃,莖也變得粗拉拉的,是不愿繼續(xù)食用了。它們寂寞著,綠著,生長著,混在雜草叢中,等結(jié)出枸杞時才顯示自己的身份不同。這些綠肥紅瘦的枸杞,星星點點的,遠(yuǎn)看倒也悅目,我曾在一個不常去的小巷,見有戶人家,順著竹籬圍種著枸杞,一串串附在籬上,紅得喜氣洋洋。
在小鎮(zhèn),不管是江堤還是巷中,似乎也沒有人摘下它們,泡在水里熬在湯里的枸杞是從超市或藥店買回的,赫然寫著寧夏枸杞的字樣。遠(yuǎn)道而來,身價倍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