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結合某中學設計實例,采取以人為本的設計手法來彰顯學校的文化氣息,詳細地探討該項目在設計中的思路,為同類項目提供參考實例。
關鍵詞:建筑設計;中學設計;以人為本;單體設計
1 項目概況
某中學設計規(guī)模為42班,可容納在校生2100人,學校占地51635平方米,約合77.5畝??偨ㄖ娣e約38100平方米。該中學是新城區(qū)的一個重要工程,規(guī)劃與建筑設計要有時代氣息,高起點、高品位,同時充分體現當地街道以高檔住宅區(qū)和高品位商務區(qū)為主的特點。
2 設計理念
規(guī)劃設計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規(guī)劃設計要做到尊重城市文脈,因地制宜,功能齊備,布局合理,路網清晰,交通便捷,充分體現教育建筑的特色。既要借自然之景,又創(chuàng)人文之景,綜合運用各種設計手法,創(chuàng)造一個為廣大師生所喜聞樂見的優(yōu)美環(huán)境。
同時在設計思路上,對學校的建筑設計力求造型美觀,功能齊全,設施完整,并符合教育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的標準。優(yōu)化和深化建筑群設計并將景觀園林設計,建筑室內設計等專業(yè)融為一體考慮,創(chuàng)造一個人性的建筑環(huán)境。要充分考慮現代學校的建筑特點,始終貫徹“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體現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如在建筑內的部分區(qū)域,設置書吧、琴吧、棋吧、休息吧等,讓每個角落、每道墻都會“說話”,體現濃濃的校園文化氣息和人文關懷精神。既要體現建筑的時代性、美觀性,更要注重學校建筑的實用性、耐用性。如不要過多的運用維護、保養(yǎng)、清潔不易的材料。在教室內要預留裝修時擺放每生一個的儲物柜的空間,走廊上要有專門擺放雨具的空間等。
3 學校建筑規(guī)劃思路
根據該項目道路和場地現狀和中學功能,規(guī)劃設計上力求各個區(qū)域的位置各得其所。學校的設計以人為中心,初中是以普通教學樓為中心,布置學校的三大功能區(qū):教學區(qū),后勤區(qū)和體育運動區(qū)。教學區(qū)靠近南入口,是學校地的主體形象,且靠近大江,景色優(yōu)美,最南面的入口靠近行政樓,方便對外的聯系,大階梯教室的大塊實墻面也使學校有厚重的對外形象。校前廣場西側是結合沿河綠化的廣場,東側為對外停車場,使校園和馬路有安全的緩沖地帶,也使家長有停車的地方,體育運動區(qū)對環(huán)境的要求最低,所以靠近城市主干道,運動場也無需退界,使用地的效率更高。生活區(qū)的食堂在東北角,當地風向西北風和東南風使廢氣對校區(qū)的影響最小,宿舍在東邊,也有相對安靜的環(huán)境。三大區(qū)域功能明確,風雨廊將三大區(qū)有機連接,成為學校性質和江南氣候特點的結合,打造了校園完善的步行系統,平時上下兩層便捷聯系教學區(qū)和生活區(qū)、運動區(qū),同時雨季可以在地面層躲避風雨,大熱天還可以避免日曬。沿九曲江設置自行車專用道,可以直達各普通教學樓,基地東側設置機動車道,連接南北兩個入口,這樣整個基地做到機動車、自行車和步行人流的各自分流,將互相干擾降到最低。整個校園布局合理,交通清晰,充分體現教育建筑群的人文特色和環(huán)境之美。
4 建筑單體設計
本項目的教學樓是學校的中心位置,是學生的基本學習活動單元,教學樓靠近九曲江,有天然的優(yōu)美環(huán)境,隔離了城市馬路的喧囂,打造宜學的氛圍,教學樓結合地形,設計成活潑的體形,三幢教學樓沿河流扇形布置,教室的朝向控制在正南向15°之內,教學樓的走廊設柱子,加強結構的整體性,也是學生的活動場地更能保證安全,讓初中生在努力學習的同時,在校園留下美好的記憶。沿江做觀景平臺,是課間休息交流最好的場所,逐層退臺的做法對教室的采光通風影響很小,使得走廊上也可以看到水景,營造——江景走廊。敞開的南走廊通常會受到雨水的侵襲,我們用廊外的花池來解決問題,可以擋雨遮日,也避免上層墜物的危險。每個教室都有一個北陽臺,北陽臺包括三個功能:洗滌水槽,可以方便老師課后的洗手,也使衛(wèi)生工具有合適的安放地點,還是學生最合適的雨具放置處。
(1)教學樓南邊是大階梯教室,大階梯教室可以容納650人,一個年級可以同時使用,也可以臨時作為學校的小劇場,盡可能的滿足多功能。1#教學樓與2#教學樓之間的小階梯教室可以容納個兩個班級。行政樓和大階梯教室之間的大樓梯是風雨廊的起點,也暗示學習就是登臺階,需要不斷地攀登。
(2)公共教學樓和實驗樓通過東側連廊相連,兩樓底層作為機動車庫,平時作為教工停車場地,二層平臺即可成為休憩平臺,享受課余的無盡樂趣。實驗樓頂西側設置了天文臺,培養(yǎng)學生興趣愛好的同時作為整個校區(qū)的制高點,也可看作校園的中心點。
(3)體藝中心比較有趣:東西兩頭連接看臺和風雨廊,所以自然就設計成了兩層,二層是室內籃球場,一層是另一些體育活動室,還有是有頂地活動場地,可以在下雨天上體育課。
(4)食堂為三層,一層為教工餐廳和浴室、設備用房,考慮采光要求,在餐廳廚房與浴室和設備用房之間做了一個L形的架空廊,滿足所有房間的采光,也分隔開不同功能的影響。二層三層均為獨立的學生餐廳及配套廚房。一~三層的廚房既分隔又通過垂直交通相聯系。各餐廳按層數分開,可以滿足今后學校后勤餐飲部分的靈活操作,滿足各種需求。
(5)兩幢學生宿舍各為5層,其中2#宿舍底層設置了小賣部和課余活動場地,滿足住校生的課余活動和生活服務需求。2#宿舍東側毗鄰設置了10套教師宿舍,專門用于單身教師或外地教師的住宿安置,為教師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兩幢宿舍均設置了北廊和南陽臺,每間宿舍有獨立的衛(wèi)生間,走廊中心位置還設了公共盥洗室,為學生更好地休息創(chuàng)造優(yōu)良環(huán)境。
(6)運動區(qū)位于基地的西北側,沿城市道路側設置了300米的田徑運動場,在體藝中心的南北兩側分別設置了三個籃球場和三個排球場,球場邊上空地為運動器械場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最佳的運動鍛煉場所。
5 無障礙設計
本項目的無障礙設計遵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guī)范》JGJ50-2001,建筑首層樓面設1:12的殘疾人坡道,坡道面做防滑處理,使得人流從場地能夠平緩順暢的進入到建筑內部。在一層門廳設有無障礙專用廁位男女各一個。在踏步起始點前,鋪設有觸感提示的地面材料,為視覺殘疾者提供方便?;貎热诵芯€路設置盲道,連接市政道路的盲道,所有盲道直接通往各建筑入口。
6 結論
文章通過結合某中學建筑設計實例,采取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在建筑的細節(jié)設計中,適當設置精巧空間,靈動感讓每個角落都充滿情趣,激發(fā)師生學習的興趣,體現濃郁的校園文化氣息,營造人性化的教書育人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葉天士.淺談學校建筑設計實例[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06,27(02):74-75
[2]朱槿平.對未來學校建筑設計的展望[J].新建筑,2007,29(06):101-103
[3]蔣峰.論學校建筑設計的靈感與文化的交融[J].四川建筑,2011,31(0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