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這是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不可推御的責任與使命。如果把課程資源比作股股清流的話,那么,我們教師就是那源頭的發(fā)掘者。我們要善于發(fā)掘和利用課程資源,讓語文教學向更廣闊的空間延伸……
關鍵詞:課程資源 開發(fā) 利用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9(a)-0157-01
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這是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不可推御的責任與使命。
如果把課程資源比作股股清流的話,那么,我們教師就是那源頭的發(fā)掘者。我們要善于發(fā)掘和利用課程資源,讓語文教學向更廣闊的空間延伸……
1 向教材以外延伸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毙抡n標提出: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科學的精神和智慧,選擇更好的教學內容,對教材進行加工和整合,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打開知識的門窗,將教材知識激活,形成有個性的課程資源。如教學《一夜的工作》時,先讓學生課下收集有關周總理的資料。課上,學生裝把自己收集到資料進行交流,有的回憶了以前學過的關于周總理的課文內容,有的介紹了周總理的生平,有的描述了周總理的生活片段,有的朗讀了歌頌周總理的詩。教師也即興朗誦了李瑛的詩《一月的哀思》片斷。隨著師生的互動,一位偉人的高大形象已在學生心中樹立起來,從孩子們那一句句飽含深情的話語中,從孩子們那一雙閃動著淚花的眸子里,不難看出:學生潛在的人文意識已被喚醒,實現(xiàn)了教學由汪顯向縱深推進,由此而引發(fā)了學生思維的、情感的釋放,生命的涌動。
教育家葉圣陶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材是語文知識的載體,但教材知識的信息含量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祖國的語言文字博大精深,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古代,詩經(jīng)、楚辭的萬般情韻,唐詩宋詞的氣度豪情,魏晉散文的悠情雅致。現(xiàn)代,朱自清的低吟淺唱,老舍的山水蟲魚,毛澤東的英雄氣概,無不閃耀著祖國文化的燦爛光芒。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祖國的文化長河徜徉,把學生的閱讀視野由課內向課外擴展。如教學《詠柳》時,讓學生把描寫春天的詩詞找來,讀一讀、背一背;教學毛澤東的《七律·長征》后,讓學生行動起來,收集毛澤東詩詞,課上朗讀交流,并舉行“毛澤東詞詩良誦會”;教學《少年閏土》就向學生推薦小說《故鄉(xiāng)》……作為語文教師,就要給學生找開一扇文學、文化的窗口,使他們眼前呈現(xiàn)一片遼闊絢麗的世界,讓完美的人文熏陶和感染深入人心。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充實學生的精神營養(yǎng),完善學生的人格塑造。
2 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延伸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柔鶯恰恰啼?!痹谡Z文教學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注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激勵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活動,把語文課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體現(xiàn)出“大語文”觀。
首先,在教學教材內容時,要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與感受。如課文《第一場雪》,有條件的盡量要安排在下雪后,讓學生在充分體驗下雪時的感受和他細觀察雪景的基礎上,再學習。再如;教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時,學生體會到;不管是母親的“精彩極了”還是父親的“糟糕透了”,都有是來自于一個出發(fā)點,那就是愛。然后,教師可設計這樣的問題:你更喜歡哪種方式的愛?為什么?在你的生活中,有類似“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樣的例子嗎?講一講。這樣就拉近了教材與學生生活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興趣,很可能達到:“一石激成千層浪“的效果。
其次,在習作方面,也要引導學生注重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去觀察、去欣賞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對事物刊物研究和體驗的興趣。如:山川湖泊、樹木花草、鳥獸蟲魚、風霜雨露,以及每天的所見所聞、所感,都會給學生提供大量的題材和信息,促使學生積累、儲存素材、自由表達。
第三,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實踐活動,放手讓他們去接觸、觀察、分析生活中的人和事,并通過思考與歸納、把問題帶回課堂進行交流和討論。如舉行“即興演講”、“辯論會”等活動。讓學生各抒已見,暢所欲言。
3 向學生的心靈深處延伸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教師的職業(yè)是奉獻愛心的職業(yè)。語文課更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工廠,是情感受培養(yǎng)的基地。“新其師則信其道”教師要用情感受來感染學生,對學生傾注全部愛心,尊重信任學生,滿腔熱忱的對待一切學生,對待學生的一切。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給學生以善意的微笑,信任的表情和期待的目光。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讓愛的暖流吹進學生的心扉,吹綻那含苞欲放的蓓蕾。
教師還要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熱烈高漲的情緒,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解讀、感悟那一篇篇充盈著作家豐富情感的文章。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只要我們教師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那我們的語文教學就會充滿激情和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