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在高中增加了通用技術這門課程,目的是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及動手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以適應不斷發(fā)展的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本文探討一下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過程性評價方法。
【關鍵字】高中;通用技術課程;過程性評價
目前我國的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只有紙筆考試這一種評價方式[1],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顯然不能準確的評價出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無從鑒別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是否得到全面提升,為此,通用技術課程的過程性評價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
一、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過程性評價方法
1.學生對自身的評價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身學習態(tài)度、學習效果以及學習水平的評價能有效的提高學生對通用技術課程的認知,進而保證學習的質量,學生在自我評價中不斷的自我反省,然后調整自身的學習行為,對自己的學習進行監(jiān)督和導向。學生能夠有意識的自省并有針對性的提高自己,這是學習中極力提倡的智慧行為,教師要盡力為學生們營造一定的氛圍,促進這種智慧行為的生成。在學生的自評工作中,我們應提倡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形成自評的習慣,只要有學習就有自評,將自評工作自然而然的進行下去。學生不要把評價的重點只放在學習結束后的作品設計上,要把過程性評價細化到每節(jié)課、每一階段的學習,如,某教師將課堂分為三個小活動,為學生準備一張自評表,指導學生按照自己完成活動的情況給出“還要努力”、 “基本完成”、“完成”等,這就是學生對學習過程的一種自我評價。在每一階段學習過后,如學習“結構與設計”之后,學生可對該階段的資料或作品完成進行自我評價,評價可包括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效果等。
2.同學之間相互評價
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也是通用技術課程的有效過程性評價手段,這種評價方式,使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學習和借鑒,在互評過程中不僅能使學生獲得激勵,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從別人身上的優(yōu)點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并且形成了相互監(jiān)督學習的氣氛?;ピu工作的具體實施中,可以采用小組內互評與隨機互評相結合的方式,即組織互評時,讓一位同學分別評價一名小組內的同學和隨機的一名小組外同學,這樣被評價的同學也同時受到兩位同學的評價,使評價結果更加公正、客觀。而為了提高互評的質量,教師要給學生設定一定的評價原則,可以考慮實行“三個一”的原則,即“必須評出一個等級、至少發(fā)現(xiàn)一處閃光點,至少給出一條建議”,評價的等級可以根據(jù)教師事先制定的評價標準,這個評價標準要同時兼顧基礎知識、技能的學習以及作品創(chuàng)意的表達程度,這同樣是通用技術課程的基本教學目標。對于優(yōu)點和建議,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自由、客觀的表達,使學生在相互欣賞、相互學習與相互改進中得到進步。
3.教師對學生的評價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激勵者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要及時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學習效果對教學進行反思,所以教師評價是過程性評價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過程性評價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觀察、鑒別和診斷,主要的含義就是,通過教師評價,可以觀察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經過有效的鑒別和診斷,提出有針對性的學習指導以及規(guī)劃教學改進的方向,不斷優(yōu)化教學和促進學生進步。在評價具體工作中,建議教師要遵循重點關注的策略,重點關注主要包括重點人物和重點事件,重點人物是指有個性特長的學生和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加強對個性學生的關注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而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重點關注,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在學習中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的幫助他們。重點事件則是指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工作,確保這兩項評價過程的有效開展和實施。
二、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過程性評價的內涵
1.不能忽視結果性評價
注重通用技術課程的過程性評價并不是放棄結果性評價,而是要將兩種評價方式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有的人可能覺得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是相對立的,推出過程性評價就是要取代結果性評價,這種想法是不對的,美化過程是為了獲得完美的結果,而完美的結果必然是由不斷美化過程而得來的。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是從兩個方面、兩個角度去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的,不存在孰輕孰重之分,是因為當前高中通用技術課程中只有結果性評價這一種方式,所以過程性評價就顯的迫切需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千萬不要否定結果性評價,忽視結果性評價的重要性。
2.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每個同學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由于家庭環(huán)境、生活習慣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會有不同的興趣愛好,能力水平也一定是參差不齊的。所以學生在設計作品和制作作品時定會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動手能力。這種個體差異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發(fā)展的前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并尊重這種個體差異,組織多方面的設計活動,使每個同學都能在自己感興趣的方面、擅長的領域發(fā)揮自己的潛能。
3.過程性評價是動態(tài)的
任何事物都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過程性評價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通用技術課程上,隨著學生知識的積累、年齡的增長以及興趣愛好的改變等多種原因,一定會影響到學生學習通用技術課程的水平,而通用技術課程也是會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的,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在逐漸提高,隨之而來的評價步驟、內容也相應的出現(xiàn)了變化以適應教師和學生的進步。過程性評價沒有固定的評價方法,既可以采用書面的也可以使用口頭的,既可以是長期的也可以是臨時的。
總之,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師應該提高對過程性評價的認知,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將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結合在一起,對學生通用技術課程的學習情況評價盡力做到公正、客觀。
參考文獻:
[1] 劉美蓉、徐力.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過程性評價初探[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0(32)
作者簡介:
梁紅杰,性別:男,籍貫:河南省內黃縣,學歷:本科,職稱:高校講師,研究方向:技術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