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論述了語法教學對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作用,提出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應創(chuàng)新語法教學,融語法教學于語境、語篇和趣味活動之中。
【關(guān)鍵詞】新課程;語法教學;語境;語篇;趣味性活動
目前,很多中學英語教師感到語法教學很棘手,在公開課上盡量避開語法教學。有些教師認為,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的語言運用能力主要是指口語表達能力,因此過分強調(diào)口語的重要性,而忽視語法教學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也就出現(xiàn)了在優(yōu)質(zhì)課中回避語法教學的現(xiàn)象。
我們知道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筆者認為,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正確領(lǐng)會新課程標準關(guān)于語法教學改革的精神,勇于創(chuàng)新,使語法教學真正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服務。在教學時,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語法教學與閱讀、聽力、口語和寫作等技能訓練相互融合,將語法內(nèi)容自然地滲透其中,從而更好的促進閱讀、聽力、口語和寫作教學。
一、在語境中進行語法教學
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主要是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掌握語言知識上,而不是形成語言運用能力上。但是,學習語法的目的不應該是掌握語言形式,而應使語言學習者能夠在特定的場合及情景中運用語言形式,來實現(xiàn)交際目的。例如,在新教材Go for it八年級上冊Unit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 的Section A中出現(xiàn)了“I’m babysitting my sister. He’s watching TV.”等具有相同語法形式的句子。此時,教師應告訴學生,Be+v-ing在不同的語境中表達不同的意思,比如,“I’m babysitting my sister. ”可以指,“我正在照看我妹妹,”但根據(jù)上文的詞句“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此處“I’m babysitting my sister.”的意思就應是“我將要照看我妹妹?!笨梢?,在語境中教學語法能使學生更清楚地理解語言,而不是只注意語言形式。這樣才能使學生認識到:同一語句在不同場合和不同情景中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從而促使學生真正做到活學活用。
二、在語篇中進行語法教學
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機械地在單句中操練某個語法點,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若將語法點放入語篇中,讓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對文章中的語言現(xiàn)象首先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就能引導學生根據(jù)語境的歸納而總結(jié)出語法規(guī)則。這樣既可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又不會使學生感到無味。例如,教材Go for it七年級下冊Unit5 Section B中的一篇文章:
I had a busy weekend on Saturday morning. I cleaned my room. In the afternoon I did my homework. It was a little difficult . On Saturday night I visited my aunt. My aunt cooked pizza for me. On Sunday Morning I went to the library. I read a book about history. Then in the afternoon I played football. On Sunday night I watched TV.
這篇短文非常適合學生學習動詞過去式,文章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即描述他們是如何度過周末的,如“did my homework /played football /watched TV等。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仿照此短文描述自己剛剛度過的周末生活。這樣的寫作活動既能讓學生通過語篇來學習語法,學到較系統(tǒng)的語法知識,又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三、在趣味性活動中教學語法
1.在游戲中學習語法
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不僅可以復習和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教學現(xiàn)在進行時的語法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設計猜測游戲,讓一位學生做動作,讓全班學生運用句型“What’s he/she doing? He /she is doing….”猜測動作。
2.在調(diào)查活動中學習語法
在語法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有關(guān)的調(diào)查活動,讓學生在完成調(diào)查任務的同時學習和掌握語法知識。例如,教學一般過去時,過去進行時和現(xiàn)在完成時等語法內(nèi)容時,教師也可以采用讓學生調(diào)查的方法。比如,教學“How often…?”這一句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調(diào)查課外活動每周多長時間最為合理。學生互相問答。如學生問“How often do you watch TV?Is it too much? Is it good for your study? Is it bad for your eyes ? …”并作記錄,然后將調(diào)查記錄寫成小短文。這樣的活動使學生既理解了“How often …?”的含義,又練習了所學句型,同時還可以教育學生合理安排課外活動時間。
總之,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現(xiàn)狀”,但并不意味著全盤否定語法教學,教師一定要擺正語法教學的位置,切不可在教學中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辯證地處理好語言基礎(chǔ)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之間的關(guān)系,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注意語法教學和其他方面知識的整合。教師應考慮通過怎樣的方法和途徑,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做中學”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和體現(xiàn)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語法教學充滿趣味性、真實性、實用性、形象性和直觀性,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語言基礎(chǔ)知識,有效地提高其語言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中小學外語教學,2003年10月
[3]Go for it 七年級(下冊)
[4]Go for it 八年級(上冊)
[5]Go for it 九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