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下半年,極速發(fā)展的中國藝術品市場似乎迎來了降溫。如果說幾個月前專家預測2012年春拍市場份額大幅下降還是一種危言聳聽,那么今春,艱難的拍品征集過程已經讓各大拍賣行感受到了市場的寒冷。再加上春拍開始前讓人猝不及防的海關查稅風波,2012年春拍市場大幅調整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越是艱難的時候越是考驗要每個拍賣公司智慧,除了提高保證金、降低估價這些常規(guī)但有效的做法之外,各大拍賣公司在專場設置上下足了功夫,使得之前很多未曾謀面的藝術品和拍賣形式進入拍場,多角度的營銷手段為經營者提供了新的嘗試與可能,文化價值被提升起來作為拍品的重要賣點??而與此同時,一些規(guī)模相對較小的拍賣公司也各亮高招,給今春拍臺上刮起一股清新之風。
這些順應市場需求的策略賺足了人氣,是否也能獲得良好的成交結果?2012年春拍能否因此而撥云見月?
水墨仍有新空間
作為大陸地區(qū)率先開槌的大型拍賣公司,中國嘉德的拍賣結果無疑預示了整個市場的發(fā)展動向。相比于各大拍賣版塊,中國書畫一直是市場份額最大的部分,幾乎占據了中國藝術品拍賣的半壁江山。尤其是在市場遇冷的情況下,書畫作品更加凸顯了它不動的基石作用。本季春拍,中國嘉德共取得20.6億元的總成交額,其中,中國書畫部分總成交11.89億元,足見其強大的市場流通性。在已有的以藝術家、拍品來源、集中經典拍品等常規(guī)的專場設置之外,中國嘉德首次推出了兩個別出心裁的專場,令人眼前一亮。
率先為人們帶來的驚喜的是“大地之上—中國近現代水墨人物畫創(chuàng)作之路專場”。該專場以水墨人物肖像為線索,呈現了幾十位畫家百余件人物佳作,總成交額超過6,500萬元,成交率亦超過80%。其中齊白石《教子圖》是白石老人此類題材中較早的一幅,約作于變法初期。齊白石以詩畫結合的方式直率表達對社會人世的看法,最終以1,012萬位列首位。而水墨寫實人物畫奠基人蔣兆和的重要作品《休息的時候》以506萬元成交,黃胄的《金沙江邊》以448.5萬元緊隨其后。整個專場的表現超過了預期,別開生面類型設置無疑對市場起到了引領作用。
除此之外,“水墨新世界”也是中國嘉德首次以新水墨為題策劃的另一個專場,涵蓋了谷文達、仇德樹、杜大愷、徐累、朱偉、李華弌、劉慶和、李津、武藝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當代水墨中堅藝術家的重要作品,同時還包括中國現代藝術大師趙無極和當代藝術家方力鈞、岳敏君、毛焰、王音的水墨作品。最終,該專場共獲得1,380萬元的總成交額,成交率超過90%。其中,徐累的《夜中晝》以149.5萬元奪得全場最高價。雖然成交總額并不搶眼,但是較高的成交率說明此版塊仍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Γ瑢τ谝恢逼D難發(fā)展且爭議不斷的新水墨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設計、樂器進場
作為大陸拍賣公司的龍頭企業(yè),北京保利自2009年秋拍開始,其春秋兩季大拍的總成交額一直位列國內各大拍賣公司之首,因此,保利2012年春拍的結果就格外引人注目。本次拍賣,北京保利共收獲30.36億元的總成交額,雖然較去年秋拍49.2億元的成交額大幅減少,但相比其他拍賣行仍然遙遙領先。在經過38個專場、6天的鏖戰(zhàn)之后,北京保利春拍讓人記住的不僅是2.9325億元成交的李可染《萬山紅遍》,幾個全新專場的設置也為調整中的中國拍賣市場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
此次春拍,北京保利收藏推出“現當代中國藝術之國際知名設計師作品專場”,云集了歐美、亞洲和本土設計師的作品,作品兼具藝術性、投資性和實用性。作為國內首個設計拍賣專場,這批作品早在預展時就是人氣最旺的版塊之一。最終,該專場創(chuàng)造了941.08萬元的總成交額,而薩爾瓦多·達利 LEDA扶手椅則以71.3萬元列本場成交價之首。此外,北京保利尚品部首次推出的“名貴西洋樂器專場”也取得了不錯的反響,共收獲1,357萬元的成交額,上拍的20件樂器中有14件成交,意大利1754年制簡納羅(簡納瑞斯)·格利亞奴小提琴以345萬元奪得最高價。如果說2011年春拍北京保利首次推出的古董車拍賣仍然讓人記憶猶新,那么此次小提琴的上拍也足以讓人津津樂道。
除此之外,“新月雅集——民國文人瓷繪與現當代藝術陶瓷專場”也不得不提。近年來,近現代和當代制瓷名家作品的市場增長迅速,使得很多近現代書畫和當代水墨買家開始關注這個市場,而保利就很好地把握了這種趨勢,并且在預展時就下足了功夫,開辟了很大一部分空間對這批作品進行展示。最后,該專場收獲8,400萬元的總成交額,其中,民國“珠山八友”之一的景德鎮(zhèn)瓷畫名家何許人的作品粉彩四季山水長條瓷板掛屏(四屏)以2242.5萬成交,刷新藝術家本人作品成交紀錄,同時也創(chuàng)八友瓷價格新高。拍得此件作品的正是近年來叱咤拍場的資深書畫收藏大鱷包銘山先生,正如他所言,歷代傳世的和出自近現代名家的瓷繪藝術都具有不菲的收藏價值,加上目前已有許多當代畫家參與在瓷器上作畫,文人瓷繪的潛力巨大。而在該專場中,現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也不遑多讓,朱樂耕2011年作紅綠彩奔馬圖瓷板(五屏)就以1,150萬元成交,也證明其所言不虛。
不同命運的《地書》和水彩畫
今年春拍,受市場調整影響最大的無疑是當代藝術或油畫雕塑版塊,在中國書畫逐步擴充疆土的同時,其市場份額進一步被壓縮。在此情況下,上海鴻盛在當代藝術版塊傾力推出的徐冰《地書》項目尤為奪人眼球,創(chuàng)造了大型藝術項目在國內及全球華人藝術市場的首拍。而其結果也果然不負眾望,一位國內重要藏家最終以747.5萬元競得該件作品,成功創(chuàng)造中國拍賣史上第一件虛擬藝術品的拍賣紀錄。
作為今年春拍市場投下的一個重磅炸彈,上海鴻盛總經理趙涌在談及《地書》項目時仍難掩興奮之情。在他看來,《地書》這個標的,無論從最初與作者徐冰的溝通、交流,還是后來針對這一作品的推廣、宣傳,都是泓盛創(chuàng)建以來投入精力最多的一次。但這絕非一時興起,而是經過長久的思考才得以成形的。而他作為整個過程的參與者與體驗者,其實也是《地書》這場藝術盛宴中的一份子。它的成功拍出,不僅為拍賣行業(yè)開拓了方向,使得虛擬藝術甚至大型裝置藝術有可能進入這個領域,同時也將松動現當代藝術拍賣唯架上繪畫馬首是瞻的格局。
與之相比,上海鴻盛油畫雕塑專場重磅推出的“博物館級藏品”——中國第一代先驅水彩經典遺珍專場卻遭遇了不同的命運。盡管這批作品包含了中國第一代水彩畫家張眉孫、李詠森、潘思同及雷雨,共520件精品,并且源自資深藏家數十年的收集典藏,但是由于鴻盛將整組作品作為一個標的整體拍賣,最終無奈流拍。趙涌表示,這批水彩畫作品品相保持完好,來源出處清晰可考,文獻資料檔案齊全,它們不但完善記錄了1940-1960年代中國現代水彩發(fā)展史,更是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中繞不過去的重要組成部分,堪稱博物館級的收藏。如此豐厚的研究價值以及歷史意義,更讓泓盛堅定了不拆開來拍賣的決心。盡管拆開拍會為拍賣企業(yè)帶了更大的經濟利益,但在趙涌看來,拍賣公司尤其是文物藝術品的經營者,不應僅僅從經濟利益或者既得利益去考慮,而是應該放眼整個藝術品市場,去培養(yǎng)建立良好的收藏氛圍。在此意義上,這批水彩是否成交就變得不再重要了,而據最新的消息,鴻盛正在為這批珍貴的作品積極地尋找下家,相信會擁有一個好的歸宿。
文雅之風日盛
隨著西泠拍賣以7.7億元收槌,整個2012年春拍已經進入了尾聲。相比北方的公司,西泠拍賣在對文人、庭園、生活的探尋,一直都有其獨到之處。本次春拍,西泠繼“中國首屆庭園藝術·石雕專場”、“中國首屆紫砂盆專場”之后,再次推出一個藝術及文化的載體——“中國首屆明清御窯金磚專場”。這也是西泠推出的第11個具有全國首創(chuàng)意義的特色專場,延續(xù)了文人雅居之風。該專場匯集了明代金磚20塊,清代金磚70塊,上至永樂十七年,下至宣統(tǒng)三年,時間跨度長達500余年,大都刻有名稱、尺寸、年號以及官員姓名、官職和窯戶姓名。由于保存和流傳的難度,這批拍品的集成顯得尤為難得。
此次拍賣,西泠從研究和發(fā)掘金磚從“欽工精料”到“案頭清心”的價值入手,以展拍的形式,將御窯金磚的歷史、藝術、文化價值普及給社會各界,起到了非常積極地作用。而其成交結果也不負眾望,總成交額達到958.9萬元,成交率更是高達100%。其中,明永樂金磚一對以80.5萬元成交,成為全場標王。金磚專場良好的成果表明,文人雅居這一類型的拍品仍然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而除了西泠拍賣之外,北京榮寶在今年春拍還推出了一個煙斗專題,包含了來自丹麥的數位頂級大師的近40把煙斗作品,其中,泰迪·克努森(Teddy Knudsen)手工制作石楠根星期斗一套(七支)以156.8萬元成交。由此回顧整個2012年春拍,正是這些固有版塊的細化以及新拍品類型的推出,使得整體份額下降的情況下,仍給整個市場帶來刺激和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