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介紹了古今中外各式各樣的著名的橋梁,并從文化與藝術的角度對其進行了獨特的詮釋。通過對中國橋梁發(fā)展的簡述,闡明了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橋梁建設的高速發(fā)展與廣闊的前景。
【關鍵詞】橋;圖畫;詩歌;藝術品;文化載體
橋,架在水上(或空中)的建筑物(或構筑物)。橋,是永恒的舟,是延伸的路,是人類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這些定義與說法,隨著科學的發(fā)展與人類認識的不斷加深,顯得不夠準確,不夠嚴謹。有的橋并不總在水上,如漫水橋。有的橋也并不總在空中,而在地球內,如跨越隧道里暗河上的地下橋。說橋是延伸的路,永恒的舟,倒也不盡然,有一種叫風水橋的并不能通行,何況現(xiàn)有的橋梁在不斷垮塌(橋的設計壽命一般是80年-100年)。2011年7月,9天內垮塌了4座橋:7月11日江蘇鹽城的通榆河橋垮塌、7月14日福建武夷山的公館大橋垮塌、7月15日杭州錢江三橋引橋垮塌、7月19日北京懷柔寶山寺的白河橋垮塌。如此,橋怎能談得上是永恒的舟呢。
群猴發(fā)現(xiàn)數(shù)公尺寬的深澗對面有一片紅透的果子樹,小猴垂涎欲滴。猴王命令成年猴首尾相接掛在樹上,合力蕩起抓住對岸的果樹,讓小猴從它們身上爬過山澗,飽餐鮮果,從此世界上便出現(xiàn)了猴橋。可見橋梁的發(fā)明權,不能單單歸于人類。那么橋梁是什么呢?橋梁是一種文化。
1 橋與書法:
繁體橋字—橋 —劈開的一棵大樹架在兩個可以流水的洞上。這大概就是橋字的來源。
我國的漢字分古文字與現(xiàn)代文字,現(xiàn)代文字是古文字的演化。橋也分古代橋梁與現(xiàn)代橋梁,現(xiàn)代橋梁是古代橋梁的發(fā)展。二者相互對應,相映成趣。象形字“弓”,對應古代的“拱橋”,古 “門”字對應古代的 “梁橋”。現(xiàn)代的“開”字,像今天帶有欄桿的“剛性混凝土跨線橋”,而“丁”字更像是“丁步橋”的一部分;書法有正、草、隸、篆,橋有梁橋、拱橋、斜拉橋、吊橋、復合橋。如果說橫平豎直的“楷書”是各種“梁橋”,那么“九迭篆”就是“折線橋”;如果說懷素的“狂草”是今天各種曲線橋的樣板(如阿姆斯特丹的巨蟒橋),那么國寶“瘞鶴銘”就是現(xiàn)代“復合橋”的身影。
漢字系橋的形體,書法藝術乃橋梁之靈魂。
2 橋是一幅靚麗的圖畫
提起如畫的風景區(qū),總少不了橋,如盧溝曉月,灞橋翠柳,蘭橋相會,斷橋殘雪,楓橋夜泊等。我國的古詩詞中,美好的畫面描述往往也離不開橋,如“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再看看“長龍臥波”的杭州灣跨海大橋、橫跨長江的盧浦大橋、美妙絕倫的廣西程陽風雨橋、蔚為壯觀的倫敦塔橋和北美的廊橋等,豈不比畫更美。所以橋梁大師往往是一個畫家,達芬奇就是一個杰出的代表,他一生不僅創(chuàng)作出《蒙娜麗莎的微笑》、《最后的晚餐》等傳世名畫,而且設計出獨特而又美麗的世界名橋,如挪威的金喇叭大橋。
3 橋是一首優(yōu)美的詩篇
當我們來到武漢長江大橋立刻就會想起毛澤東的名句:“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而當你親臨滬蓉西高速公路的世界最高的橋(高達560m)——四渡河大橋時,會不由自主的吟出:“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如果你頌讀杜甫的《野望》:“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就會想到成都郊外高聳的雪嶺山和碧波蕩漾的錦江。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佳作《再別康橋》,雖然指的是劍橋,但很久以前這里確實有一個塌掉的橋叫做康橋。這些豈不是橋中有詩,詩中有橋,亦詩亦橋嗎。我國現(xiàn)代橋梁之父茅以升先生對詩詞就有著很高的造詣。1937年12月23日,為阻止日寇進杭州,他忍痛親手炸毀自己設計與建造的錢塘江大橋后,曾以詩明志:
斗地風云突變色,
炸橋揮淚斷通途。
五行缺火真來火,
不復原橋不丈夫。
4 橋是一曲凝固的樂章
遠看浙江余姚的蘭墅大橋和西班牙的阿拉米洛大橋,酷似一把豎琴,琴柄遙指藍天,琴弦錚錚欲鳴,令觀者仿佛置身樂池之中。更有趣的是河北的“五音橋”,橋兩側裝有126塊方解石欄板,人敲擊之,會發(fā)出美妙的音樂聲;希臘有一座古老的科尼察橋,風一吹會發(fā)出悅耳的鈴聲。無論是悠悠的小橋流水,還是濤濤的跨海大橋,橋與音樂相互交融為一體。無論是拱橋、梁橋、吊橋、斜拉橋或復合橋,每一座橋都是橋梁工程師的創(chuàng)造,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好的橋。而音樂人最有創(chuàng)新精神(香港匯豐銀行為提升職工的創(chuàng)新意識破例招收音樂系畢業(yè)生),所以橋梁大師必然深通音律,如橋梁大師、大畫家達芬奇也是一個音樂家。世界上一座座精美的大橋,正是大師們譜寫的樂章。
5 橋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橋梁大師鄧文中說:“工程是一門藝術”。那么,一座好的橋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盧溝橋遠看,龍臥虹跨,風景如畫;近看橋上501座石獅子形態(tài)各異,大小不一,栩栩如生。建筑與雕塑、工程與藝術合二而一,令人叫絕;巴黎塞納-馬恩省河上十多座拱橋,無一雷同,橋上的雕塑更讓人嘆為觀止;我國的風雨橋集亭、廊、橋于一體,合交通、觀賞、旅游于一身,精美絕倫。山西晉祠的魚沼飛梁,沼內魚兒暢游,38根八角石柱上架斗拱枕梁,托著十字型石橋面,猶如大鵬展翅。橋上一對鐵獅子栩栩如生,動中有靜。梁啟超大師觀之曰:“此橋只在古畫中偶見”,足見其建筑技藝精湛了。應該說,每一座好的橋梁,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6 橋是一種文化載體
中國人只要提起“盧溝橋”,就會立刻聯(lián)想到“七七事變”。勾起對落后的舊中國的反思和當年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屈辱并激起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仇恨。
當你來到大渡河鐵索橋頭,就仿佛置身于紅軍長征的隊伍之中,看到了十八勇士渡河的身影,不禁為紅軍萬里長征贊嘆!
當你走過中緬邊界的畹町橋,能不為70年前中國10萬遠征軍奔赴抗日前線的悲壯故事而感慨?
怒江的惠通大橋,具有影響我國抗日戰(zhàn)爭的重大歷史意義。1942年9月5日,撤退的中國遠征軍為保重慶及我國的抗日大后方,果斷的炸毀惠通橋,及時阻止了日寇的前進,穩(wěn)定了中國的抗日局勢,從此,此橋永載史冊。
提及琥珀欄桿白玉橋的云南騰沖城,那68年前光復騰沖之戰(zhàn)的慘烈和中國人民誓死抗擊日寇的壯烈場面仿佛就在眼前。
當你來到銘記著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凝成的偉大友誼之橋——鴨綠江大橋時,仿佛聽到了數(shù)十萬志愿軍高唱:“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歌聲,而那黃繼光、邱少云一個個英雄形象頓時浮現(xiàn)著眼前。
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我軍某團急需跨越一條寬約100米,最深不到1.5米的河流追擊敵人。當時來不及也沒有條件架設臨時橋梁,部隊十分著急。當?shù)乩相l(xiāng)見狀紛紛卸下自己家房屋上的門板,一同沖進冰冷刺骨的河里,攔河站成兩排,迅速將一塊塊門板架在相對兩排人的肩上,搭成一座木板橋,戰(zhàn)士們全速通過后按時完成了殲敵任務。從此中國人民這一偉大發(fā)明---“人橋”,載入了世界橋梁史冊,同時詮釋了我軍民魚水之情以及解放軍戰(zhàn)無不勝的主要原因。
而今,當你站在北京天安門前的金水橋上,仰望雄偉壯麗的天安門城樓,定會感到祖國的強大和作為一個站起來的中國人的自豪。
詞人秦觀在《鵲仙橋》中描述:“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令人不禁聯(lián)想到“天仙配”的故事:很久以前,一對人與仙的恩愛夫妻,被王母娘娘劃銀河分開,“盈盈一水間,默默不得語”。多虧喜鵲搭橋,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但約會的時間是那樣的短,令他們無限的痛惜與留戀,“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從此,人間永遠留下了這個凄苦的愛情故事和一種美麗的橋----鵲橋。
可以說,每一座橋都有一個傳說,都承載著一種文化。
7 橋是一種人文景觀
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是近半個世紀以來跳海自殺人數(shù)最多的大橋,盡管警方嚴防死守,派眾多的安保人員日夜巡邏,并設置了許多高科技攝像頭全天候監(jiān)控,但防不勝防,仍然脫不掉“世界第一自殺大橋”的桂冠。
我國西安的灞橋,是通往古長安的沖要,乃“長安八景”之一。秦始皇曾親自送大將王翦過灞橋伐荊,才有了一統(tǒng)天下的霸業(yè);荊軻途徑灞橋入咸陽刺秦,才有了“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劉邦率軍在灞橋接受秦始皇他孫子的投降,才有了后來的“約法三章”;王粲在此橋回首長安,才寫下后來的“七哀詩”;黃巢起義在此受降唐王朝的文武貴胄;還有“西安事變”前,愛國學生為了表達抗日決心曾平躺在灞橋上,擋住了張學良從華清池開往西安的小汽車,要他當眾表達抗日心跡。中華民族這些蕩氣回腸的故事足以感召跳海尋死的美國友人到灞橋來旅游散心,何必想不開呢。
打開國寶《清明上河圖》,這幅528.7厘米的長卷,映入我們眼簾的首先是那座汴河上的大型拱橋(虹橋),它是畫面的重心,是長卷的眼睛。這幅經(jīng)典畫作反映了十二世紀古城開封城市的全貌,場面之大,內容之豐富,絕無僅有。構圖繁而不雜,多而不亂,長而不冗,雖有橋梁20多座,但最突出的是這座大拱橋。橋上橋下,有騎馬的,坐轎的,拉車的,挑擔的,徒步的。商賈、士紳、小販、游客,應有盡有,堪稱北宋時期中國社會的一部大型紀錄片。
廣東省潮州市東門外的廣濟橋,公元1171年通車,橋長515米,這是一座開合式石梁橋。梁舟結合,集亭、臺、樓、閣于一橋。橋上店鋪林立,楹聯(lián)亭匾滿目,既是商業(yè)一條街,又是藝術長廊,真可謂“一里長街,一里市”、“二十四樓臺,二十四墻”。簡直是我國江南的一幅《清明上河圖》。
世界上通過人數(shù)最多的橋,莫過于深圳到香港的羅湖橋了。截止2010年1季度統(tǒng)計,月均通關人數(shù)已經(jīng)達到52.8萬人次。它是中國近代史的一個見證。它見證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見證了香港遭受的殖民屈辱,見證了新中國的發(fā)展強盛,見證了我國的改革開放與香港回歸,見證了無數(shù)人離鄉(xiāng)背井,也見證了愛國僑胞錦衣還鄉(xiāng)。羅湖橋始建于1906年,原是一座長46米,寬20米的小橋,幾經(jīng)改造,已經(jīng)是一座全封閉并有冷風的寬敞通道。它是中國近百年來的縮影。1997年7月1日以前,它像個問號,彎腰弓背,低頭垂眉;回歸以后,它像個驚嘆號,腰桿挺直,揚眉吐氣;改革開放以后,它像個破折號,連接海外,迎四方賓客。而今是深港的紐帶,共和國的大門。羅湖橋啊,有說不完的故事和趣聞,每逢節(jié)假日,羅湖橋的人流,就是一大景觀。
8.橋是一個國家或城市的名片
來到北京,往往要看看盧溝橋。到了西北名城蘭州更要瞻仰那萬里黃河第一橋——黃河大鐵橋。
1957年10月15日,解放后我國的第一座現(xiàn)代化橋梁武漢長江大橋通車后,人們到武漢,無不爭相登上這萬里長江第一橋,總覽那濤濤的長江水和繁華的武漢三鎮(zhèn)。武漢人甚至全中國人都為這座大橋感到驕傲。從此武漢長江大橋就成了武漢的代名詞和武漢市的名片。而后,隨著我國橋梁建設的發(fā)展,尤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成了不少的名橋,如天津的永樂橋——天津之眼,重慶的朝天門大橋——重慶之門。還有上海的盧浦大橋和余姚的蘭墅大橋等,都成為這些城市的一張張名片。在國外,如澳大利亞的悉尼大橋與悉尼大劇院一同成為悉尼市甚至全澳大利亞的名片,金門大橋是舊金山的標志,這些都為人們所熟知。
9.橋是一個國家和城市綜合實力與科技水平的標志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交通發(fā)達的國家或地區(qū),綜合實力必然強大。有路多有橋,如滬蓉西高速公路全長320Km,有橋梁370座。鄭西高鐵共505Km,橋的總長就有312km。橋是路的延伸,又往往是路的點睛之筆和控制性工程,如吉茶高速公路上的矮寨大橋造價是全路的1/15。也就是說橋梁多的國家或地區(qū),道路交通就發(fā)達,經(jīng)濟實力必然雄厚。美國(如金門大橋)、日本(如明石跨海大橋)、澳大利亞(如悉尼大橋)、香港(如青馬大橋)都有許多世界名橋;意大利的威尼斯有橋401座,平均每平方公里0.66座,中國的紹興有橋10819多座,平均每平方公里31座。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的GDP已經(jīng)居世界第二。改革開放以來,單公路橋梁就增加了22.4萬座。迄今我們不僅擁有世界最早最完善的石拱橋——河北趙州橋(又名安濟橋,李春建于公元618年,寬9m,長64.4m。它開創(chuàng)了敞肩半圓拱、淺基加金剛墻、收分結構、鐵腰鐵拉桿和28道并列拱圈),而且有世界第一跨海大橋——膠州灣大橋(2011年通車,跨度為36.48Km)、世界第一斜拉橋——蘇通大橋(2008年通車,它創(chuàng)出了四項世界第一:跨度1088m、塔高300.4m、主索長577m、樁長120m)、世界第一拱橋——朝天門大橋( 2009年通車,跨度552m、中承式系桿鋼桁架拱橋。創(chuàng)3項世界第一:跨度552m、支座承載力14500t、公軌兩用先拱后梁橋施工難度)、世界第一高橋——四渡河大橋(2009年竣工,高560m,火箭架引導索)、世界第一長的鐵路橋——鄭西高鐵的渭河鐵路橋(2009年通,創(chuàng)2項世界第一:橋長79.6Km,允許通過速度360Km/h)、世界第一長的公鐵兩用橋——京珠高鐵的鄭新黃河大橋(2009年竣工,橋長22.88Km,最大單跨168m、倒梯形鋼桁梁,多點頂推架梁,允許通過車速360Km/h)、世界第一公鐵兩用懸索橋——青馬大橋(1997年通車,跨度 1377m,主索直徑1.1m,是20世紀世界最佳的十大建筑之一)、世界第一跨越峽谷的懸索橋——矮寨大橋(2012年通車,跨度1176m,飛艇架設引導索)、世界第一美橋——程陽風雨橋(1916年建成,集廊、亭、橋為一體,是建筑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和世界第一怪橋——永樂大橋( 2008年通車,橋上有直徑120m的巨大的轉輪,集購物、觀光、交通于一橋)等。
北京的立交橋之多令人眼花繚亂,廣州的立交橋高達三層,上海的跨江大橋多達9座。當你乘“天津之眼”升到120米的高空時,可鳥瞰全天津市,享盡“天輪之樂”。登上“重慶之門”,可將兩江盡收眼底,一覽山城小。
橋梁建筑是一門技術含量很高的科學,它涉及到數(shù)學、力學、材料學、化學、水力學、氣象學、巖土力學與美學等十多門學科。一個技術落后的國家或地區(qū),很難造出先進的大橋。我國自鴉片戰(zhàn)爭到新中國成立,除了錢塘江大橋外,鐵路橋幾乎都是外國人設計或監(jiān)制的,如:松花江大橋(1901年俄國建造),鄭州黃河大橋(1903年比利時建造),蘭州黃河大橋(1907年德國建造),五家寨鋼橋(1907年法國建造),蚌埠淮海大橋(1911年美國建造),鴨綠江大橋(1911年日本建造),濟南黃河大橋(1912年德國建造)等。
新中國成立后,伴隨著武漢長江大橋的誕生,我國的橋梁建設得以較快的發(fā)展,近15年來,步入了一個嶄新的高速發(fā)展時代,迅速從一個“橋梁弱國”走向“橋梁大國”進而成為“橋梁強國”。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不斷出現(xiàn)。如火箭架設懸索橋引導索(四渡河大橋)、109米深的挖孔樁(水南河大橋)、179米的高橋墩(龍?zhí)逗哟髽颍?、跨?85米的鋼箱梁(長江崇啟大橋)、多點同步頂推架梁法(鄭新黃河大橋)、鈦合金以及碳纖維的應用(矮寨大橋)等;港珠澳大橋正在建設,渤海灣大橋也在規(guī)劃之中。設計的快速優(yōu)化、模擬分析、虛擬現(xiàn)實技術、工廠化的部件遙控施工、機器人水下或高空作業(yè)、智能化橋梁、橋梁安全環(huán)保美化的完美結合等新技術以及新的設計理念的應用,將把橋梁建設推向一個全新的階段,人類的橋文化必將更加輝煌燦爛。
參考文獻
[1] 劉彬.唐詩宋詞元曲三百首.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
[2] 項海帆.中國橋梁史綱.同濟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3] 張先勇.道路與橋梁工程美學.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
[4] 蔣文瀾.中國抗日戰(zhàn)爭實錄.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
[5] 茅以升.中國古橋技術史.北京出版社1986年.
[6] 茅以升.中國橋梁.從古橋到今橋.北京外文出版社.
[7] 茅以升.錢塘江橋.中國科學圖書儀器出版社1950年.
[8] 《新華字典》.北京商務出版社,2003年.
作者簡介:
靳善增(1939.7.8-)男,河南省許昌市人,中鐵工程設計咨詢集團有限公司特聘專家,1963年大學橋隧專業(yè)畢業(yè),高級工程師,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