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除了“宅男”、“宅女”,又多了一個流行詞叫“宅娃”。 “宅娃”就是指那些整天窩在家里看電視、打游戲、翻小人書,或自己跟自己玩、幾乎沒有伙伴的孩子。我兒子小志以前基本上就是個“宅娃”?!罢钡慕Y果是,他一點兒也不適應外面的世界,直到快5歲時才在我的堅持下進了幼兒園。
我家的房子是三室一廳,住著6個大人:我父母、我妹妹兩口和我們兩口。這種“六加一”的格局,不用想你就知道對孩子的寵愛有多少。特別是我媽和我妻子,對孩子的關愛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她們每時每刻都在高度警惕,唯恐孩子有什么閃失。孩子小時候,我媽基本不會抱孩子到外面去,說外面空氣污染嚴重。我同事或朋友來家里想看看孩子,她經(jīng)常會推托說孩子睡了。其實,她是擔心外人把病菌帶給小家伙。待孩子稍長大一點兒,開始跑來跑去了,她倆對孩子的保護更加嚴密。尤其是我妻子,家里凡是孩子手能接觸到的地方,比如凳子腿、門把手、玩具等,她都要用酒精消毒。這還不算,只要她在家,每隔半小時就會用酒精把孩子的小手擦一遍。
這樣養(yǎng)育孩子的結果,就是孩子對氣候和環(huán)境的變化很難適應。比如,天氣稍有變化,他就容易感冒發(fā)燒,而且好長時間好不了;在外面餐館吃飯,餐具燙了又燙,菜選了又選,可還是避免不了孩子鬧肚子;偶爾帶他外出旅游住旅館,因為環(huán)境不熟悉,孩子總是不能安靜地睡覺。我不止一次對我妻子說:“你越這樣對孩子保護越容易出問題,致使他很難適應外界的環(huán)境。包括你這種‘嚴格消毒’,會讓他失去對病菌的抵抗力。有句俗話叫‘不干不凈,吃了沒病’,說的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你總想把孩子真空包裝起來,那他就只能適應真空環(huán)境,一換環(huán)境就會出問題?!逼拮右舱J同我的說法,但她“愛孩子愛到了骨頭里”,很難對兒子“不在意”。
如果說這種養(yǎng)育方式會使孩子適應水土、氣候、飲食變化的能力降低,影響其身體健康,那么,將孩子“圈養(yǎng)”在家里,從心理上其適應外部世界的能力也會受到影響。我是在經(jīng)過長久觀察后逐漸意識到這個問題的。
我家沒有孩子獨立的房間,他一般都是“蝸居”在我們的臥室里玩耍。孩子的活動空間有限,按理說應該多帶他到外面活動??晌覌尯臀移拮訋Ш⒆幽敲葱⌒闹斏?,孩子外出活動她們一百個不放心。記得有一次,我們一家去快餐店,里面有個小小的兒童樂園,不少小孩子都在里面玩。很少出門的小志一看,也跑過去滑滑梯。我妻子發(fā)現(xiàn)后不僅立即把他拽了回來,還大驚小怪地說:“那么多小孩子待在一起,萬一染上甲流或手足口病怎么辦?”她們也不讓孩子在樓下的小區(qū)里玩。我媽說:“你看一樓東戶的小男孩,老在樓下和一幫小孩子瘋跑,把頭磕破了?!?/p>
就這樣,孩子慢慢地“宅”在了家里。他不是往電視機前一坐好長時間不挪窩,就是守著電腦打游戲,你叫他好幾聲他頭都不抬;要不就關上門,獨自在房間擺弄汽車玩具。有時候,我想帶他出去走走,他搖頭,不愿出去。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孩子不愛說話,性格孤僻,家里來了客人他就躲進房間里不出來,孩子已經(jīng)有了自閉傾向。我覺得這樣下去不行,趕緊請教專家,還帶孩子到兒童醫(yī)院檢查。果然和我分析的一樣,專家和醫(yī)生都說這是“宅”出來的毛病。孩子長期“宅”在家里,容易自我封閉、性格孤僻,其語言表達能力、交往溝通能力、適應能力等都得不到鍛煉,將來很難適應社會。
為了解放“宅娃”,我決定立即把兒子送進幼兒園。之前曾三次送他去幼兒園,都因無法適應而作罷。這次我痛下決心,一定要送他去。一方面,我讓孩子在幼兒園里適應一下集體生活,學習與同伴交往;另一方面,趁雙休日我約上朋友、帶上孩子一起到戶外活動,讓孩子去感受、體驗周圍世界的豐富多彩。
不再讓孩子“宅”在家里后,孩子的性格慢慢變得開朗了,他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時也變得大膽主動了,到陌生的環(huán)境后也不再像驚弓之鳥了,適應能力有了明顯增強。
外部世界是鍛煉人的大好天地,對孩子也一樣。放飛你的“宅娃”吧,讓孩子到外面去呼吸新鮮空氣、自由生長,對他的心理、生理健康都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