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課程背景下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應當以“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拓展總結”為基本模式,教學目標多元,任務活動多樣,自主式學習、探究式學習、合作式學習等方式有機融合,學生始終主動積極、生動活潑地參與教學,教學效果自然會與眾不同。
關鍵詞 英語課堂 教學模式建構 自主探究
新課程背景下有效的英語課堂究竟應該是什么樣子?這是一個只要英語老師在一起就經常討論的話題。要實現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常都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教學內容的有效性、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學評價的有效性和教學反思的有效性。其中,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和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無疑是有效教學的關鍵所在。下面就以科普版小學英語第八冊Trees and plants為例,側重談一談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和任務型活動的問題。
閱讀材料Trees and plants通過植樹節(jié)植樹,使學生了解植物對人類和動物生存環(huán)境中的重要性,增強學生保護樹木、保護自然的意識。為了在課堂上開展相關的聽﹑說﹑讀﹑寫活動,在“愉快閱讀”的氛圍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技能,我確立如下的教學目標:(1)Read the test quickly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 When is Tree Planting Day? (2)Read the test carefully then find out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you don't know.以上教學目標中不僅包含了詞匯、句型等基本知識,和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要求,而且包含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英語學習興趣及價值觀念的培養(yǎng)等方面,層次分明,可行性強,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的新理念。為了充分體現既重視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重視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引導的思想,還需要注意教學的方法和策略。顯然,要設計好并在教學中達成這些目標,教師首先得吃透新課程的精神。
仍然以“Trees and plants”的閱讀教學為例。作為閱讀,應該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體會閱讀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主要目的。因此,教師可以按照“略讀:尋找故事時間→泛讀:尋找文章主旨并回答概括性問題→細讀:找尋文章細節(jié)→品讀:人物性格分析→開放性活動”這一基本框架組織,安排教學活動。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圖片呈現、話題談論、情景游戲等情境導入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在本課Warming-up環(huán)節(jié)的Picture-talking之后,老師可以用多媒體呈現學生們在山上植樹的場景,告訴學生植物對人類和動物生存環(huán)境中的重要性.通過這樣的情境導入,學生帶著好奇進入略讀階段,快速瀏覽課文,驗證或修正自己的創(chuàng)作,興趣盎然。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要力求真實、有趣,課堂的氛圍要民主、和諧。
2.提出問題,引發(fā)探究
新課程特別重視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強調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把問題看成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中的主線。另一方面,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學用英語,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展現給自己的學生,靈活運用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問題,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挑戰(zhàn)欲。經過一系列問題的雙向交流,師生間的關系更加和諧,師生間存在的信息差更能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和思考,更能充分體現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理念。問題要緊扣目標,盡可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實現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開放性的有機統(tǒng)一,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3.獨立思考,自主研習
正如精彩的歌唱表演不僅有重唱、合唱、小組唱,也有獨唱,深度學習同樣要求學生具有獨立思考的習慣和獨立思考的品質。合作探究式學習的方式不排斥自主式學習方式,相反,互相依賴、互為補充。
只有建立在每一位學生獨立思考基礎上的合作與交流,才有可能是真實的交流和有效的交流。因此,特別重要的是,課堂上各類問題的提出、各種任務的呈現必須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獨立思考的空間,否則就是搞形式、走過場,要么是教師自問自答,要么是反應快的學生成功搶答,無形之中扼殺了大多數學生思考和表達的權利,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毫無收效。長此以往還會滋長學生依賴老師和同伴的惰性,后患無窮。
4.合作交流,共享智慧
話題討論、采訪、調查以及辯論、競賽等豐富多彩的任務型活動可以給學生提供交流合作的機會和空間,這是學生知疑解疑、發(fā)展思維進行自主學習不可缺少的過程。在分組教學的過程中,小組組長發(fā)揮著教師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對本小組的有效管理,使每位學生都有各自的個體責任,又能實現必要的合作,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教學活動緊張有序,實現了課堂的快節(jié)奏和高效率。
5.展示提升,體驗成功
展示提升階段是課堂上最生動、最活躍的一個高潮,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提升,有學生之間的爭論、有對知識的相互補充,使問題得到解決。作為合作探究的繼續(xù)和延伸的展示提升,可以是口頭展示、板演、角色扮演、英文海報制作、競猜游戲等多種形式,活動中每個學生都有話可說、有事可做。
6.拓展總結,舉一反三
在課堂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當適時、適當地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和總結,使解題思路更條理、方法更簡單、認識更明確。通過拓展總結,使學生對某些問題形成規(guī)律性的認識,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遷移能力,進而能夠由此及彼,觸類旁通。這種模式較好地順應了新課標所倡導的讓學生體驗參與的要求:“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Z].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