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你們會想到什么呢?如果這是辯論的論點,恐怕對方辯友立刻就會反駁:“鳳姐、小月月等人不奇嗎?”可是,這些人和事,奇是夠奇了,卻惡俗至極,與美絲毫沾不上邊。所以,請允許我借用數(shù)學的語言來進一步闡述本文的立意:奇,是美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奇物未必美,而美物一定奇。
所謂奇,并非總是與常理格格不入。但凡獨特的事物必有奇處。名山大川,宏偉壯麗,連綿不絕,世所罕有,那便是在渾厚中流露出了奇。開車一天不出事故是常理,而若是數(shù)十年都不出半點差池呢?那就由量變引起質(zhì)變,平凡中也流露出奇來。
所謂奇,絕非不登大雅之堂的“弱智、非主流”。相反,科學上的每一次進步、創(chuàng)新,都是奇到了極點的高雅之事。愛因斯坦提出了不可思議的相對論,出奇至極,也偉大至極。想前人所未想,創(chuàng)前人之未創(chuàng),實可稱奇。
所謂奇,并不一定非要指高樓大廈、名山大川,而把平凡的小草之類排除在外。試想,數(shù)千年前若有人見到當今的摩天大樓,只怕會敬若神明;而這種樓宇在當今發(fā)達國家的人口密集區(qū)遍地都是。再想想科幻小說中描繪的未來的鋼鐵都市,建筑雄偉宏大,嚴絲合縫,把每一寸土地都利用到了極致,來往的人群也是行色匆匆。在這樣的背景下,若是市中心的地上長出一叢小草——現(xiàn)今看起來是最平凡不過的小草,恐怕也會引來許多行人駐足觀看,心中稱奇,為它們的頑強不屈而鼓掌。由此可見,孤立的事物并無奇與不奇之分,只有在大背景下才能判定一件事物是否奇特。
要想達到奇,就需要敢想,敢做,大膽創(chuàng)新,也要有毅力,有耐性。要是只注重獨特,基礎不穩(wěn),自然是只有奇,而與美失之交臂。再好的種子,也要彌補不足,盡力向完美靠近,才能結出最美的果實。有奇,有穩(wěn),方可創(chuàng)造奇事,方能展現(xiàn)大奇大美!
【作者系上海市實驗學校高一(4)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