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是作文中常見的修辭手法,用于敘述,則清晰深刻;用于描寫,則形象生動;用于抒情,則情深意厚;用于說理,則鞭辟入里。適當(dāng)運用排比句,可以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
一、排比釋義
即結(jié)合比喻、描寫,或鏡頭擷取等手段,運用排比句來解釋詞語,揭示概念的內(nèi)涵,剖析事物的本質(zhì)。如:
王朔的“酷”,在于他對傳統(tǒng)文學(xué)中的崇高意識的顛覆;王家衛(wèi)的“酷”,在于他的意識流讓人回味悠長;齊豫的“酷”,是她那空靈清越的聲音在森林深處滑落;艾倫·金斯堡的“酷”,是骨子里那壓抑不住的青春的涌動……“酷”是村上春樹筆下的風(fēng)的低吟淺唱,“酷”是安妮寶貝尋找夢想的文字,“酷”是梵·高和他的印象派抑或是香奈兒的夏裝展……
片段先后借助“××的‘酷’,在于……”“酷是……”兩組排比句,通過具體事例,形象地闡釋出“酷”的含義。“酷”本是抽象的,通過這兩組排比句,將“酷”具體化。
二、排比述例
議論文離不開事實論據(jù)。利用排比敘述事例,組織論據(jù),可以使論證有條理。如:
在幽暗的畫室里,梵·高面對失敗的人物肖像垂淚;在空曠的原野上,盧梭手捧《博物學(xué)》惆悵;幻想小說的圣殿里,奧爾科特被拒之門外。但是,梵·高在大自然神奇的光和影中發(fā)現(xiàn)了自己對色彩的敏感,嘔心瀝血,終讓《星夜》永恒地閃耀在藝術(shù)的天空上;盧梭在激蕩的社會進(jìn)步思潮中抓住自己敏銳的思想,全力奮斗,終讓《社會契約論》成為啟蒙運動中光輝的太陽;奧爾科特在白雪飄飛的圣誕之夜感受到自己對生活的崇敬,潛心寫作,終讓《小婦人》成為眾人拜讀的名著。
在這段文字里,作者通過“在……里,××……”“××在……,……”兩組排比句,構(gòu)成前后對比,將三個論據(jù)敘述得井井有條,言簡意賅,有力地論證了“沖破束縛,發(fā)揮特長”的論點。
三、排比議例
議論文在運用事實論據(jù)進(jìn)行論證時,一般都要對事實作分析,做到敘議結(jié)合,實現(xiàn)論據(jù)和論點的有機融合,排比則是常用的一種分析手段。如:
史鐵生的成功是信念的成功。如果說生命是一座莊嚴(yán)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頂?shù)牧褐?;如果說生命是一株茂盛的大樹,那么,信念就是那深扎的樹根;如果說生命是一只飛翔的海鳥,那么,信念就是那扇動的翅膀。
片段在敘述史鐵生以殘疾之軀登上文學(xué)殿堂的事實之后,指出“史鐵生的成功是信念的成功”,接著連續(xù)用“如果說生命是……,那么,信念就是……”的句式,結(jié)合比喻,極有氣勢地揭示了信念對于成功的意義。
四、排比引用
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詩文名句,有意識地構(gòu)建排比句,不但可以顯示作者的文化底蘊,還可以增加文章的文采,增強文章的氣勢。如: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自信是李白的激情迸發(fā);“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自信是陸游的豪情揮灑;“死猶未肯輸心去,貧亦其能奈我何”,自信是黃宗羲的心靈高歌!
片段用“詩句+自信是××的……”的句式,組成排比,串起李白、陸游和黃宗羲的詩句,文采斐然,極有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