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視野大學英語》是教育部指定的第三代大學英語教材,要使用好這本教材,首先教師必須要注重對教材的系統分析和評價。其次,要使學生真正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激發(fā)學生以多種多樣的方式方法表現其特有的天賦,讓每一位學生在各方面都得到發(fā)展。
關鍵詞:《新視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鄭樹棠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視野大學英語》是教育部指定的第三代大學英語教材,首次全面、系統地將網絡技術引入大學英語教學,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這種新型的自主學習模式使教師開始注重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自己去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使網絡和課堂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激發(fā)學生特有的天賦,讓每位學生在各方面都得到發(fā)展。
一、精心設計好第一堂課
1.讓學生開口說英語
大學英語教學首先要使學生明白,英語是英語課的唯一交流語言。這就要讓學生想象自己正身處國外,在一個周圍無人懂中文的環(huán)境下,如何用英語通過多種解釋表達自己的思想。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語言運用能力,讓學生在每次上課前都有幾分鐘學生自由話題時間,讓學生交流信息,如:學會用英語談學習、談生活、談思想、講故事、講笑話等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值得一提的是,學生開口說英語,首先必須輸入足夠的信息,真正把英語作為交流工具,使英語學習延伸到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明確課程要求和課程任務
學生必須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課堂教學則通過豐富多彩的個人及小組活動展開討論,教師幫助解答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未能解決的問題。教師不妨在開學第一天就組建學習小組,可把全班按寢室分成若干小組,采取組長負責制。各小組成員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及查閱參考書等共同鉆研課文,采用多種方式共同討論課文,如:問答、角色表演、對話……,并用音樂、幻燈片等營造背景或模擬現實世界,把準備的內容展示給全班同學。該活動能鍛煉學生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可以培養(yǎng)學生間的交往能力,團隊協作、互相幫助精神,從而促進學生多元智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二、建立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
在傳統的學校教育中,標準化考試分數或書面考試成績是評價學生發(fā)展的主要指標,而標準化考試難以對學生的多方而智力做出客觀評價。評價學生不能僅憑單一的紙筆測驗,評價的目的更在于幫助學生識別自己的強項和弱項,為學生提供有益的反饋,提出今后學習的建議。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包括學習興趣、情感體驗、多元智力潛能、創(chuàng)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并通過教師評價和同伴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多層而的評價。
三、精心設計課內外活動
1. 閱讀。學生的知識積累大多來自閱讀。閱讀不僅為了提高理解能力,也應該是娛樂、享受和欣賞。英語閱讀理解有三個層次:1)表層理解或字面理解;(2)深層理解;(3)評判性理解。閱讀也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因此閱讀還可延伸到另外兩個層次:(1)應用;(2)創(chuàng)造。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喜歡閱讀,需要老師根據每個單元的主題設計出活潑有趣并具挑戰(zhàn)性的課內外活動,使主題得到延伸。同時注意設計活動的難易層次,配合激勵機制,每次活動都應由老師或學生及時記錄。
2. 寫作。寫作水平的提高需要學生不懈的努力,最好把寫作當作學生每課的固定作業(yè),而老師改作文不僅耗時,而且從頭到尾看同一話題的作文極易讓老師感到疲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想到給每個學生建一個寫作日志文件夾:要求每位學生準備一本文件夾,把老師印發(fā)的寫作日志表夾在第一頁,要求學生按每單元的寫作技巧選一個話題寫一篇文章,依次夾在寫作日志后,并利用教材的網絡系統把文章輸入電腦,電腦會給出文章的分數和評價,學生能及時把評價結果記錄在寫作日志表中。學期結束時學生上交寫作日志文件夾,并挑選其中一篇自己最滿意的文章交給老師,老師檢查學生的作文完成情況并給出評價,然后發(fā)還給學生保存。通過寫作日志文件夾,學生練得更多,所交作文質量更高,教師也可將學生的佳作發(fā)布到網絡之上,供同學學習欣賞。
文章只是就大學英語的教學方法進行嘗試性的研究,此外,還應從大學英語考試制度等方面進行深入探討,達到大學英語教學整體優(yōu)化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