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等專業(yè)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不少教師已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重教材輕大綱,重教法輕學法,重知識輕能力,重課內(nèi)輕課外,重智力輕非智力,重優(yōu)生輕后進生等。文章就這些問題談談粗淺的看法。
一、重教材輕大綱
《中等專業(yè)學校生物教學大綱》是指導生物教學的綱領性文件,是編寫教材、組織教學、質(zhì)量評估和考試考查的依據(jù)。教師只有重視對大綱的研究,才能明確生物教學的目的,弄清教學中應遵循的原則以及應注意的問題,課堂教學才能有章可循。備課時,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大綱,這是最基本的要求。特別是修改后的教學大綱,對生物教師和生物教學從知識教育、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具體要求。因此,認真學習新大綱,在教學中切實貫徹新大綱的各項要求,對于教師轉(zhuǎn)變思想,改進教法,大面積提高教學質(zhì)量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但在生物教學中,一部分教師對大綱的指導功能認識不足,在備課時只備教材,不備大綱,甚至脫離大綱備課,致使在課堂實際操作中對各知識點及其在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認識不清,對重、難點把握不準,其結果是教學目標不明確,重點不突出,能力培養(yǎng)不到位,嚴重影響了教學質(zhì)量。
二、重教法輕學法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現(xiàn)代教學方法就是教師與學生合作的方法”,指出了教學法的雙邊性——教法和學法以及二者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因此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學法,在教學設計的同時進行學法設計,并在教學的過程中適時進行學法指導,已成為目前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趨勢。但由于受傳統(tǒng)的重教輕學思想的影響,一些教師在備課時不是既備教法,又備學法,而是重視教法,忽視學法;不是圍繞學法來考慮教法,融教法和學法于一體,而是以教法代替學法,在課堂教學中也不重視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沒有體現(xiàn)出以學為主,教為學服務的理論,往往滿足于學生“學會”,而不是立足于學生“會學”。評課時不是以學論教,而是只評教師教不評學生學。如此等等,直接影響了生物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三、重知識輕能力
在傳授生物學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學生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是職校生物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生物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與之相配套的生物教材在知識量上有所減少,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明顯增多,且將實驗編排在課文中,其目的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多觀察、多動手、多思考、多討論,以落實大綱要求的四種能力。只要我們切實按照大綱和教材的要求去做,能力的培養(yǎng)就能夠落到實處。但在實際教學中,一些教師對新教材這種著眼于能力培養(yǎng)的編寫方式還很不適應,在新形勢下仍習慣于走“滿堂灌”的老路,該演示的沒有演示,該動手的沒讓學生動手,有的甚至圖省事地以講代做,以知識傳授來沖淡實驗和能力培養(yǎng)。由于重視知識灌輸,忽視能力培養(yǎng),dQPXQrf9Xeo87JiA5iQNEZiAiPlNQI1Q4zv64Rej1WA=學生感覺生物學科和專業(yè)學習關系不大,對職業(yè)技能的提高沒有作用,漸漸地失去了學習的動力。
四、重課內(nèi)輕課外
生物科學是一門自然科學。生物課外科技活動是生物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促進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具有課堂教學不可替代的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生物課外科技活動,也是當前生物學科落實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途徑。實踐證明,生物課離開了生物課外科技活動,單獨的課堂教學也是很難完成教學任務的,因此,課外科技活動,也是生物學科的優(yōu)勢所在。縱觀當前生物教學,一些學校走入困境,學生學習生物學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究其原因之一,就在于這些學校的領導和教師仍受普教思想的束縛,對生物課外科技活動在生物教學中的重要地位認識不足,仍把生物課外活動視為課堂教學的陪襯,沒有把生物課教學和學生的專業(yè)課學習結合起來。
五、重智力輕非智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成績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就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智力并沒有太大的差異,而非智力因素,如動機、興趣、情感、性格和習慣等則與學習成績的提高息息相關,其發(fā)展如何,往往決定學生的學習成績,是導致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的重要原因。中等專業(yè)學校的學生成績普遍不高,筆者認為只是他們的文化成績不高,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學習文化課時沒有持久的耐力。這就表明,加強對中專校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更為重要。中專學校有很多專業(yè)和生物學科關系密切,在日常生產(chǎn)、生活中,生物學知識應用的也十分普遍,我們必須讓學生了解這些,充分認識其重要性,激發(fā)動力、培養(yǎng)情趣、形成良好習慣。
六、重優(yōu)生輕后進生
面向全體這一重要的教學原則在生物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中專校這種現(xiàn)象更為明顯,無論是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還是課堂提問、作業(yè)布置及輔導、實驗等都往往是以接受能力較快、成績較好的學生為依據(jù),其結果是一部分學生得到了提高,而另一部分學生受教育的機會卻被無形地“剝奪”。時至今日,這種偏愛優(yōu)生,忽視差生,教學要求一刀切的現(xiàn)象仍然十分嚴重,已成為大面積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一大障礙。因此,要真正的實施素質(zhì)教育,就必須樹立面向全體學生的觀念,正確對待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并據(jù)此制定不同的教學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長善救失,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特別是要將愛心向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傾斜,加強對他們的個別輔導和學習方法的指導,使他們形成“我也能學好”的良好心態(tài),并體驗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功喜悅,以增強信心,增加動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fā)展。
?。ㄗ髡邌挝唬航K省睢寧中等專業(y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