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幾乎占了整個語文教學的三分之一,然而老師和學生對文言文的教與學習越來越顯得困難重重。對初中文言文的教學不能盲目,應分析、理清,應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地進行立體化、多緯度的認識與把握。
目前的初中文言文教學,是素質教育中的最薄弱的一環(huán),在教學中追求“字字落實,句句清楚”成為了初中文言文教學的不二法門。老師注重文言文詞句的解釋與全文的串講,而學生就只能是束手聽記了。如此呆板、機械的講授,將有血有肉、形象生動的、豐富深刻的文言文人為地分解成了一片一片的孤立的小片段,從而導致了文言文教學的枯燥,以及初中文言文與學生的隔膜,使之索然寡味。如此一來就形成了學生“敬而遠之”,老師“悵然若失”的尷尬局面。孟子曾說:“得英才而教之,三樂也?!倍@種教學現狀顯然使教師和學生這“兩樂”都不見了。
二
就上述文言文教學現狀,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ㄒ唬胺纯蜑橹鳌保怀鰧W生的主體地位。
回想我的求學經歷,在以前的語文教學中,老師就好像是一個小說文本中的全知全能的故事敘述者,而學生是一個洗耳恭聽的呆板的接受者,幾乎沒有發(fā)言思考的機會,或者說根本不需要動手“工作”,更談不上什么創(chuàng)造,所有的課堂教學中的一切工作,比如說讀、講、翻譯、字詞的含義、中心思想等,都由老師一個人一一解決,學生只是記了背,背了再記。之后,我在郭治峰老師的指導下學到了語文教學應該是一種老師和學生在平等的對話中進行的過程,即是老師與文本、教科書、編者及學生的對話;學生與文本、教科書、編者及學生的對話;學生與老師及生活的對話。
(二)巧設引子,激發(fā)為主。
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蔽难晕牡哪甏x我們比較遠,但這也恰恰是它的一個優(yōu)點。對于初中生來說,尤其是剛剛進入初中的學生,他們時常有著一種很強的好奇心理。因此我們在初中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巧妙地設計一些生動活潑的具有激發(fā)性的與所教內容有關的引子,再加上他們本身所具有的巨大的好奇心,那么,學生的學習將會是非常有趣、生動的,且具有很強的積極性,其效果也會超出想象。其實“教育應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因此我們應該寓教于樂,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主,巧妙地設計一些引子。
?。ㄈ坝猩嵊械谩?,過程不多。
初中文言文的教學主要是要突破古今語言的障礙,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即“授之以漁”,那么從教師方面來說,初中文言文中的一些艱深知識點該講的就講,比如實詞的本義和引申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通假字、虛詞的多種用法、特殊句式等方面的知識,而且最重要的是要講清難點,教方法,教技巧,找規(guī)律,不過也并不是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要講,該放手處就要放手,而且要敢于放手,因為初中文言文的內容比較淺顯,注釋也比較詳盡,我們要相信大多數學生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ㄋ模┳衷~釋意的深入與趣味化。
現代漢語是在古代漢語的基礎上逐漸發(fā)展演變而形成的,漢語中的每一個字或詞,特別是實詞,都有一段生動的故事,講述其意義的發(fā)生與演變的歷史,不僅包含豐富的文字學知識和古代文化知識,而且趣味橫生。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的《語林趣話》節(jié)目,融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講述了中華成語的典故,追溯了中華漢字的演變軌跡和歷史,弘揚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漢代學者劉向在《說宛·雜言》中說,玉有六種美德,遠看它溫和滋潤,有似于君子的品德;近看它則紋理嚴密,象征著君子的智慧;發(fā)出的聲音卻悠揚致遠,好像君子的道義;寧可折斷也不彎曲,無論怎樣的毀壞它也絕不柔弱,好比君子的勇敢;它的棱角分明,但是卻不傷人,這是君子的仁愛之心;有瑕疵也不露在外面,讓人一目了然,這是君子的真誠。所以君子非常喜歡它,并且作為人生的啟示。
?。ㄎ澹┳⒅厝宋那楦械拈_發(fā)與培養(yǎng)。
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初中文言文中有大量的名篇佳作,這些作品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其中的精神思想,高潔的情懷,偉岸的形象,是我們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生動范本。例如,在《離騷》中屈原“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愛國和憂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zhí)著與堅定?!吧w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司馬遷效仿這些先賢圣哲們“就極刑而無慢色”,“隱忍茍活”,發(fā)憤著書的精神和氣度;《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悲憐與吶喊;《〈指南錄〉后序》中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民族氣節(jié),這些以文言文構筑的詩、文,是輝煌燦爛的“精神燈塔”,照徹千年,貫通今古。集內容美與形式美于一體的這些佳篇杰作,文字優(yōu)美,人物風流,情懷高潔,思想深邃,是陶冶學生情操的絕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