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購物是女人的天性。有一類女性,每次滿載而歸,卻對“戰(zhàn)利品”很少滿意,常常陷入一種不買難受、買了后悔的矛盾之中,這類女性常自嘲為“購物狂”。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購物狂和暴食癥、偷竊癖一樣,屬于沖動控制疾病范疇。專家稱,“購物狂”其實是一種病態(tài)的消費心理,帶有強迫癥的色彩,需要及時接受心理治療。那么,如何辨別自己是否屬于購物狂呢?又該如何防治這種心理疾病呢?
典型特征:見到喜歡就買
購物狂的一個典型特征——見到喜歡的就買,買完了又后悔和自責,然而這種感覺轉瞬即逝,她又投入了下一輪購物的戰(zhàn)斗中。瘋狂購物的內在原因來自對商品的病態(tài)占有欲,內在根源也來自于外在壓力。事業(yè)的壓力,工作的挑戰(zhàn),家庭的拖累,身不由己的種種,讓購物成了她們宣泄壓力和負面情緒的通道之一。
另外,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種種無助感,讓有些女性內心極其渴望能控制和把握一些東西,購物則很好地契合了女性的這一心理需求。加上如今“團購”成風,很多女人沉溺于網絡購物,被拉入一個不理性消費的行列中。
兩種療法緩解“病態(tài)購物癥”
“購物狂”分為缺乏自制力的沖動消費型、由嗜好變成沉溺上癮的過度消費型、“耳根軟”的被動消費型、減低空虛感覺的逃避消費型、只愛名店的崇尚名牌型、因貪便宜而大量購買的瘋狂講價型6種類型。
專家指出:“當人無法控制自己的消費欲望,而是進入一種購物上癮、強迫自己消費的狀態(tài)時,這就不僅僅是一種過度消費了,而是一種病態(tài)購物癥,在國外被廣泛定義為‘強迫性購物行為’。從心理學上來說,屬于強迫癥的一種,需要接受一定的心理疏導和治療。”
1.減輕壓力是“病態(tài)購物癥”者需要進行的第一步。只有認清壓力的來源,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要增進與周圍朋友的溝通,及時地排解焦慮和困惑,性格外向的女性可以找個地方高聲大叫;性格內向的女性可以把心中的不快寫在紙上,寄給遠方的朋友。
2.行為主義療法。給“病態(tài)購物癥”者制訂購物計劃,盡量少帶錢出門。并且對于較嚴重的人群建議與心理咨詢師多溝通,可以和咨詢師之間制訂一個協(xié)議,完成一個階段的協(xié)議再去制訂下一個協(xié)議。購物者還可以選擇結伴出行的方式,讓身邊的人督促自己合理消費。
(編輯康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