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有“工業(yè)黃金”之稱。由于極少量稀土能明顯改善金屬材料性能并被廣泛用于高精尖產業(yè),在經濟和科技大發(fā)展的今天,它的身價倍增。
中國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稀土出口國,但卻從未享受到“身價倍增”的好處,反而承受著因大量開采而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等惡果。當中國宣布出于環(huán)保考慮,要限制稀土出口配額時,一些國家做出了激烈的反應。
3月1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宣布將向世界貿易組織(以下簡稱世貿)提出一項針對中國限制稀土出口的貿易訴訟,歐盟和日本將一起上訴。美國《華盛頓郵報》3月16日發(fā)表題為《中國的稀土掌控》的社論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控制著世界上97%的稀土金屬供應……這使得中國在更多關鍵領域有著使美國、歐洲和日本難以舒適承受的市場力量?!?br/> “舒適承受”,這個詞很值得玩味!但要說舒適,不應該是單方面的。為什么只提中國為世界提供97%的稀土,卻不說中國稀土資源儲量僅占世界總儲量的36.4%呢?儲量與供應比例嚴重失調的背后,是中國扭曲的資源出口。2010年之前,中國稀土一直長期供應全球市場,也長期處于全球稀土資源生產鏈條的最低端,付出的是高污染、高能耗和低收入的代價。而位于美國加州的世界第一大稀土礦——芒廷帕斯礦,早就因低價格、高污染而在2002年停產了。那時美國既沒有上訴,也沒有檢討,想必是很“舒適”的,而中國剛一說“不”,西方就感到“難以舒適承受”了。
事實上,中國從2008年之后才開始加強對稀土出口的管理,而且已經多次強調出口配額制度是為了保護資源和環(huán)境,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相關措施符合世貿規(guī)則。但美國方面則認為,中國現行政策限制了市場自由,并威脅說,不遵守規(guī)則就要付出代價。
面對這種情況,中國應該如何打好這場“稀土保衛(wèi)戰(zhàn)”呢?
首先要認清一個現實:盡管世貿規(guī)則基本是西方制定的,確有不合理的一面,但在規(guī)則尚未改進之前,中國必須在現有框架中運作。有專家認為,中國可以用調整或部分調整稅率的方式來應對,或在美國對我高技術出口實施限制的問題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中國要提升自身的博弈水平,合理運用規(guī)則出招并推動變革,以最大限度地維護自身利益。
其次,對于西方國家的指責,我們要予以針鋒相對的回擊。在西方政客手中,“國際規(guī)則”既是棍子,也是奴婢,需要時拿來打人,不需要時甩開單干。近年來,美國因經濟不好而大搞貿易保護主義,做了不少違反世貿規(guī)則的事,現在要拿中國說事,又搬出世貿“規(guī)則”中國,這顯然是不公平的。正如一位美國網友所言:“當美國、澳大利亞及其他國家出于環(huán)??紤]而關閉稀土礦時,他們卻要求中國保持在世界稀土市場超過90%的供應,這很滑稽?!?br/> 可以說,“稀土保衛(wèi)戰(zhàn)”是一場向多年來既不公正、也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大聲說“不”的抗爭,因為中國才是全球稀土市場中的長期利益受損者。要打贏這場保衛(wèi)戰(zhàn),中國必須自強、自信。西方之所以能夠長期“舒適承受”低價的中國稀土資源,與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稀土業(yè)內無序競爭、自相壓價不無關系,這種狀況不應再繼續(xù)下去。同時,中國應將世貿作為爭取自身合法權益的平臺,你用“國際規(guī)則”說事,我也用“國際規(guī)則”講理,但更重要的一點是——“國際規(guī)則”是人定的,不公正就得改。我們還得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而戰(zhàn)。
編輯:尹潔 美編:黃浩 編審:吳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