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動畫電影能夠成功運用在大眾傳播領域廣泛存在的議程設置,本文通過對國外優(yōu)秀動畫電影的分析,發(fā)現(xiàn)它們的特點在于提煉和升華了不同文化群體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從成長、愛、人性、友情與親情、人與自然的關系等角度設置議題給我國的跨文化傳播方法有所啟示。
【關鍵詞】動畫電影 跨文化傳播 議程設置 議題屬性設置
一、動畫電影在跨文化傳播中的議程設置
傳播學中的經典理論“議程設置”理論,說明了大眾傳媒具有一種對公眾設置“議事日程”的功能,傳媒的新聞報道和信息傳達活動能賦予各種議題不同程度顯著性的方式,影響著人們對周圍世界“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斷。①在更廣的意義來看,媒介傳達出來的信息就隱含了它所設置的議程。
動畫電影是電影的一個類型,雖然影片的呈像是虛構的,但它能不受拘束地表現(xiàn)更多夸張的內容和情節(jié),給受眾以無限想象的空間。目前動畫電影產業(yè)在美國和日本較為發(fā)達,美日兩國的動畫,包括衍生產品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超過80%,它們的動畫片在中國跨文化傳播的成功與動畫電影的議題設置是分不開的。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fā)展,跨文化傳播也越來越頻繁,動畫電影的內容隨之有了嶄新的變化。議題更偏重于展示,議題的存在是為了給受眾一個話題,讓受眾去思考某些問題。
以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為例,他從1978年制作了第一部實際意義上的動畫《未來少年柯南》,而后逐漸形成了他特有的風格。他的11部作品,每一部都堪稱經典,而且題材多樣化。《風之谷》、《幽靈公主》探討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螢火蟲之墓》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對人心靈的傷害和無法彌補的損失;《龍貓》、《魔女宅急便》、《千與千尋》探討了成長的意義;《天空之城》揭示了科技給人類造成的影響;《懸崖上的金魚公主》探討了人性和人與自然的關系等等,可以說他的每一部動畫電影都設置好了 “議程”。
在美國,如迪斯尼、夢工廠及皮克斯等制作的動畫電影,也明顯表現(xiàn)出議題的設置。如《玩具總動員》系列,探討了成長;《怪獸電力公司》以小孩的視角探討了兒童和成人的世界;《機器人瓦力》表現(xiàn)了機器人被賦予人類的真情;《小雞快跑》以雞為主角描述了從挫折到成功的自我超越;《飛屋環(huán)游記》表達了人類尋找自身心靈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僵尸新娘》探討了人性的丑惡和美好等等。
這些動畫電影的議題歸納起來集中表現(xiàn)在這幾個方面:愛、人性、人與自然的關系。從深層次來講,就是反思人類自身的生存——人類的生存方式給自然帶來了何種影響,給自身又有何種影響,人類的成長是否應該伴隨著個人的成長,人類的文明是否是真正的“文明”。這些上升到哲學高度的議題適用于現(xiàn)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qū),從而能在跨文化傳播中引起共鳴。
同時,在這些影片中,除了主要議題的表達,往往還糅雜了作者國家的本土文化特點。例如在宮崎駿的作品中,能看到濃厚的日本風俗文化,如洗澡風俗、“油屋”、重視森林、貓有神奇的力量等;美國的動畫片則處處顯示著經濟大國的優(yōu)勢地位。這些元素巧妙融入了影片中,使跨文化地區(qū)的受眾在潛移默化中對其產生興趣,并引發(fā)思考。
二、動畫電影進行議程設置的原因
1、為跨文化傳播掃清障礙
跨文化傳播的受眾實際上就是他者和陌生人,之所以會出現(xiàn)他者,就是與“我”有所不同,為了讓“他者”了解“我”,必須要找出有共性的元素進行傳播,也就是“互惠性理解”,即建立在對話與合作中的理解,這樣才能超越文化偏向,形成構建跨文化傳播關系的可能性。同時,文化具有民族中心主義傾向,即每一種文化都試圖用自己的價值去觀察和評價他者,都習慣于抬高自己的文化價值,以凝聚文化群體的信念,取得對他文化的支配權②。愛德華霍爾在《超越文化》中提到:“今天,人們越來越不能只依靠自己的文化模式來判斷別人將會做什么。他不停的與陌生人接觸和聯(lián)系著,所以他必須完成下一個步驟,即超越他自己的文化模式?!雹垡虼?,要在跨文化傳播時不引起其他文化群體的反感甚至抵制,能突破自身文化的桎梏,得到其他文化的認同,就要設置好議程,并且這個議程必須能與其他文化相互理解。
在宮崎駿的動畫世界中,受眾能看到的是人類普遍關注的問題,這是基于人性的討論,而不僅僅局限于日本文化本身。在1986年上映的《天空之城》中,作者以19世紀的歐洲城市為背景,男主人公巴斯是礦工機師,當時工業(yè)文明正在發(fā)展,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已經開始,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污染,影片中時常出現(xiàn)冒著氣體的火車,大片翻起的礦山,隨處可見的建筑,預示著人類改變地球可能會帶來的潛在威脅,這也為故事的發(fā)展,后來尋找天空之城拉普達做了鋪墊。作者將觀眾一步步帶入故事中去,到最后拉普達的邪惡力量終于傾覆,機器人守護著美麗的拉普達。宮崎駿給觀眾設置這樣的議題,任何文化群體的人都會被感動并加以思考。觀眾在看完影片后,會不知不覺開始沿著影片的思路思索,反思人類貪婪的欲望,對自然的破壞,對人性的追求,并且思索人類文明應該向何處發(fā)展。這部電影的議程設置是成功的,雖然面對的是跨文化傳播,但觀眾卻從內心認同并接受影片,這都是基于一個宏大而有哲學意義的議題。
美國著名導演蒂姆·波頓2005年的動畫作品《僵尸新娘》,故事設置的時期和地點與《天空之城》相似,都是19世紀的歐洲。影片的風格基調是哥特式的陰森、冰冷、黑暗,但作者給我們講述了一個關于愛的故事。整個動畫影片以夸張的人物造型、奇異的場景和不同色彩的運用給觀眾設置了這樣的認識:在人間,人們冷漠、自私、算計、缺少真情,而在死亡的世界,充滿溫情、和諧與愛。這首先從影片形式上就設置了基本的議題。僵尸新娘艾米麗實際上是個單純善良的姑娘,最后艾米麗放下了心中的怨念,成全了維克多與維多利亞,而壞人得到了他應有的下場。艾米麗最后對維克多說了一句話,“你給了我——自由!”影片傳達出的是人類應該具有的道德和本性,在此層面上,觀眾也會隨之思索,其議題已經超越了文化群體,而變成了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和融合。由這部動畫電影進行的跨文化傳播圓滿完成。
2、保持影片風格和水準,增強跨文化傳播的效果
大眾傳媒中的議程通常是通過媒體一段時期內對某個事件的報道所呈現(xiàn)出來的,在國外動畫電影中也是如此。某個導演或者某個動畫制作公司所推出的一系列動畫影片通常具有傳承性,也就是其主題具有相近性和重復性,在這種循環(huán)中,受眾很容易記住某個動畫導演的作品特征,也就是通俗所講的“風格”。如宮崎駿的影片議題都集中在心靈成長、人與自然的關系、親情與友情等方面,因此宮崎駿被喻為“心靈大師”;另類的蒂姆·波頓的作品主要風格是哥特式的陰森、冷暗,以壓抑的形式傳達議題,也受到了觀眾的喜愛和追捧;美國迪斯尼公司的動畫充滿了美國的自由精神和多民族的多元化特點;美國皮克斯公司的動畫多以動物為主角,傾注人類的感情和性格。
一直以來,動畫電影在中國都被認為是給小孩子看的,實際上好的影片既能受到孩子的歡迎亦能受到成人的追捧。在跨文化傳播中受眾潛移默化地接受了動畫影片中所設置的議題,并且隨之思考。影片跨文化傳播的效果由此增強。
三、動畫電影跨文化傳播的議題屬性
議程設置理論還有更深層次的內涵,即不但能告訴人們想什么,還能告訴人們怎么想。也就是說議程設置不但能在議題層次發(fā)揮作用,還能在議題屬性或者成為次議題的層次上發(fā)揮作用。一個議題由許多特定的屬性組成,這些屬性可以被用來評價和思考這些議題。議程設置針對的是不同議題的顯著性,而議題屬性設置作為議程設置理論的延伸,針對的是議題中某個屬性的顯著性。那些在大眾媒介中被反復強調的議題中的某些屬性,也會在公眾心目中顯得突出。在動畫電影的議程設置過程中,影片內容的多種屬性被用以思考主要議題,比如人物性格的設置。
宮崎駿的動畫影片中就表現(xiàn)的很明顯,影片的一個重要屬性是:主人公大部分是單純善良的孩子,如《天空之城》中的希達和巴斯都是十幾歲的女孩兒和男孩兒,《千與千尋》中的荻野千尋是個10歲的小姑娘,《龍貓》中的小梅只有5歲,《懸崖上金魚公主》女主人公波妞是個和男主人公宗介差不多大的5歲金魚公主,《哈爾的移動城堡》中的蘇菲也是個年輕女子。這些屬性加強了觀眾對影片議題的理解:小孩子在各種文化中都代表著純真、希望和無限的可能性。影片中的孩子天真善良,熱愛自然,在關鍵時刻用愛化解危機,避免人類毀滅。這些屬性所表達出來的內涵也會引起不同文化群體觀眾深刻的反思。
《玩具總動員》系列設置了成長的屬性,從第一部到第三部,儼然是按照現(xiàn)實中的成長來安排的,故事相對獨立但是又有聯(lián)系。小主人公安迪從孩童慢慢長大到去上大學,故事也按照這個線索進行,而影片議題又是“成長”,一群玩具在相互的陪伴中亦隨著時間成長,經過一系列驚心動魄的事情之后,大家明白了友情的意義和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這樣的議題屬性突出了議題,讓觀眾體會更深。
美國動畫電影《美食從天降》的主人公弗林特和《卑鄙的我》的主人公格魯都是聰明絕頂的發(fā)明家,能搗鼓出稀奇古怪的玩意兒,弗林特本要為解決島上居民的食物來源問題發(fā)明一種方法,能讓水變成各種食物,但卻造成了嚴重的問題;格魯是計劃偷走月亮的大盜,后來卻因為與三個小女孩產生了親情最終使人性中的善壓倒了惡。在這兩個主角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屬性是人與科技的關系,科技可以幫助人類也可以蒙蔽人類,人類在如何運用科學技術上永遠面臨著倫理問題。
從國外動畫電影的內容可以看出,動畫電影中議程設置的屬性越來越凸顯。這種傳播方式不僅告訴人們想什么,還告訴人們如何去想。而這種議程不同于新聞指向明確的具體事件,而是上升到人類共同的價值觀,運用普適性的理念引起不同文化群體受眾的關注和反思。
參考文獻
?、俟鶓c光:《傳播學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214
?、趩尾?,《跨文化傳播的基本理論命題》,《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1(1)
?、蹛鄣氯A霍爾 著,居延安 等譯:《超越文化》,上海文化出版社,1988:39
?。ㄗ髡邌挝唬禾m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責編:姚少寶
實習編輯: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