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思品課教學過程中建構情感溝通環(huán)境,不僅符合新課程標準的價值取向,而且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對學生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發(fā)揮潛能等都有積極意義。文章認為在思品課雙邊教學中情感溝通環(huán)境的建構,要以教材和實例為情感溝通的載體,以課堂為情感溝通的陣地,將情感溝通延伸至課外,通過作業(yè)鞏固情感溝通。
關鍵詞:思品課;情感溝通;情感體驗
前蘇聯(lián)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他必須是一個善于激起學生對自己課堂興趣,確立自己課程吸引力的教師。情感溝通對學生的學習有直接的且很大的影響,因此,在思品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構建情感溝通環(huán)境,以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活力,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發(fā)揮潛力。我在教學過程中嘗試建構情感溝通環(huán)境,頗有受益。
一、以教材和實例為情感溝通的載體
思品課教材中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因素,這就要求教師全面熟悉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因此,課前要做好情感備課,不僅要深入理解教材,理論聯(lián)系實際,而且要認真研究教材的思想情感色彩,并揣摩恰當?shù)谋磉_方式,考慮課堂教學的情感氣氛,把握自己和學生的情緒準備狀況。在上課時,要注意排除各種不良情緒的干擾,保持愉快的心情,以良好的心態(tài)投身課堂。學生對許多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對教材中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趣味化處理,能使枯燥的材料生動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熱情,加深對知識的了解。
例如,我在介紹自卑、自信與自負的含義后,創(chuàng)設計了這樣的情境:“一次數(shù)學單元考試,班上有自卑者、自信者、自負者三位同學均考了95分,在放學回家路上,三人走到了一起,談起這次考試成績,三人的想法、語言、表情等卻完全不同……”然后把全班同學分成三組,每組推薦三位同學分別扮演自卑者、自信者、自負者上臺創(chuàng)造性地表演此情節(jié)。通過同學的表演、比較,大家對三者的心理狀態(tài)心領神會,很容易地接受了“要自信,不要自卑與自負”的思想觀念。
我們還要多方收集資料,不局限于教科書中的典型案例或材料,根據(jù)學生實際選用離他們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近一些的材料,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這樣學生會感到可親可信。在講《我知我?guī)熚覑畚規(guī)煛愤@一課時,我用了2012年5月11日,“女教師車禍瞬間救學生,自己雙腿遭碾壓高位截肢”的案例。由于是剛剛發(fā)生過的事件,學生對張麗莉老師的事跡比較熟悉,因此在組織討論時,學生既有情感的投入,又覺得有話可說。通過這個例子,學生很好地理解了什么是愛,知道了老師是怎樣伴著他們成長的,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以課堂為情感溝通的陣地
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要充分投入,始終保持高度熱情,調動學生的情緒,使學生的思維和智力活動處于興奮狀態(tài)。學生在上課時是興高采烈還是興味索然,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這一切必須為我們所關注。思品課理論性較強,概念原理偏多,這也是許多學生不喜歡思品課的主要原因。為此,我認為應該利用各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1.以情引路,讓學生融入其中。
引入情趣橫生的故事或富有哲理的寓言、名言,精心設計“開場白”,抓住學生的情感需求,或抒情、或激勵、或時政分析、或情境創(chuàng)設等,創(chuàng)造情趣盎然、歡快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不斷強化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吸取知識的營養(yǎng)。比如我在講從眾現(xiàn)象時,就給學生講了一個日本的故事《愛的故事》,學生聽得很專心,最后問學生對此有何看法,學生多數(shù)表達了對壁虎精神的贊許。此時,我告訴學生此故事屬于虛構,引入從眾現(xiàn)象。學生在笑聲中進入課題,效果較好。
2.以情待人,使學生樂在其中。
教師一個溫和的眼神、一個贊賞的微笑、一個肯定的點頭,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精神力量,令學生興趣大增、思維活躍,建立融洽合作的師生關系。我常對學生說,人的手指,胖瘦長短不一,作用不同,但總有它的長處,少了哪一個,手都不完整、不方便。思品課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鼓勵學生大膽發(fā)問,對別出心裁的學生,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消除學生在學習中、課堂上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從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展現(xiàn)個性。例如我在講匡衡“鑿壁取光”這個例子時,有個調皮的學生提出質疑:在人家墻上打洞,對嗎?我首先表揚這位學生思維角度新,然后引導學生各抒己見,熱烈討論,達成這樣的共識:“匡衡取光”的故事,主要倡導了一種精神,即在艱苦條件下也要刻苦學習、銳意進取,我們應學習和發(fā)揚這種精神;但從人際關系考慮,這種做法不對。最后得出結論:在尊重他人正常權利和自由,以及社會公德的前提下,刻苦學習,立志成才。我的思品課有時成了辯論課,有時成了小品表演課,有時又成了知識搶答課、演講課、面試課……我的每個好的建議都得到了學生的熱烈擁護,學生的每次積極參與又給了我無窮的動力,于是思品課成了學生最期盼上的課。
三、將情感溝通延伸至課外
面對學生一視同仁,不偏不倚,抓住教育契機,溝通師生心靈,對學生亦師亦友,才能取得學生的敬重,使師生情感產(chǎn)生共鳴。配合教學,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我的思品課的課外活動形式和內容是相當豐富多彩的,如建立課外政治興趣小組,創(chuàng)辦學生的政治刊物和園地。開展政治常識課外知識的搜集、交流、實驗活動,組織學生創(chuàng)作哲學小漫畫,聽專題報告,開展時事競賽,撰寫政治小論文,組織課外閱讀、觀看錄像、網(wǎng)絡查詢,等等,使同學們在活動中增長了知識、才干,而且感受到樂趣。我在課外興趣小組中講“實踐與真理”時,用了《連通氣球》這個案例:給你一根管子,兩個大小差不多的氣球,其中一個氣球吹得稍微大一點,用繩子系牢,另外一個氣球稍微小一點,也用繩子系牢。一個大一點的氣球,一個小一點的氣球,通過一根管子連接起來,里面的氣就會連通,這時這兩個氣球會有什么變化?我叫學生猜測、再實驗、再討論。結果出來了,那就是氣球大的更大,小的更小,而不是同學們猜的一樣大或不變。再讓學生談感受,有的學生說:今天總算明白了一句話,就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shù)人的手里”;有的說:科學試驗是很嚴謹?shù)囊豁椆ぷ?,只有通過試驗才能證實猜想的正確與否。最后學生知道,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系列活動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既培養(yǎng)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能力,又促進了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形成。
四、通過作業(yè)鞏固溝通情感
學生品德的提升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通過連續(xù)性、系統(tǒng)性的教學行為,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因而,一節(jié)課的課尾不能突然停止,應富有創(chuàng)意地向生活實踐延伸。但根據(jù)思維“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原理,教師通過作業(yè)引導學生思考,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之上。如果脫離了學生生活、思維的實際,學生“跳起來也摘不到桃子”,面對問題無從著手、不知所措,就達不到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效果。因此,思品課作業(yè)布置不能千篇一律,而應分層布置,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趣味性濃、適應性強、形式多樣的作業(yè),為學生行為踐履提供生機勃勃的表現(xiàn)平臺。例如,在《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權利》的課尾,我設計了一個探究作業(yè):寫一份校園安全倡議書。要求:做一次社會小調查,針對生活中存在的威脅、侵害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權的現(xiàn)象,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漫畫、文章、維權標志圖、公益廣告等)呼吁大家關愛生命與健康,維護人身權利。這樣既無標準答案,又要用心完成作業(yè),讓學生感受到作業(yè)融入了老師濃濃的關愛之情。
總之,在思品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建構情感溝通環(huán)境,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以情換情,展示魅力,喚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讓思品課成為學生向往的殿堂。
參考文獻:
[1][3]葉瀾.更新教育觀念,創(chuàng)造面向21世紀的新基礎教育[M].中國教育學刊,1998.2.
?。?]鐘啟泉.新課程的理念與創(chuàng)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蘇霍姆林斯基著.吳春蔭等譯.學生的精神世界.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
?。?]全國繼續(x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