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即2012年倫敦奧運會將于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舉行。即將來臨的倫敦奧運會讓人們對各項體育成績的提高和紀錄的刷新有了新的期待。要提高和改進運動成績,除了運動員的刻苦訓練外,還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科技力量的幫助。
但是,利用科技力量提高運動成績卻會引發(fā)爭議,爭議的核心是,依靠科技力量獲取的新成績是否公平和公正。在倫敦奧運會來臨之時,對高科技泳衣的采用就可能引起爭議。
被禁止的“鯊魚皮”泳衣
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一種讓人游得較快的泳衣——“鯊魚皮”就引起了體育競賽是否公平的爭論。
2008年3月~4月,各國游泳選手在歐錦賽、澳大利亞公開賽和英國奧運預選賽上19次打破世界紀錄,其中18項是運動員穿上了“鯊魚皮”泳衣打破的。這種泳衣是澳大利亞的速比濤公司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guī)椭卵兄瞥鰜淼摹?br/> “鯊魚皮”泳衣僅以它的浮力就可能幫助運動員在50米項目中把成績提高0.1秒,還有的測試表明,“鯊魚皮”泳衣可比一般泳衣提高2%的速度,由此可以算出100米自由泳可以在46秒內(nèi)完成,而50米自由泳只要20.5秒。
“鯊魚皮”泳衣增加速度完全在于科技的力量。研發(fā)“鯊魚皮”泳衣的重點在于減小泳衣的摩擦力和水流滑過身體時產(chǎn)生的阻力。為了減少水的阻力,“鯊魚皮”泳衣用高密編織的超細纖維制做,使用的是納米分子涂料,最外面又加了一層類似特氟龍的涂層,讓泳衣表面盡可能地光滑、防水和速干。
此外,研究人員還在“鯊魚皮”連體泳衣的胸部、臀部等個別部位嵌入了由聚氨酯制作的薄片,從側(cè)面上看就像是一件緊身束身衣。
“鯊魚皮”泳衣的威力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得到充分體現(xiàn)。美國“飛魚”菲爾普斯穿上“鯊魚皮”泳衣在北京奧運會上奪得8金,而且穿上“鯊魚皮”泳衣的運動員在北京奧運會上打破了21個游泳項目的世界紀錄,刮起了高科技泳衣破紀錄旋風。接下來,穿著“鯊魚皮”泳衣的運動員在2009年一年中又先后168次打破世界紀錄,遠遠超出平常年份的平均數(shù)字。
這自然引起了人們的爭議,有人認為這款泳衣是對奧運會公平競爭宗旨的違背。經(jīng)過充分調(diào)查和論證,國際泳聯(lián) (FINA) 從2010年1月起,更嚴格地限定了競技泳衣的材質(zhì)和標準,把可最大限度減少水流阻力的“鯊魚皮”泳衣打入冷宮,禁止該款泳衣在正式游泳比賽中使用。
“快皮3”泳衣取而代之
“鯊魚皮”泳衣依靠高科技力量使運動員獲得超?!案×?、速度和耐力”,但卻違背了體育運動的公平競爭原則,因而被禁用。但這并沒有阻止一些科研究人員改進這種泳衣,他們的做法是,既能讓泳衣提高運動員成績,又不違背公平競爭的原則。
早在明文禁止“鯊魚皮”泳衣之前,國際泳聯(lián)在2009年羅馬世錦賽期間就對泳衣出臺了明確標準。一是泳衣材料從當時盛行的聚亞安酯回歸到紡織物;二是從連體回歸到短款,即男子泳衣只能為短褲,女子泳裝上身不能覆蓋脖子,下身不得超過膝蓋等。
根據(jù)這些標準,英國利茲大學的沉積工程學講師皮考爾帶領(lǐng)一個研究小組研發(fā)了新的泳衣,他們利用了利茲大學索爾比環(huán)境流體力學研究室的一些最新成果,主要是依據(jù)一種全新的、具有“最低”流動阻力的紡織材料來制造“快皮3”泳衣。當然,資助和支持研發(fā)“快皮3”泳衣的仍然是澳大利亞的速比濤公司,因而“快皮3”泳衣也成為速比濤公司最新的科技泳衣。
速比濤公司全球研發(fā)中心流體實驗室負責人湯姆·沃勒稱,改進的“快皮3”泳衣的科技含量體現(xiàn)在幾個方面。一是該款泳衣將泳衣、泳帽和泳鏡統(tǒng)合成了“三合一”;二是“快皮3”泳衣可有效降低整體被動阻力16%左右;三是“快皮3”泳衣能增加游泳運動員的氧氣供給達11%;四是“快皮3”泳衣能減少主動阻力約5%。
盡管“快皮3”泳衣能否得到國際泳聯(lián)的批準還存在疑問,但速比濤公司認為他們是根據(jù)國際泳聯(lián)的規(guī)定來研發(fā)的,沒有違規(guī)。而且,將要參加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美國名將菲爾普斯和2008年奧運會女子400米和800米自由泳雙金得主——英國名將瑞貝卡·阿德靈頓已成為首批穿上“快皮3”泳衣的運動員,他們也正式成為“快皮3”泳衣的代言人。
“快皮3”泳衣也成為中國國家游泳隊選擇的新泳衣,中國國家游泳隊的運動員將穿上“快皮3”泳衣征戰(zhàn)倫敦奧運會。
科技介入體育的底線何在?
世界體育機構(gòu)一直在為科技參與體育是否有一條明確的界線而煩惱。比如,國際田聯(lián)一直在科學技術(shù)和公平競爭中尋找平衡。一方面禁止科學輔助器材,例如輪椅在馬拉松運動中的使用,以及禁止服用興奮劑等等;另一方面又鼓勵科學練習方法,比如允許運動員在諸如高壓氧艙之類的儀器里休息,從而人為地提高氧氣攜帶能力。
如今,國際泳聯(lián)也陷入這種煩惱中,因為在輿論壓力下,國際泳聯(lián)禁止了“鯊魚皮”泳衣,但又似乎讓人感到遺憾,因為科技手段的介入讓人類能越來越多地打破世界紀錄,這本來應當是一件高興的事。
早在1999年10月,國際泳聯(lián)就允許運動員穿著另一種游泳服──“快皮”參賽,這實際上就是“鯊魚皮”泳衣和“快皮3”泳衣的前身。2000年悉尼奧運會游泳比賽中,澳大利亞選手伊恩·索普一舉摘得3枚金牌。人們一方面稱贊他驚人的游泳天賦,另一方面認為是高科技泳衣幫助索普游得更快,似有不公平之嫌。
即使可以忽略不計技術(shù)裝備直接提高的那一丁點成績,但公平卻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國際泳聯(lián)官員指出,在公平上面國際泳聯(lián)有專門的條款:所有的泳衣制造商必須保證其受國際泳聯(lián)批準的新泳衣能夠讓任何一位游泳運動員買到。但事實是,由于種種的原因,往往是先有一些運動員獲得和使用這樣的裝備,打破世界紀錄或提高成績,此后這樣的裝備才能在全球流行。
看來,科技參與體育還存在倫理和標準的模糊區(qū)域,而誰能在這個區(qū)域巧妙地利用科技的力量,誰就有可能做到更高更快和更強。
【責任編輯】張?zhí)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