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校體育要樹立“健康笫一”的指導思想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健全學生的人格與體育知識的傳授,體育能力的培養(yǎng)統(tǒng)一起來,在體育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應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認識
194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憲章》中對健康所作的定義為:“健康不僅是免于疾病和虛弱,而且是保持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完美狀態(tài)”。1989年,WHO又進一步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認為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從而把人們對健康的認識提高到一個嶄新的水平。大學生階段是青年學生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其個性心理轉斬的關鍵時期。如何培養(yǎng)青年學生的健康心態(tài),以應對日趨嚴峻的挑戰(zhàn),乃是當前高等教育需要履行的最重要最為迫切的職責和義務。
大學生在新的學習、生活、工作及人際關系中,致使許多大學生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隨之變化,他們強烈地關心生活的獨立自主,有強烈的自尊心,逐漸學會了較全面、客觀、辯證地看待自已,分析自已??墒撬麄冋幱谏硇陌l(fā)展巨變的角色,內外的壓力使得一些學生變得焦慮、脆弱、消極、逃避,甚至產生心理障礙,不少學生對體育課學習提不起興趣,或在學習上稍遇到挫折,就失去信心,缺少克服困難頑強意志。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必然會影響學習,作為授業(yè)和解惑之師,我們應該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學生加以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和諧的發(fā)展。
二、體育課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體育課教學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體育課是通過身體活動與思維活動來促進身體器官、機能的發(fā)展,這種區(qū)別于其他課程特點正是體育教學的“實踐類課程”的突出表現(xiàn)。由于體育活動具有教育性、集體性、競爭性、應變性、規(guī)范性等特點,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培養(yǎng)競爭意識和創(chuàng)造、應變、協(xié)作能力,培養(yǎng)自立、自強、堅毅、勇敢、頑強、拼搏等,開拓進取精神和文明行為。教學中通過豐富多彩運動或比賽,使學生忘記疲勞、性格豁達開朗,從而使學生從抑郁、焦慮、自卑、困難等心理陰影障礙中走出來,產生積極情緒,使不良情緒得到合理渲泄,消除了不健康心情感,消除了緊張的情緒。部分教學內容,如健美操、交誼舞、武術、球類等項目,隨著美好音樂的變化及富有競爭協(xié)作的團隊群體氣氛,使學生自已能充分體驗到人性美的一面,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是教師運用綜合教學技能而進行的富有運動美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活動。在這種運動美的課堂教學中,師生得到心靈的交融,形神的契合,美感的陶冶,藝術的亨受。在充滿歡悅和情趣的課堂氣氛中,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會得到潛移默化的形成和體驗。
心理學專家的研究和《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實踐證明,在體育課學習活動中,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體育教師不但要教授給學生體育知識、運動技術、技能,而且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那么,體育課教學應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ㄒ唬I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體育課教學多在室外進行,組織形式多樣。按說,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很清楚的,簡單地說,就是以身體練習的教與學、學與練,既是人人參與的集體統(tǒng)一的活動,又是分組小團體和個人練習,由于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關系,教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服務的。學生學習與掌握知識技能,必須要有教師的傳授和指導,但這畢境是外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所以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極大地影響其學習效果。因此,在教學中要十分關注“橫向的師生關系”?!皺M向的師生關系”就是要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體和教學的伙伴。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營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比如教師允許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學生可以對教師所講的內容進行討論和提出質疑;教師要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和進步,多給予表揚和鼓勵,等等?!皺M向的師生關系”可以促進師生的交流與互動,為學生營建一個良好的思辯與創(chuàng)新的學習環(huán)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有利于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增加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挖掘體育課程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
體育課堂教學畢竟不同于專門的心理教育課。體育課程教材貫穿的是體育與健康,其心理教育的內容是潛隱于每一節(jié)課之中的。因此,教師要有目的地挖掘體育教材中有心理健康價值的知識內容,或填補一些相關材料,將具融入體育課堂教學之中。
現(xiàn)實生活中,有不少大學生存在著自我為中心的傾向,過著唯我獨尊的日子。久而久之,只能適應順境,受不得委屈和挫折。這類學生的心理很脆弱,適應環(huán)境能力差,遇到困難茫然失措,出到社會則不能立足。如何讓學生意識信心喪失問題的嚴重性?我選擇了“自信心,競技制勝的生命線”—龔智超悉尼奧運會冠心理分析案例作為體育課理論教學的教材,龔智超的自信心主要來源于充分的戰(zhàn)術準備,但是,這種準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朝夕或者日月過程,而是一個長期的累積過程。學生通過學習,認識到了要自覺培養(yǎng)自主自信的健康心理,鍛煉自已的意志,學會生存的本領,用勤勞,刻苦、求實、創(chuàng)新的精神創(chuàng)造美好的明天。再如說,在球類課教學中,指出球類課程是集體項目,講求整體的配合,倡導集體主義精神,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奮勇拼搏,學會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良好心理素質。教學中善于挖掘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元素,不僅傳授知識,而且能啟迪心靈。
?。ㄈΥ髮W生的學習心理進行調控
體育課堂學習與個體心理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一方面體育課堂學習對學生心理發(fā)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學生學習本身又受心理發(fā)展的制約。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缺乏求知的動機,沒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就談不上健康發(fā)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良好的教學具有雙重性,即成績效應和心理效應。因此,體育教師要善于采用各種教學心理策略,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以最快的速度掌握知識技能,同時發(fā)展他們的心理活動水平,促進智力發(fā)育正常,完善個性特征。
1.對大學生的學習情緒進行調控。體育課教學中,課程的內容因素,教師的精2神面貌、工作態(tài)度、授課語言等有可能引起學生情緒的變化。如某二級學院的一些學生因本專業(yè)考試成績影響,或者某種原因影響,上體育課時悶悶不樂,表情滯呆、反應遲頓、注意力不集中,無學習興趣等,體育教師了解情況后,針對大學生所產生的心理活動及行為表現(xiàn)的變化,應采取一些體育名人的案例,講了“以平常的心理對待不平常的事”的道理(雅典奧運會冠軍王義夫的事跡),及時實施心理激勵調控和喑示調控,使學生形成一種興奮、好學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誘發(fā)其內部“能源”,最大限度地調整和發(fā)揮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增進學習效果,愉快地完成教學任務。
2.對大學生學習興趣進行調控。濃厚的學習興趣對學生學習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是他們獲得最優(yōu)發(fā)展的必不可少的心理條件。大學體育教師,要全身心地深入到學生之中去,充分了解和掌握每個學生個性特點的運動技術水平及身體素質狀況,并根據(jù)不同學生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如通過情境教學法、分層教學法、放矢教學法、網(wǎng)絡教學等等,使那些對體育課堂教學不感興趣的學生產生興趣;對那些懷疑自已的體育能力、信心不足、有自卑感的學生,教師應幫助他們提高認識,喚醒他們積極參與學習的心理,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激勵學生的學習意志,使課堂教學對學生積極的學習心理激發(fā)保持高效的作用。
3.對大學生的學習意志進行調控。體育課學習是一項復雜的腦力與體力的勞動,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意志作為一種心理過程影響著學生活動。在體育課教學與運動練習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障礙,出現(xiàn)這些困難與障礙,有來自自身的,也有來自外界的因素。如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產生的內心恐懼、害怕等就來自原于自身的因素,而外界的環(huán)境、氣候、體育器材等因素也會帶來影響。體育課堂教學或運動訓練能夠培養(yǎng)大學生面對現(xiàn)實、勇于克服困難、堅強剛毅、開拓進取、沉著果斷、勤奮求實、體諒友善、互助合作、公正誠實、樂觀、理智等品質,促進個性完善和人格健全,預防不良心理品質的形成。因此,體育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大學生意志品質的重要途徑。長期堅持參與體育鍛煉活動能培養(yǎng)大學生勇于探索,積極進取的精神和堅忍不拔、持之以恒的優(yōu)良意志品質。
?。ㄋ模╈`活運用多種方式方法
體育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脫離體育學科的特點。在體育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實際上就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把教材的無聲文字轉化成以身體練習為其主要內容教學、鍛煉和訓練。一方面增長學生的體育知識和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另一方面塑造健康的心靈,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講究教學的方式方法。
1.找準體育課程教學與心理健康的最佳契合點,滲透才能得以順利進行。這個契合點有時典型人物分析、有時是對某運動項目討論、有時是對運動技術、戰(zhàn)術某個關鍵詞句的闡發(fā),更為主要的是體育鍛煉和健康這個核心,教師要善于從紛紜復雜的體育運動現(xiàn)象中,敏銳地發(fā)現(xiàn)最佳契合點,將滲透教育落到實處。
2.體育教師還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由于體育運動以群體形式進行身體練習,學生之間相互接觸合作,有利于調整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之間復雜關系,在群體教學和練習過程中,學生為了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術和技能,完成規(guī)定的身體練習不僅需要作體力上的努力,更需要教師和同學的友愛與關懷、支持與協(xié)助,尊重和信賴、理解與團結。
如對表欲望較強的學生要多加肯定;對于自信心不足的學生要多加鼓勵;對于學習興趣不濃的學生要多加激發(fā);對于學生身體素質弱的學生更要多加關愛。學生通過身體練習的不斷努力,掌握了運動技術、技能,克服了困難,磨煉了意志,鍛煉了自已,也了解了他人,從而獲得心理和身體上的雙豐收。教師采用不同的對待方式,會對學生起到無形的感染作用。
參考文獻:
[1]蘭自力著. 學校體育與心理健康教育[M]. 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
[2]陳智勇著. 新編大學體育教程[M].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7.
[3]于清,袁吉著. 運動心理學[M].吉林大學出版社,2010.
?。ㄗ髡吆喗椋簵钚×郑?959-),男,廣西南寧人,南寧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體育與健康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