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week
2012年7月
Libor丑聞:倫敦金融之殤
日前,英國第二大商業(yè)銀行巴克萊操縱Libor的丑聞震驚全球。而這一切緣起于泄露的巴克萊銀行郵件。
2005年到2006年的電子郵件記錄了巴克萊銀行交易員多次向Libor報價員請求更改利率、人為操縱被稱之為Libor的倫敦銀行間同業(yè)拆借利率。被泄露的郵件表明這些交易人員很清楚自己在犯罪。無怪乎大西洋兩岸(英國和美國)的監(jiān)管機構一起處以巴克萊銀行總計4.53億美元的罰款。
Libor丑聞并非只是一個孤立事件,隨著英國金融機構一樁又一樁的不正當交易與管理不善事件被揭露,“Libor門”被證實在其中至關重要。于是,巴克萊的CEO、董事長和首席運營官一個個引咎辭職。
Libor究竟是什么?自20世紀80年代起,在英國銀行家協(xié)會的主持下,倫敦銀行業(yè)開始逐日制定不同時間、不同貨幣的銀行間拆借利率Libor。這些利率由大型銀行選派代表參與共同會議確定,確定下來的利率即為各銀行給其他行拆借資金收取的利息率。16個報價中的前四個和最后四個被剔除,Libor就是剩下8個數(shù)的平均值。說實話,天知道最后的均值會偏低還是偏高。
Libor數(shù)值的細微變化都會造成巨大影響。因為它是令人瞠目的龐大金融交易及工具的基礎。根據(jù)一項估計,超過360萬億美金的金融衍生品使用這一基準利率。在高杠桿的金融世界里,1%的1/100變動就意味著數(shù)千萬美元。
英格蘭銀行副行長塔克(Paul Tucker)是否授意巴克萊低報Libor?應該沒有。巴克萊7月3日公布了2008年10月塔克與巴克萊CEO的電話內(nèi)容。時處金融危機的關鍵時期,Libor又是衡量銀行間信任程度的重要工具,考慮到塔克在央行主要負責金融穩(wěn)定,他對于巴克萊的Libor報價感興趣很正常。
巴克萊的當頭一棒之后,倫敦的亞洲對手們露出了喜悅的笑容。事情發(fā)展到今時今日,倫敦金融中心的名譽已經(jīng)碎了一地。塔克如果成為英國央行的下一任掌舵人,他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在全球國際金融服務轉(zhuǎn)移到香港前,重塑倫敦形象。
Forbes
Magazine
2012年7月
史上最揮金如土總統(tǒng)
奧巴馬總統(tǒng)最近宣稱:“自我上任以來,聯(lián)邦政府支出的增速是60年來各任總統(tǒng)中最慢的?!?br/> 可事實似乎并非如此。網(wǎng)絡評論員雷克斯?納丁對此評論道:人們似乎忘了,每一屆總統(tǒng)任期第一年的預算都是由上一屆政府和國會審核的。前政府或者總統(tǒng)提出預算,再由前國會批準。此外,國會批準的預算可能與總統(tǒng)的提議相差甚遠。
2008年2月,小布什提出2009財政年度預算增速3%的時候,顯然已經(jīng)失去對支出的控制。2008年的國會由民主黨派掌控,眾議院議長是南希?佩洛西,而坐立難安的奧巴馬議員已開始競選總統(tǒng)。當時,民主黨國會有信心奧巴馬會勝出,僅通過了2009財年12項撥款提案中的3項。隨后在2009年,民主黨國會通過了剩下的提案,奧巴馬簽署了文件。所以,奧巴馬是2009財年爆炸性支出的直接推手。
回顧里根總統(tǒng)上任時,他并沒有附和民主黨國會關于1981財年的瘋狂支出預算?,F(xiàn)在估計沒有多少人會記得里根當時備受批評的預算削減行為。那是他的首個立法提案,把6810億美元的預算削減了310億。
奧巴馬在接任總統(tǒng)時也可以這么做,更何況國會都是他自己黨派的人。然而他的第一項立法提案是所謂的刺激方案,使得未來聯(lián)邦支出增加了近1萬億美元,是美國史上最昂貴的新政——當然,除了奧巴馬醫(yī)改計劃。但是,不能指望通過借1萬億美元然后再全數(shù)支出來提振經(jīng)濟。奧巴馬于是與國會一起通過了額外的4100億美元追加支出,較小布什2008年被拒的提案數(shù)額大得多。到了2009年,又增加了400億美元用于兒童醫(yī)療保險計劃。
當然,上述只是世界史上最大單筆支出計劃——奧巴馬醫(yī)改法案的序曲。醫(yī)改計劃目前還沒有算進奧巴馬的支出記錄,因為要到2014年這一法案才會生效。國會預算局現(xiàn)在的記錄是:第一個10年增加聯(lián)邦支出1.6萬億美元。奧巴馬2月發(fā)布的2013財年預算顯示,在其四年任期里,聯(lián)邦政府支出平均將占到GDP的24.4%。這意味著聯(lián)邦政府支出從2008年的2.983萬億美元增至2012年的3.796億美元——是世界歷史上最高的政府支出數(shù)字。
The
Economist
2012年7月
女性經(jīng)理人“富礦”
性別歧視在亞洲很普遍,這對非沙文主義的公司來說是個機會。
在西方,女性大約占公司高管層和董事會的10%-20%,而亞洲女性在這方面的待遇遠沒有西方女性好。
也有例外。在澳大利亞,董事會和高管中的女性占比與美國、歐洲一些地區(qū)相仿。新加坡也有大量的女性居于管理層。但是其他地方就顯得有點極端,而且這并不必然由國家貧窮所致。在日本和韓國,經(jīng)濟都比較發(fā)達,但是坐在董事會中的女性似乎都是端茶倒水的。
為何亞洲很少有女性占得這些高管或者董事會的肥缺呢?第一個原因恐怕是在亞洲國家里,職業(yè)女性較西方少很多。西方女性的勞動市場參與率通常在60%-70%;而在印度,盡管數(shù)百萬的女性揮汗田間或者經(jīng)營家庭作坊,但僅1/3的女性擁有正式工作。印度的教育也存在不平等。2009-2010年間進入印度管理學院的精英中只有10%-15%的女學生。此外,在部分亞洲國家,雖然有很多女性通過大學教育進入職業(yè)生涯,但她們也不如男性爬升得那么高。
在亞洲,還有一個額外的阻礙因素,即家庭公共服務的空白,例如沒人照顧小孩。
此外,不同于西方,亞洲公司高層對這個主題并不感興趣,70%的人都沒有意識到性別多樣化的戰(zhàn)略意義。
而事實上,已經(jīng)有一些公司因雇用大量女性而受益,例如日本化妝品公司資生堂以及美國思科。因為亞洲性別歧視的存在,它們可以很容易雇用到優(yōu)秀的女性員工。
獵頭公司海德思哲2011年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1/3的亞洲高層都在擔心在接下來的兩年里如何吸引和留住他們所需要的員工。女性恰可以幫助填補這一空缺。
麥肯錫指出,高層中女性越多,公司表現(xiàn)越佳;亞洲企業(yè)更多地重用女性人才。不過,這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5—10年時間。
Director
Magazine
2012年7月
公司治理新平衡點
今年,控制支出、推進多樣化、完善風險管理是公司治理的最優(yōu)先考慮項。
雖然很多董事會認為外部干預的作用不大,但確實有越來越多的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更多地參與到公司治理中。今年以來,董事會受到的審查越來越細致,尤其是高管薪酬以及薪酬與績效的關系。阿斯利康(AstraZeneca)、英杰華集團(Aviva)和三一鏡報集團(Trinity Mirror Group)三家公司CEO的辭職顯示出投資者對董事會問責制和職責的更多關注,也表明投資者影響力在增大。
此外,養(yǎng)老基金、基金管理集團等投資者開始向被投資公司要求更多證據(jù)來表明公司治理良好。去年12月,Legal & General投資管理公司宣布一項投資策略,要求被投資公司給出行之有效的董事會多樣化方案——Legal & General篤信差異越多越能改善決策,使得公司運轉(zhuǎn)更加穩(wěn)妥。性別多樣化也將繼續(xù)吸引注意力。董事會和投資者應該相信性別多樣化的力量,其確實能夠為公司增加價值。
2012年接下來的時間里,董事會需要重視提升技能、增加經(jīng)驗和合理預期來避免群體思維。同時,還要平衡好其他需要董事負責的事項,保證他們投入足夠時間,理解公司業(yè)務,并為財務、技術和風險管理帶去新的思路。
目前,很多董事會都在對自身的風險管理流程進行反思和測評。新聞國際(News International)的悲劇可能導致更多公司把對風險管理的監(jiān)督擴展到公司文化與聲譽方面,而非僅僅關注經(jīng)營層面。領導風險的管理也備受關注,不少董事會都通過邀請咨詢師一起工作制定合適的繼任計劃,來降低領導更替的風險。
較20年前,公司治理在日程上的地位顯著提高。公司必須采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方式,在董事會中找到適宜的平衡點和文化氛圍,并將改進風險管理程序作為公司治理的重點。
Bloomberg
Businessweek
2012年7月
消費巨鱷競逐越南
寶潔,這家已經(jīng)在新興市場取得35%銷售收入的公司,正準備進軍快速發(fā)展的越南,謀求未來市場。
6月1日,在距離河內(nèi)50英里的 Minh Phuong村,一家新幼兒園正式開放。如大多數(shù)發(fā)展中國家的學校一樣,這家幼兒園有著深黃色的煤渣磚墻以及瓷磚地板。然而教室里有一些東西卻很特別。每間教室門口都有一塊銀色的小匾,飾以教科書上極少見到的字句:“吉列,你最好的選擇”,“幫寶適,安心睡眠”。這些都是寶潔公司在越南銷售的品牌。這家世界最大的消費品公司正想盡方法贏得越南消費者的心,手段包括慈善、電視廣告等。
在亞洲市場摸爬滾打超過一個世紀的聯(lián)合利華是寶潔的最大競爭對手。其他諸如金佰利(Kimberly Clark)、拜爾斯道夫(Beiersdorf)也在進軍越南市場。
寶潔很敏銳地決定在目標對象仍年輕時抓住他們的心,要知道,越南45%的人口都在25歲以下。一旦寶潔圈住了這些消費者,就能鎖定他們終身使用的各系列產(chǎn)品,共享越南未來的發(fā)展與繁榮。據(jù)世界銀行稱,越南在全球經(jīng)濟體中排名57,雖然近年來因通脹、勞動力增長緩慢和貨幣貶值導致經(jīng)濟增速有所放緩,但是人均收入從1994年的220美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1168美元。而且,越南9000萬人口越來越渴望購買西方品牌。
由于歐洲和美國市場表現(xiàn)不佳,寶潔今年6月第三次降低利潤預期,而新興市場今年有望占寶潔全年銷售的37%,較2011年的35%有所上升。雖然聯(lián)合利華目前超過一半的銷售額來自發(fā)展中國家,寶潔高管們樂觀表示,在諸如Minh Phuong這樣的村莊中依然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寶潔現(xiàn)在將賭注放在玉蘭油等優(yōu)質(zhì)品牌以及較聯(lián)合利華更廣的產(chǎn)品范圍上。當然,寶潔也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低成本產(chǎn)品,表示希望贏得各個階層的消費者。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2年7月
股東,你盡責了么
公司高管與股東的未來之路困難重重。一方面,高管們振振有詞地抱怨股東的干涉和猜疑增加了他們有效履行工作職責的難度。另一方面,股東也理直氣壯地表示高管們口袋里裝著數(shù)量驚人的薪水,但做出來的事情卻效果平平??蓱z董事會被夾在中間,在不斷增加的壓力下努力扮演忠實的股東守護人和嚴格的紀律執(zhí)行者——盡管證據(jù)表明,董事會如果作為公司的戰(zhàn)略顧問會更加有效。
這一僵局始于20世紀70年代,當股東的權力漸漸覺醒之時。這一轉(zhuǎn)變固然有著一定的政治經(jīng)濟誘因,但總體上離不開學術界興起的“管理人員激勵與行為的股東主導說”。根據(jù)上述理論,股東是公司的宇宙中心,管理人員和董事會必須圍繞股東旋轉(zhuǎn)。然而,現(xiàn)實與此格格不入。法律層面上,股東并不擁有公司。實踐層面上,股東對于公司的重大決策沒有最終決定權。雖然眾多高管發(fā)誓對股東忠誠,然而他們的行為和薪酬常常不是這么表現(xiàn)的。美麗言辭與現(xiàn)實之間的鴻溝令呼吁投資者擁有更多話語權的聲音越來越大。
過去的多年里,雖然股東獲取了很多權力,但結(jié)果依然令人沮喪。那么,問題是出在股東身上嗎?也許他們并沒有真正理解作為現(xiàn)代投資者的作用。
股東的作用簡而言之就是:提供金錢、信息和約束力。但目前在這三方面,股東的表現(xiàn)都很差勁。
第一,金錢。成熟企業(yè)不會以留存收益或者借款來獲取融資,因而主要訴求在股票市場。但是高頻率的短線交易占了紐約證券交易所日交易量的70%,增加了公司資本的波動性。
第二,信息。股東通過股價傳遞和交流信息,但是人性令股東更加關注近期的簡單信號而忽視長期的復雜趨勢。市場價格提供的信息噪聲極大,導致公司很難提煉出想要的信息。
第三,約束力。股東可以支配的懲戒工具只有兩樣:出售股份以及投票。小股東幾乎沒有話語權,而擁有大額股份的機構投資者,資產(chǎn)配置又過于多樣化,很難專注于一家公司的治理和表現(xiàn)。
因此,想要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必須區(qū)分長期持有者和短期交易者,找到那些能夠承擔“提供資金、信息特別是約束力責任”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