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月12日至18日,黨的十一大在北京舉行,代表們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了中央委員會,其中中央委員201人,候補委員132人。中央委員們在隨后召開的十一屆一中全會上選舉華國鋒為中央委員會主席,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為副主席,他們5人組成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其中,李先念和汪東興是新晉的常委。
李先念、汪東興:聯(lián)手粉碎“四人幫”
李先念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和1975年國民經(jīng)濟整頓中,協(xié)助周恩來和鄧小平做了大量工作,在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的斗爭中也起了重要作用。所以,他擔任十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副主席是全黨對其工作的肯定。
1909年,李先念出生于湖北黃安(今紅安)一個農民家庭,因家境貧寒,只讀了3年私塾就去學木工,人稱“小李木匠”。17歲開始從事農民運動。長征結束后,他成為西路軍重要將領,奉命強渡黃河,意在占領寧夏、甘肅,打通與蘇聯(lián)的通道。但西路軍寡不敵眾,血戰(zhàn)后全軍覆沒。李先念帶著一支幸存的部隊越過祁連山,與陳云、滕代遠在新疆星星峽會合。中央派去的代表問眾將領愿意去蘇聯(lián)深造還是愿意回延安,李先念堅持要回延安,“我從哪跌倒,就從哪爬起來”。到達延安后,毛澤東稱贊道:“李先念是將軍不下馬的!”之后,李先念奔赴中原開辟了新的根據(jù)地。
新中國成立后,李先念曾任湖北省委書記、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6月調往北京工作,當了26年的國務院副總理,兼任了20年的財政部長。據(jù)李先念子女回憶,由于平時不管家里的事,也不花錢,李先念對人民幣元、角、分認得不太準。但就是這位“不認識錢”的財政部長,卻把國家的錢管理得井井有條。
1971年,華國鋒一調到國務院工作,就跟李先念共事。1975年之后,兩人同為國務院副總理,關系較好。李先念資歷頗深,屬于黨內元老,在上層也有相當?shù)娜嗣},尤其是政治傾向和情感上反對“四人幫”。因此,華國鋒打算解決“四人幫”問題時,首先就是借看病的機會找到李先念。李先念問他是否下了決心,華國鋒明確表示已經(jīng)下了,請李先念代表他去見葉劍英,問一問葉帥的意見并請葉帥考慮采取什么方式、什么時間解決“四人幫”的問題。3天后,李先念便前往北京西山軍委所在地,看望賦閑居此的葉劍英,轉達華國鋒的意向,促成了葉劍英與華國鋒的直接面晤。
汪東興之所以能當選第十一屆政治局常委、黨中央副主席,是因為他在粉碎“四人幫”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他的積極參與,不動用歸他直接指揮的八三四一部隊,在當時的情況下,想一舉粉碎“四人幫”是不可能的。汪東興1916年1月出生,江西弋陽人,1929年7月參加革命,歷經(jīng)長征與抗日戰(zhàn)爭,從1947年開始擔任毛澤東的貼身警衛(wèi)。毛澤東對他的評價是:“他是一直要跟我走的,別人我用起來不放心,東興在我的身邊,我習慣了。人還是舊的好一點。他的長處是心細,缺點是理論水平差、不喜歡動腦子。但是,不要小看了厚重少文,漢朝的周勃可是立了大功的。”
毛澤東逝世時,汪東興不光是中央政治局委員,還身兼中央警衛(wèi)局局長、中央辦公廳主任兩大要職,不但掌握中央高層的人身安全和自由,而且專門負責毛澤東的文件。1976年9月17日晚10時左右,江青來到中南海毛澤東生前住處“202”,想拿走毛澤東的文件,卻看到臥室和書房的大門已被封住,封條上加蓋“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辦公廳”的公章,原來,汪東興在兩小時前剛剛帶人來過。江青氣得咬牙切齒:“好啊,汪東興,你搞突然襲擊!”
1976年10月初,汪東興以中辦主任的名義發(fā)出召開政治局常委會的通知,內容有二:一是審議毛選五卷的清樣;二是研究毛主席紀念堂的方案和中南海毛主席故居的安排。這樣,不是政治局常委的姚文元也被通知與會。10月6日晚,汪東興親自指揮抓捕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三人(后王洪文、張春橋分別于1992年、2005年病逝),同時派人宣布對江青、毛遠新、遲群、謝靜宜等人實施隔離審查。
由于汪東興堅持“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1980年2月,十一屆五中全會批準汪東興辭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職務。
陳云的講話震動會議
黨的十一大,在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下,起到的作用既有積極的方面,也有不足的一面,那就是“沒有能夠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政策和口號,反而加以肯定?!边@一使命落在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全會決定增選一位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并且一致選舉陳云擔任。陳云早在1935年遵義會議上就曾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在1956年八大上就曾當選中央副主席,但在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進入常委會,不全是因為他資格老,還因為他在1977年的中央工作會議上便提出為鄧小平平反、為“天安門事件”平反;更因為他在1978年的中央工作會議上又作了震動會議的重要發(fā)言。
1978年的中央工作會議開得很長,11月10日開幕,開了整整36天,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3天才閉幕。會議的主要議題本來是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陳云在東北組第一個站起來發(fā)言,他先是表態(tài)完全贊同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接著話鋒一轉,扔出了他的“重磅炸彈”:“安定團結也是全黨和全國人民關心的事?!眳叨加悬c吃驚,因為這似乎“離題”了。但陳云絲毫沒有就此罷休的意思,他接著講:“對有些遺留問題,影響大或者涉及面很廣的問題,是需要由中央考慮和作出決定的?!苯又豢跉鈱蕚浜玫膯栴}都擺了出來:給“61人叛徒集團”和陶鑄、王鶴壽、彭德懷等人平反,肯定“天安門事件”,批判康生。會場上鴉雀無聲,等陳云一講完,立即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陳云的“開炮”一舉扭轉了會議的方向,老同志紛紛要求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平反冤假錯案。會議閉幕時,已經(jīng)為3天后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好了充分準備。十一屆三中全會徹底摒棄了“兩個凡是”,宣告黨和國家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并在人事上做出新安排——政治局常委有6人,依次為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陳云、汪東興。其中,對華國鋒、汪東興兩人,不少老干部頗有微詞,但出于保持安定團結局面的考慮,全會提出“只增不減”、“只進不出”的原則,華國鋒仍然是中央委員會主席,實際上已經(jīng)從政治巔峰跌下來;汪東興雖然還是副主席,但會后通過任命新的中央秘書長、中辦主任等,削去了他的實權;鄧小平盡管排名第三,實際上已是“第一提琴手”;葉劍英德高望重,但從大局出發(fā),衷心擁護鄧小平——早在鄧小平正式復出之前,1977年4月葉劍英過80大壽時,鄧小平當著許多老革命家的面親切地稱他“老帥”,他就對鄧小平說:“你也是老帥嘛,你是我們老帥中領班的?!彼裕粚萌腥珪嶋H上確立了鄧小平的領袖地位,使他成為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
胡耀邦,當時在黨內享有較高聲望
在成為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后不久,鄧小平就開始考慮最高層的新老交替、薪火相傳了。1979年7月底,鄧小平指出,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已經(jīng)確立,現(xiàn)在還沒有解決的是組織路線問題?!白畲蟮膯栴},也是最難、最迫切的問題,是選好接班人。當然,組織路線方面還有其他的問題,如機關臃腫怎樣解決,退休制度問題怎樣解決等。廟只有那么大,菩薩只能要那么多,老的不退出來,新的進不去,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他語重心長地說:“要想得遠一點。一定要趁著我們在的時候挑選好接班人……親自看他們成長起來。”
鑒于歷史上向林彪、王洪文等個人交接班的失敗教訓,黨中央決定采取集體交接班的方式。1980年2月23日至29日,十一屆五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增加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人數(shù),選舉比較年輕一點的胡耀邦、趙紫陽兩人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別主持書記處和國務院的工作。1981年6月27日至29日,在十一屆六中全會上,對政治局常委會的排名做了進一步調整,依次為胡耀邦、葉劍英、鄧小平、趙紫陽、李先念、陳云、華國鋒7人,胡耀邦任中央委員會主席。1982年9月1日至11日,十二大召開,通過新的黨章,規(guī)定黨中央不再設主席,只設總書記,隨后十二屆一中全會選舉胡耀邦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他與葉劍英、鄧小平、趙紫陽、李先念、陳云共6人組成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華國鋒在此次全會上結束政治局常委任期(后于2008年病逝)。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新老交替,十二大還決定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一些老同志在退出第一線之后進入中顧委,繼續(xù)發(fā)揮一定的作用。
胡耀邦1915年出生,湖南瀏陽人,1929年投身革命時才14歲,是黨內著名的“紅小鬼”,參加了長征,新中國成立后在共青團工作。1958年秋,時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耀邦到湖南進行調查研究,向一位農民兄弟詢問對人民公社的看法,被問到的社員直率地說:“一塊錢的共產主義?老子不干。”在旁陪同的干部大驚失色,不料胡耀邦很欣賞這句大實話,還以同樣坦率的口吻說:“好!你不干,老子也不干?!敝?,他繼續(xù)南下廣西,在明園飯店接見共青團骨干時,又坦率地轉述了這場對話,并說:“人民的事業(yè)需要人民講真話,講真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文革”中,胡耀邦受到迫害?!拔母铩苯Y束后不久,他被任命為中共中央組織部長。當時,僅中央和國家機關沒有分配工作的司局級以上干部就有6000多人,平反冤假錯案的阻力也非常大。面對積案如山、步履維艱的艱難局面,胡耀邦提出“兩個不管”,“凡是不實之詞,凡是不正確的結論和處理,不管是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搞的,不管是哪一級組織、什么人定的和批準的,都要改正過來”,并且親自接待來訪干部。平反冤假錯案、力主改革開放,使胡耀邦在黨內享有較高聲望。在十二屆一中全會上,胡耀邦當選總書記后表示:“我們這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不但可以擔負起重大的歷史責任,而且應當比上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做得更好一些?!边@番話贏得了雷鳴般的掌聲。
擔任總書記后,胡耀邦依然保持著謙虛、公正的品格。1982年1月5日,胡耀邦在一次會議上講到同民主黨派的關系時,稱不僅要“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而且要“風雨同舟,魚水相依”。休息時,一位記者對胡耀邦說,我們一直把黨和人民軍隊、人民群眾的關系比作魚水關系,人民群眾好比是水,黨和軍隊好比是魚,魚是離不開水的;而我們黨與各民主黨派是朋友關系,把朋友關系比為魚水關系,似乎不太科學?!澳阏f誰是水、誰是魚呢?”會后,經(jīng)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審查的新聞稿送到胡耀邦手中,他仔細琢磨記者的意見,把原稿中“風雨同舟,魚水相依”改成“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從此,“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這16個字成為統(tǒng)戰(zhàn)工作的正式口號。
1986年2月17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依法判處胡曉陽、陳小蒙、葛志文等強奸團伙案人員死刑。此案轟動全國,因為案件當事人胡曉陽是時任上海市委第二書記胡立教的兒子。胡立教也是“紅小鬼”出身,中年喪子,便領養(yǎng)了妻子姐姐的二兒子胡曉陽。如果判胡曉陽死刑,胡立教又要晚年喪子。案件另一當事人陳小蒙則是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陳其五的兒子,在他入獄前兩個多月,陳其五剛剛病逝在工作崗位上。這個案子如何辦,辦案人員有很大的壓力。當報告遞至胡耀邦處,胡耀邦批示:“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边@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對高干子弟判處死刑。
1986年底,我國由于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的傳播,發(fā)生了學潮。1987年1月,中央政治局舉行擴大會議,批準胡耀邦辭去總書記的請求,推選趙紫陽為代理總書記。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在北京逝世,終年73歲。
十三大報告“一個字都不能動”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黨的十三大召開。實際上,在前一年夏天,為了進一步推動高層領導的年輕化,黨中央內部就提出了老同志全部退下來的方案。鄧小平提出,十三大上他也和其他老同志“一齊退下來”,不再擔任任何職務。但在征求一些老干部的意見時,許多人認為,這是個十分重大的問題,應該慎重。聶榮臻說:“現(xiàn)在是過渡期,局面還不穩(wěn),小平暫時還不能全退,他可以不參加常委會。他全退了,不當軍委主席,一旦有事,怎么號令全軍?只有他能鎮(zhèn)得住,他在,軍隊就不會亂。所以,小平還不能全退?!甭櫂s臻的意見經(jīng)王震報黨中央后,中央非常重視,經(jīng)過討論,最后決定徐向前、聶榮臻、鄧穎超、彭真“四老全退”,鄧小平、陳云、李先念“三老半退”。在十三大上,他們三人結束了政治局常委任期 (葉劍英已于十三大召開前的1986年去世,李先念和陳云后來分別于1992年、1995年去世)。而整個中央顧問委員會,作為新老交替的一種特殊組織形式,在5年后的十四大上完成了歷史使命。
1987年11月2日,十三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別是趙紫陽、李鵬、喬石、胡啟立、姚依林5人。代總書記趙紫陽正式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
趙紫陽,1919年出生,河南滑縣人。他是從縣委書記、地委書記、省委書記,再到副總理、總理和總書記一路上干起來的。粉碎“四人幫”以后,趙紫陽在擔任四川省委第一書記時,進行了包產到戶的農村改革,當時全國流傳著“要吃糧,找紫陽;要吃米,找萬里”的民謠。此外,四川還較早地進行了國營企業(yè)的放權改革。正因為趙紫陽頗有政績,1980年2月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上,他被推選進入政治局常委會,并出任國務院副總理,隨后接替華國鋒任國務院總理。任內,在經(jīng)濟體制改革方面,他確立了“國家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yè)”的改革思路。
在十三大召開前夕,趙紫陽接替胡耀邦任代總書記,原本應由胡耀邦做的十三大報告交由趙紫陽來做。十三大后,中央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決定解決價格雙軌制的弊端,實行“價格闖關”。但由于改革準備不足,“闖關”受挫,物價飛漲,影響了群眾的生活,累積了大量的矛盾。再加上受當時國際環(huán)境的影響,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等地發(fā)生了一場引起社會極大震動的政治風波,此時,趙紫陽又犯了支持動亂和分裂黨的嚴重錯誤。政治風波平息以后,黨內有些人認為十三大的政治報告是趙紫陽作的,應該予以批判。鄧小平對此表態(tài)說:“十三大政治報告是經(jīng)過黨的代表大會通過的,一個字都不能動?!?989年6月24日,十三屆四中全會撤銷趙紫陽黨內一切領導職務。2005年1月17日,趙紫陽在北京逝世。
十三屆一中全會的4個新常委
十三屆一中全會產生的政治局常委中還有4個新面孔。
李鵬,1928年10月出生,四川成都人,1941年參加革命工作。1948年9月,黨中央從東北解放區(qū)選派21位年輕人到蘇聯(lián)學習,李鵬是其中一個。第二年,這批年輕人即將進入大學,究竟選擇什么學校和專業(yè),成了他們最為關心的問題。當時,中央書記處書記任弼時正在蘇聯(lián)養(yǎng)病,他們派代表向任弼時請示。任弼時說:“你們的專業(yè)由你們自己選擇,但不要選擇學政治,應該選擇工科或經(jīng)濟?!庇谑?,李鵬選擇了莫斯科動力學院的水力發(fā)電專業(yè)。這個專業(yè)選擇主要受兩件事的啟發(fā):一是列寧說的“蘇維埃加電氣化就是共產主義”;二是當時報紙上正在熱議美國水利博士薩凡奇修建三峽水電站的計劃,給李鵬留下深刻的印象。從此,他和電力、三峽結緣。
20世紀80年代初,全黨全國工作的中心也逐步轉向經(jīng)濟建設,電力供應十分緊張,許多城鄉(xiāng)用戶一周“停三開四”甚至“停四開三”。時任電力工業(yè)部負責人的李鵬提出“利用各方面的資金加快電力建設進程”,一時間,“集資辦電”成了電力發(fā)展最有效的法寶。
1983年6月,李鵬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分管大型基本建設工作,兼任三峽工程籌備領導小組組長,此后歷任國務院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從1982年第一次考察三峽,到2002年參加三峽工程二次截流,20年里,李鵬一共到三峽工地及庫區(qū)考察了15次。在2002年召開的十六大上,李鵬結束政治局常委任期,次年卸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喬石,1924年12月出生,浙江定海人,曾在上海、浙江等地和鋼鐵行業(yè)工作,后調入中央。1987年5、6月間,時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法委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的喬石訪問尼泊爾,中國駐尼泊爾使館邀請喬石給使館人員講講國內外形勢,這也是當時流行的做法,只要時間排得開,來訪的領導人一般cmv5uVv8LRd0/8poAphk5VYRqH+3mVOwszV5Kp9mCq4=都會去看望使館人員并做個形勢報告。那天,駐尼泊爾大使非常興奮,介紹喬石時激動地說:“我們盼星星、盼月亮,今天終于盼來了喬石同志,讓我們熱烈歡迎喬石同志給我們做報告。”喬石的反應很有意思,他面帶微笑,不緊不慢地說:“我是喬石,不是星星,也不是月亮,只是一塊小小的石頭?!币齺硇β曇黄握尉殖N?,喬石于1993年被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致力于制定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1997年黨的十五大上他結束政治局常委任期,次年卸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胡啟立,1929年10月出生,陜西榆林人,1946年至1951年在北京大學物理系、機械系學習。畢業(yè)后在共青團工作了較長時間。1980年,51歲的胡啟立被派到天津,出任市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市長職務。兩年后調任中央辦公廳主任,其天津市長職務由李瑞環(huán)接任。十二大上,胡啟立被選為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成為總書記胡耀邦的主要助手。十三大進入政治局常委會后,他被國內外廣泛視為下屆中共最高領導人的熱門人選。1989年政治風波后,他被免去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職務。
姚依林,1917年9月出生,安徽貴池人,1934年參加革命工作。第二年,“一二·九”抗日愛國運動爆發(fā),姚依林是主要領導人之一。1937年“七七”事變后,姚依林參與組織了“冀東暴動”。從1946年起,他開始擔任經(jīng)濟部門的領導工作。改革開放后,他出任分管經(jīng)濟的國務院副總理。1992年黨的十四大后,他不再擔任黨和國家的領導職務。1994年12月11日,姚依林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