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長期以來,聽力教學一直是職專英語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本文分析了造成職專生英語聽力障礙的原因,探索了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方法。
關鍵詞: 職專英語 聽力障礙 提高聽力水平
從我國的教學研究看,英語常常被認為是工具學科。作為工具學科,英語的基本功能在于交際。根據(jù)美國保爾·蘭金教授的統(tǒng)計,在交際中聽占人們?nèi)粘UZ言活動的45%,說占30%,讀占16%,寫僅占9%,人們通過聽獲得說話人傳達的信息、觀點、隱含意思,聽是人們進行語言交際的前提,由此可見英語聽力在交際中的重要性。
一、聽力障礙
長期以來,聽力教學一直是職專英語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課堂上教師放放錄音,學生抄抄答案應付了事。許多學生課后反映,聽力課聽不懂。經(jīng)過座談會、問卷等多種形式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英語聽力學習中存在著這樣那樣的聽力障礙。這些聽力障礙主要分為兩類:語言知識障礙和非語言知識障礙。
?。ㄒ唬┱Z言知識障礙
1.語音障礙
語音障礙是造成學生聽力理解困難的根本原因之一。有些學生沒有掌握國際音標的準確發(fā)音,對一些發(fā)音相近的詞,不能正確辨別,如bed-bad,kitchen-chicken。還有單詞在句子中受到其他單詞的影響,發(fā)音會發(fā)生變化。學生對重讀、連讀、同化、失去爆破、語調(diào)等語音知識的規(guī)則不了解,就無法正確理解說話人要傳達的信息、表達的情感。
2.詞匯障礙
詞匯是構建語言大廈的“磚瓦”,聽力理解中的對話、語篇都是由句子組成的,而句子的基本單位就是單詞。學生掌握的詞匯量較少,英語詞匯的一詞多義和同音異義現(xiàn)象,都會給學生聽力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難。如It has a nice monitor and a new type of mouse.這一句中,mouse意為“鼠標”而非“老鼠”,學生如果沒有根據(jù)上下文判斷詞義,就無法正確理解這個句子。
3.語法障礙
聽力的最終目的是理解句子、篇章。語法知識是正確理解聽力材料的必要條件,為正確判斷動作發(fā)生的時間、動作的執(zhí)行者或承受者,以及虛擬、事實等情況提供必要的依據(jù)。如果不熟悉英語語法結構,學生就不清楚句子內(nèi)部之間或句子與句子之間的關系,就會誤解聽到的句子意思,直接影響聽力理解的效果。如I don’t know all of them.這句話,句子中的每一個單詞都能聽懂,卻把句子錯誤理解成:“他們我都不認識?!闭_意義應為:“我對他們并不是個個都認識?!?br/> ?。ǘ┓钦Z言知識障礙
1.心理障礙
聽力理解過程是一個較復雜的心理過程,包括接受信息、分析信息和判斷信息。這就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對所聽內(nèi)容進行快速檢索、取舍,稍一走神,短時記憶所儲存的信息就會消失。許多職專生英語基礎差,上聽力課時缺乏自信心,對聽力學習產(chǎn)生畏懼感,在聽力理解過程中會產(chǎn)生過度緊張等消極情緒,過度緊張就會使大腦出現(xiàn)短暫空白,無法集中注意力,這種狀態(tài)下的聽力理解就不能保證其連續(xù)性和正確性。
2.文化背景知識障礙
聽力材料內(nèi)容廣泛,涉及英美國家和日常生活、文化教育、風土人情、歷史地理等。中國和英美國家在風俗、文化等各方面有所不同,中國學生對英美國家的生活習慣、文化特色、興趣愛好等不了解,不少學生由于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即使聽力材料中沒有什么生詞,學生理解起來也很困難。例如:
Li Ming:What do you do on Halloween?
Lily:We go from house to house,and say“Trick or treat”.People give us nice things to eat.
Trick,or,treat這三個單詞學生都聽見了,但是不明白“Trick or treat”的意思。其實這是萬圣節(jié)(Halloween)的一個習俗。在10月31日,即萬圣節(jié)前夕,孩子們都會迫不及待地穿上千奇百怪的節(jié)日服裝,帶上花樣百出的面具,提著一盞精心制作的“南瓜燈”挨家挨戶地索要糖果,見面時就說:“trick or treat!”(不給糖就搗亂)。
二、如何克服聽力障礙
(一)強化語言知識的學習
1.注重語音知識的訓練
掌握基本的語音知識是學好聽力的基礎。在語音知識教學中,首先在入學之初復習48個國際音標,通過講解、示范,幫助學生發(fā)音、辨別相似因素,爭取人人都能準確掌握48個國際音標。其次講解有關重讀、連讀、同化、失去爆破、語調(diào)等語音知識的發(fā)音規(guī)則,選擇適當?shù)穆犃Σ牧线M行模仿、跟讀和聽寫等訓練,使學生逐漸熟悉英語的發(fā)音規(guī)律,這些訓練對提高學生的聽力是有很大幫助的。
2.拓展詞匯量
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平時注意拓展詞匯量。復習已學過的詞匯,幫助學生記住詞匯的音、形、義及用法。通過各種語言場景接觸運用單詞,使學生掌握單詞的全面信息,掌握單詞的基本義項及由此派生出來的短語、慣用法和句型等。通過構詞法拓展更多的詞匯,如:act-actor-active-action-activity-actual-actually-react.
3.提高語法熟練程度
聽力材料的語音稍縱即逝,要求學生在聽到的一瞬間做出反應。只有對英語語法結構的很熟悉,才能馬上正確理解句子的意義。這需要通過做大量的練習,熟練掌握有關的語法知識,熟記常用的句型和習語,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反射性思維,一旦接收到相關的語音信息,就在腦海中立即搜索,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找到相應的句子,快速判斷出說話人的意圖,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
(二)培養(yǎng)良好的聽力習慣
1.聽前階段
?。?)集中學生注意力。
播放錄音前,根據(jù)聽力材料內(nèi)容,教師可先用多媒體課件,導入已準備好的與聽力材料有關的圖片、音頻、視頻,解決一些生詞、特殊句型或不常見的表達法,講解有關的背景知識,談論有關聽力材料的話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在課堂上營造輕松和諧的氣氛,努力消除學生因緊張而產(chǎn)生的心理障礙。
?。?)預測聽力材料內(nèi)容。
教師在播放聽力材料前給學生一兩分鐘時間快速瀏覽題目及選項,捕捉信息,預測對話或短文的大意、人物身份等可能涉及的內(nèi)容。預測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高度集中注意力,把大腦中儲存的有關信息調(diào)動起來,通過一系列的聯(lián)想預測活動,學生對許多內(nèi)容做到了未聽先知。在聽材料時,就會感到內(nèi)容容易多了,減輕緊張情緒。這種預測性的活動,使學生在心理上和內(nèi)容上作了充分的準備,減輕學生聽力過程中的壓力,更好地理解聽力的內(nèi)容。
2.聽中階段
?。?)聽的過程中要運用英語思維。
許多職專生處于英語初學者水平,還未形成一套新的語言系統(tǒng),英語語感不強,很容易受母語的誘導和干擾。在聽力理解的過程中習慣用中文逐詞逐句翻譯出來,不直接用英語進行思維,這樣多了個中間環(huán)節(jié),影響了反應速度和記憶效果。聽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達到句子、篇章的綜合理解。在聽的過程中要逐漸養(yǎng)成用英語思維的好習慣,節(jié)約時間,提高聽力理解的準確性。
(2)抓住關鍵詞和信息詞。
關鍵詞指的是聽力材料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關鍵信息。信息詞則是體現(xiàn)出說話人的思路、態(tài)度和語篇的展開方式的詞,常見的信息詞有:表示轉(zhuǎn)折的however,but等;表示順序的first,second等;表示原因和結果的because,for等;表示總結的in a word,to conclude等;表示舉例的for instance/example等;表示強調(diào)的as a matter of fact,indeed等。抓住信息詞和關鍵詞LHsXY66zDkqHaXxY8zun6A==,利用上下文加以推理和判斷,就能把握住聽力材料的主旨大意,了解事物的發(fā)展順序或邏輯關系,理解說話人的意圖、態(tài)度及弦外之音。
?。?)做好聽力筆記。
聽力過程中聲音信號被理解之后在大腦中產(chǎn)生短時記憶,這種記憶如果沒有及時被鞏固,很快就會消失,這就使學生聽了后面內(nèi)容、就忘了前面內(nèi)容的原因,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使學生養(yǎng)成邊聽邊記的習慣。在聽的過程中,把一些關鍵詞,如人名、地名、年月日、年齡、價格、數(shù)字等容易忘記或者混淆信息,用一些自己可以辨認的簡單符號、字母或縮寫形式快速記錄下來。做聽力筆記可以減輕大腦記憶的負擔,加深對聽力材料的印象。
?。?)整體理解,棄前保后的原則。
在聽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注意力放在對整體內(nèi)容的理解上。聽到不理解的單詞或句子時,就快速地跳過去,讓思維隨聽力材料繼續(xù),聽好后面的內(nèi)容,集中注意力抓住后面的信息(棄前保后)。對于沒有聽清或不懂的單詞或句子可以放在聽第二遍時進行驗證處理。只要能夠聽懂聽力材料的大意、掌握聽力材料的主要內(nèi)容就行。
3.聽后階段
聽后階段是教師檢驗聽的效果,學生自主反饋、核查和自我修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各種聽后練習,如選擇題、填空、對話、討論、復述等練習,檢查學生的聽力理解狀況,及時解決問題并分析其原因,有針對性地講解語音知識和語法知識,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獲得知識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聽力水平。
(三)精聽與泛聽相結合
精聽是指反復多次地聽同一篇材料,直至聽懂每句話,每個單詞,并能把聽到的內(nèi)容寫下來。泛聽是指實時收聽廣播電視節(jié)目或延時聽各種事先錄制的材料,泛聽的次數(shù)較少,一般聽一兩遍,不要求聽懂每個單詞,重點放在語篇的理解上。精聽和泛聽的目的不同,內(nèi)容迥異,但二者相互關聯(lián)。精聽追求“少而精”,注重“質(zhì)”;泛聽力求“大而全”,關注“量”。精聽是泛聽的基礎,泛聽是對精聽的鞏固和補充。精聽和泛聽相結合是提高聽力的重要方法。課堂訓練應以精聽為主、泛聽為輔,而課后的訓練當以泛聽為主,教師應指導學生在課外多收聽英語廣播、多看英語電影、多聽英語歌曲,在娛樂中學習盡可能多地接觸各類聽力材料,培養(yǎng)英語語感,達到提高聽力的目的。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聽力習慣,堅持多聽、多練,提高英語聽力水平,為英語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徐青根,賈冠杰主編.走進高中新課改—英語教師必讀.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黃遠振.新課程英語教與學.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張玲棣主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與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