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就互動化教學模式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作探析,提出通過互動合作運動能增強學生的活動體驗意識,提高學生的身體協(xié)作和團隊合作能力?;踊虒W能夠有效活躍課程教學氛圍,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實踐鍛煉。互動化教學能夠使得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有機融會貫通,形成合作探究和多元運動格局,幫助學生提高運用技能?;咏虒W能夠讓學生的體育健康意識和趣味化運動形成有效互補,滿足課程教學發(fā)展要求。
關鍵詞:初中體育教學;互動化;教學模式
《全日制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認為,創(chuàng)設多元化的教學思維模式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運動,能夠更好調動他們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我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以互動化教學模式深化課程教學,能夠在拉近師生距離基礎上,幫助學生形成主動參與和積極鍛煉意識。學生在互動化教學模式引導下,不僅能夠加深對課程教學目標任務的理解感悟,還能夠在實踐過程中形成多元化學習思維策略?;踊腻憻掃^程更能夠讓體育運動變得更具趣味性和生活化,能夠有效增強課程教學效果,教學相長。
1.體育互動化教學定義
互動化教學就是在發(fā)揮好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基礎上,注重融合學生的學習思想情感,鼓勵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不斷合作和互相交流,加強學習理解體驗的過程,學習課程知識和運動技能。這樣的互動化過程更能夠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此教學模式主要具有如下特點:(1)目標任務多元化,圍繞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強體質,注重學生身體機能、運動認知、運動技能、情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教學引導;(2)運動過程活動性,根據(jù)課程知識教學要求,引導學生參與各種各樣的身體練習學習體育運動的技術技能;(3)組織形式豐富性,可依據(jù)學生的身體承受負荷,以游戲性和趣味性為根本,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有效合作運用,以此提高運動質量。
2.互動化教學策略
2.1關注學生運動情感需要,營造和諧教學氛圍。
中學體育教學是基于尊重學生學習情感和運動技能發(fā)展基礎上而形成的一種教學活動。該種活動以特定的符號系統(tǒng)為中介,為傳遞中學體育知識信息、溝通情感及交換意見而發(fā)生的直接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一種模式。尊重學生運動需要則是上述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
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運動思想情感,以課程教學內容為物質載體,創(chuàng)設自由、民主、平等的和諧教學環(huán)境,能夠在學校這一社會組織中,由師生在中學體育教學的具體情境中相互交流信息情感、反饋意見和共享信息的一種人際溝通活動。正是基于上述要求,我認為,關注學生的體育運動發(fā)展要求,注重激活其學習主動性和潛能,圍繞師生教與學的目標要求,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心理,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程學習,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2.2優(yōu)化互動交流物質載體,幫助學生提高技能。
從教學實踐來看,以課程內容為基礎,注重優(yōu)化師生互動形式,以體現(xiàn)運動型和發(fā)展性為原則,多采用游戲、舞蹈、武術等學生感興趣的運動活動形式,讓學生能夠在好奇的學習過程中,增強認知體驗,加深理解感悟。
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根據(jù)學生學習情況和課程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形式,多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為根本,體現(xiàn)休閑性和娛樂性,讓學生在豐富的運動過程中不斷加深認知感悟,提高運動水平。在運動活動過程中,一方面,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和興趣,增強教學活力,另一方面,能夠豐富學生思維情感,提高學生運動技能水平。
通過這樣的形式進行教學,更對課程教學過程起到一定的拓展延伸作用。例如,在運動技術概念或術語、動作、體勢教學中,不妨以運動示范和圖形講解微型詩,讓學生能夠在彼此的演練合作過程中不斷加深理解感悟。
2.3突出互動教學發(fā)展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健康意識。
互動教學是基于彼此合作交流過程而形成的活動交流。這樣在教學中就形成了競爭和合作,為今后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在教學中,從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需要出發(fā),注重發(fā)展創(chuàng)新,讓學生能夠從運動中獲得人生哲理,促進健康發(fā)展是必不可少的。
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師生之間有著頻繁的互動,能夠讓學生的學習認知過程不斷深化。通過生生互動,學生會明白運動中彼此行為的協(xié)同一致、協(xié)調關系,有助于提高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自覺性。比如,一場球賽、一次接力賽、一組游戲,若同伴間沒有彼此的合作,沒有力爭第一競爭,則取得勝利幾乎是不可能的。從互動中探尋學生未來發(fā)展技能,無疑為培養(yǎng)他們的競爭與合作精神奠定了堅實基礎,滿足了未來發(fā)展的需要。
3.互動化教學的反思
3.1互動化教學應該突出學生學習主體作用。
多為學生提供互相交流和配合的機會,讓學生在合作運動的過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進而強化運動效果。
3.2互動化教學應該突出互相合作探究功能。
教師為學生的互動合作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帶著一定的學習任務進行運動,增強學習體驗。
3.3互動化教學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
鼓勵學生在互動運動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審美價值觀,以此促進非智力因素的健康發(fā)展。
綜上所述,在體育課程教學中,運用互動化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和方法,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認知體驗,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學生在互動化運動和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效加深理解感悟,形成正確的運動意識和方法,滿足學習發(fā)展需要。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7,(第1版).
?。?]彭正文,陸艷瓊.中越中學體育教學模式比較研究[J].體育時空,2012,(02).
?。?]曾偉東.中學體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探究[J].廣西教育,2008,(02).
[4]邢中有.“異程互動式教學法”在籃球課中的運用與實驗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09).
?。?]楊秀清.課堂教學:學生主體性發(fā)揮探析[J].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學報,2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