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對“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模式做了探索,依據(jù)“新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模式,并給出了實施這一模式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對當今的英語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 新課程標準 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自主學習是相對于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而言的,是指教學條件下學生的高品質(zhì)的學習。根據(jù)國內(nèi)外學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學習概括地說,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jiān)控”的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以生生互動為主要取向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和互動為基本特征。英語課堂教學應實施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模式,就如何實施,筆者進行了如下嘗試。
一、課前自主學習——體驗、感悟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要實現(xiàn)這種學習模式,最根本的是要落實好自主學習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因為只有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學習才有意義。同時,自主學習也是探究學習的前提。
課前自主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對內(nèi)容的初步自我體驗、自我領悟、自我掌握的過程,是課堂教學合作學習的基礎。新課標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性,強調(diào)把時間還給學生,但自主絕不等于自流。為了使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能有自我體驗,更好地完成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又避免和其他環(huán)節(jié)之間的脫節(jié),在設計自主學習的自我檢測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1.以字詞為主(words and phrases)。高考英語對詞匯量的要求從2007年2000左右的詞匯及相關詞組到2008年3500個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字詞可以說是英語學習的核心。正確理解語境中的詞匯是正確理解全文的前提,也是有效推斷筆者意圖的關鍵。在語境中學習詞匯,擴充詞匯,了解新詞,正確把握語篇意義,挖掘文章內(nèi)涵,也是閱讀的重要任務之一。
2.設計一些有關課文內(nèi)容表層理解與文章整體感知和深度理解的問題(questions and discussion)。主要目的是為課堂討論做好準備,緊湊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課堂效率。盡量多問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如“What do you think...”“How do you understand...”“What is your opinion about...”等。這樣既讓學生掌握了整篇內(nèi)容,又讓他們擺脫了對教材、對教師的依賴,也符合現(xiàn)在高考書面表達的要求。
二、課堂合作學習——參與、合作
現(xiàn)代心理學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動機是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內(nèi)驅(qū)力。所以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合作的前提。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引起學生參與動機。具體做法是:
1.精心設計,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問題。
著名科學家李政道博士說:“什么叫學問?是要學怎么問,就是思考問題。”因此教師要設計富有價值的問題,激活學生思維,促進學生主動思考,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2.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維互動的過程。為避免學生在轉化難點時陷于孤立,思維上片面,人格上封閉,可以先讓學生獨立探索再合作學習,倡導組員之間互教互學。注重將個體智慧和集體智慧相結合。學生在合作中促進了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形成,也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
3.評價。
作為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在分組時要處理好各種問題,高度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幫助每個學生優(yōu)化自己的學習過程,讓他們的學習更加自主有效。針對學生心理和學習上的差異,可以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組,好、中、差搭配,進行合作學習。小組中的每個人發(fā)揮自己的長處,你一言、我一語,你猜一點、我發(fā)現(xiàn)一點地相互啟迪,取長補短,每個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同時貫徹以表揚為主的教育思想。如不時地使用Good,Wonderful,Excellent,Ok,Very good等鼓勵性評價用語。讓學生敢學、敢說,使其學習的信心得以樹立,自主性人格得以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探究、拓展環(huán)節(jié)——成功
本環(huán)節(jié)的前提是上兩個環(huán)節(jié)完成得較好,根據(jù)具體內(nèi)容廣泛地閱讀,不斷增進對各國文化的了解,提高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教師可以推薦一些難度適宜,題材廣泛且感興趣的報紙、書籍。如English Weekly上的Birthdays in Britain這類短而精辟的文章。New Concept English上的部分材料,教師可要求學生自主地去讀這類文章,然后同學之間交流心得、筆記,在讀的過程中通過上下文推測生詞的含義,有意識地去識記一些感興趣的單詞、詞組、句子,達到擴大詞匯量,提高閱讀速度的目的。還可以通過校園網(wǎng),學唱歌曲,了解最新的新聞,在自主地接觸了一些鮮活的、地道的表達方法后,不自覺地相互交流,從而達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師還應教會學生選擇性地從因特網(wǎng)上下載一些時事新聞,如Finance crisis throughout the world.要求查出生詞,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記住,再通過默寫或填詞練習等方式去自我檢測。通過這些課外拓展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文章的理解能力,使他們逐漸養(yǎng)成自主、合作的學習習慣。
新課程改革已轟轟烈烈地拉開序幕。新課程將改變教師與學生的傳統(tǒng)角色和教學、學習方式。它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究的精神,不但使教師在課程改革中不斷探索,而且使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中學會學習、逐漸成熟、不斷進步。教師要與新課程同行,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成為課程的“研究者、開發(fā)者、決策者”,掌握新的專業(yè)要求與技能,學會創(chuàng)新,學會思考,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模式,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單婷.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教學要求.
[2]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江蘇卷)說明.
[3]教學的革命.Merrill Harmin,2002.
[4]有效的學生評價.Ellen Weber,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