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文教師要努力拓展學生的作文空間,優(yōu)化學生的作文心態(tài),為學生構建自主習作、主動發(fā)展的作文環(huán)境,讓學生享受作文的快樂,寫自己喜歡寫的東西。
關鍵詞: 話題作文 習作主體 自主
當前,教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強調學生的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而話題作文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留給學生的思維空間、表達空間很大,容易表現(xiàn)學生的個性觀點、個性感受,從而充分體現(xiàn)習作活動的自主性,凸顯“習作主體”。隨著語文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深入推進,話題作文受到青睞。那么,如何把自主的習作權還給學生,在話題習作中實現(xiàn)學生習作的自主呢?
一、觀察自主
閱讀是語言積累,觀察則是材料積累,它在學生習作中顯得很重要,因為它是習作的基礎。習作不能做無米之炊,解決了觀察問題,也就解決了學生寫什么的問題。但是,學生的認識及活動空間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教師在不限定觀察方式、對象的基礎上,就觀察的方式、內容進行積極引導甚至還可以積極創(chuàng)設觀察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體驗觀察。也就是說,實踐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白看、聽、聞等都可以成為觀察的手段。要讓學生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個普通人乃至動物等都可成為被觀察的對象。在每日的教學活動中,要盡可能地安排時間讓學生相互交流前日的觀察所得。教師要表揚那些觀察細致到位的學生,鼓勵那些觀察有進步的學生,從而促使學生都去觀察、都能觀察。
二、積累自主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說閱讀是吸收,那么寫作就是傾訴。只有大量閱讀,語言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筆下生花。
積累那些經過時間證明了的優(yōu)秀典范的言語作品。平常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建立積累運用本,開辟自己的“采蜜集”。一方面把自己閱讀到的好詞佳句及優(yōu)美段落剪貼或整理到“采蜜集”中,另一方面把自己平時的見聞及喜怒哀樂等感受寫在“采蜜集”里,并定期整理、交流。由于有了廣泛的閱讀和積累,學生必將厚積薄發(fā)。
教學中我根據校本課程“主題習作”編排安排的作文訓練目標,指導學生自主分類閱讀,適量地讀一些名家名篇,大量地閱讀一些同齡人的習作。
三、觀點自主
要寫好作文,一個不可或缺的工作是立意,要注意材料選擇,即選擇有積極意義的材料來寫。要能透過生活的表面現(xiàn)象看到問題的本質,提煉出深刻的道理。教師不應限制學生的思想,應當鼓勵并引導他們寫出對人、事、物、景的情感和看法。如“放風箏”的活動之后練筆,教師就應點撥一句:“你們都放飛成功了嗎?由放風箏,你們會想到什么?待會兒寫的時候,要將真實的場面,真實的想法、感受寫出來?!苯又?,再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相互交流。這樣就會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或許會寫成功的喜悅,或許會寫失敗的教訓,或許會寫合作的重要,或許會寫風箏藝人的技術精湛,或許更會讓自己變成一只風箏,飛翔在想象的王國里……這是多好的一個寫作場面。即“見人之所未見,發(fā)人之所未發(fā)”,也就是說對事件有獨到的見解,而功勞都應歸于“自主”。
四、表達自主
自主從結構和表達方面來講,也就是謀篇布局和遣詞用句的自主。此時,閱讀積累將發(fā)揮其不可限量的作用?;蝽様?、或倒敘,或聯(lián)想、或想象、或……有太多的“或”供學生選擇、組合。而無論怎樣,只要學生認真寫了,那么習作就是成功的。
我曾讓學生圍繞話題《?搖…… ?搖?搖?搖,我想對你說》寫作,沒作任何要求,想對誰說就對誰說,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結果有對親人說的,有對老師說的,有對動植物說的,有對地球宇宙說的,還有對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說的……由于話題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大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習作。一個學生對媽媽說:“媽媽呀,您怎么這樣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我,這首曲子,我還沒練好呢!一支曲子誰能一拿到手就一個音符不錯且強弱處理得恰如其分?再說您能拿10歲的我跟貝多芬和上大學音樂系的表姐比嗎?媽媽,現(xiàn)實一點,我不是神童,你這樣會挫傷我學琴的積極性。我有時躺在床上想了很久很久,甚至想到了離家出走……”學生寫得多真實。如果沒有生活的感受,怎會寫出這情感真摯的作文。
五、擬題自主
作文是抒發(fā)內心情感的需要,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個體活動,作者必須有充分的自主權。要與別人交流什么思想,要抒發(fā)什么情感,就寫什么樣的文章。有了具體的內容,才會產生相應的題目。
要讓學生寫真事,文章貴在吐“真言”,抒“真情”。教學中,我通過再現(xiàn)情境,使學生與作者在文本解讀活動中溝通與形成默契,撥動他們敏感多情的心弦。隨著情感的深化,學生的語言在積累在沉淀。而這種情感語言積累沉淀到一定程度,就不可抑制地引發(fā)學生表情達意的心理沖動,讓語言的激流不由自主地宣泄出來。
要重視說的訓練,先讓學生說,在會說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寫,學生就不會感到困難了。先說再寫,不僅能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表達水平。說是寫的前提,寫是說的結果。如:指導學生寫《畢業(yè)贈言》時,一開始我就播放音樂,渲染氣氛,并飽含深情地敘述同學們:“不知不覺中我們就要度過六年的小學生涯,就要告別美麗的校園,告別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在這即將離別之際,大家心中肯定有很多話想說”……從而喚起了學生對往事的回憶和感受再現(xiàn),激發(fā)了學生交際、表達的興趣,繼而人人有話說、想說。
可見,話題作文更多地尊重了創(chuàng)作主體,更好地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種自由展示的平臺,給學生施展才華、特長開辟了廣闊的空間,讓他們自由放飛心靈,盡情抒寫情感,自由展示尊嚴。
參考文獻:
[1]王學敏.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 豐富語言積累材料[J].費爾教育網.
[2]江蘇省常州市師范學校.大力研究語文教學 盡快改進語文教學[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