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樓宇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護專業(yè)的15位教師所授的15門不同課程成績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的正態(tài)分布情況及二者之間的相關性。由結(jié)果可知,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相關性并不顯著,需要加以改進,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平時成績;正態(tài)分布;相關性
一、引 言
目前,大部分職業(yè)學校在對學生期末考核時,均是實行形成性評價與終結(jié)性評價相結(jié)合的原則,即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按一定的權重分配,計算求出學生總評成績。一般,平時成績占總評成績的30%~40%,期末成績占總評成績的70%~60%。理論上,平時成績應該與期末考試成績呈現(xiàn)相同的趨勢,即一個學生平時成績高,其掌握實際知識的能力就會高,相應期末考試成績也應該高,反之亦然。兩者之間應有比較強的正相關關系。那么,實際情況是否如此呢?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能否真正反映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及學習效果呢?筆者對此進行了研究。
二、研究過程及方法
1.確定研究對象。統(tǒng)計對象為樓宇自動化設備安裝與維護專業(yè)的15位教師所授的15門不同課程成績(根據(jù)抽樣原則選?。?。具體情況見下表1:
表1 統(tǒng)計對象
2.研究材料。本抽樣的研究材料為09樓宇52班不同學期的15位教師上傳到學校成績統(tǒng)計系統(tǒng)的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其中平時成績,包括學生的出勤情況、課堂表現(xiàn)、實操過程及結(jié)果、作業(yè)次數(shù)及效果、自我評價等。若是以信息性、診斷性和鼓勵性的評語形式給出的,按規(guī)定最終要以百分制的分數(shù)表達出來。
3.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比較法。在不進行任何干預和通知的情況下,隨機抽取期末成績報告表,對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進行比較分析。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通過Excel和SPSS13.0進行統(tǒng)計、歸類、比較。
?。?)分析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的分布情況。美國教育家卡羅爾提出:如果在某一學科中,學生的能力傾向是正態(tài)分布的,并且為所有學生提供了完全一樣的教學(教學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可用于學習的時間都一樣),那么在適當?shù)某煽儨y量中,最終結(jié)果將呈正態(tài)分布。
對于學生考試分數(shù)的合理性判斷,目前較好的仍然是以正態(tài)分布為評判原則的評價方法。如果成績符合正態(tài)分布,則考核合理。本次研究的15門課程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的正態(tài)分布曲線如下圖1,每科的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畫在一張圖上進行對比,共獲得15張分布圖形:
由圖1可以看出,數(shù)學、語文、電力拖動、建筑CAD、機械制圖、安防技術等六科成績的正態(tài)分布曲線形狀較好。分布圖的高峰位置在中心,左右基本對稱,曲線分布較廣,且平時成績分布曲線與期末成績分布曲線較為吻合。說明這幾科的任課老師對學生平時學習過程很了解,學生成績能夠準確反應其平時學習效果,平時表現(xiàn)好的學生期末成績也很高。同時,分布曲線比較平緩,說明成績的區(qū)分度較高,可以給學生一種有付出就有收獲的信號,能夠激勵學生學習動力。老師的教學效果及對學生的評價較為真實合理。
英語、電工基礎、電子技術、照明配電、給排水、消防技術、制冷技術等七科成績分布曲線相似。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基本呈現(xiàn)偏態(tài)分布,曲線陡峭,成績集中在平均分左右,說明成績不能夠嚴格區(qū)分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效果,不能給學生以激勵作用。同時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分布曲線分離嚴重,平時成績總體偏高,說明二者之間相關性較低。在期末總評價時,為保證及格率,教師存在刻意拉高平時成績傾向,其教學效果及評價方法不夠理想,需改進。
機械知識和電梯原理兩科成績分布呈現(xiàn)相似的趨勢,平時成績分布曲線平緩,平均分較低。期末成績曲線陡峭,平均分相對較高,分數(shù)集中在平均分左右。這說明期末試卷較易,不能夠?qū)W生區(qū)分開來,反應不錯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效果。為了平衡學生的總成績,任課教師只能肆意降低平時成績。兩科的任課教師對學生學習能力及掌握知識情況不夠了解,按自己的思維進行評價,與實際不相吻合,需加以改進。
?。?)研究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的相關性。利用SPSS13.0對每門課程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進行相關分析和一元線性回歸分析,考察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之間是否有正相關趨勢。根據(jù)分析結(jié)果可以考察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之間是否具有正相關關系、相關程度如何、相關關系是否顯著。根據(jù)線性回歸分析可以進一步驗證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兩個變量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是如何相互影響的。具體統(tǒng)計結(jié)果見表2所示。
根據(jù)統(tǒng)計學可知,相關系數(shù)r的含義如下:r>0為正相關,r<0為負相關;0<|r|<1表示存在不同程度線性相關:|r|≤0.3為不存在線性相關;0.3<|r|≤0.5為低度線性相關;0.5<|r|≤0.8為顯著線性相關;|r|>0.8為高度線性相關;|r|=1表示完全線性相關。
截距a表示在沒有自變量x的影響時,其它各種因素對因變量y的平均影響;回歸系數(shù)b表明自變量x每變動一個單位,因變量y平均變動b個單位。
由統(tǒng)計列表可知,15門課程的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呈相關趨勢的有12門,占80%,不相關的3門,占20%,無負相關課程。其中顯著相關的7門,占總體的46.7%,低度線性相關的5門,占總體的33.3%。
從結(jié)果來看,班級有7門課程的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呈顯著線性相關,而8門科目則不存在線性相關或不相關。說明平時成績(形成性評價)在學生評價中的信度不高。一元線性回歸效果顯著的課程占46.7%,這也表明平時成績對期末考試成績的影響不顯著,平時成績高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未必較高。學生的平時成績得分與期末考試的得分相差懸殊,不能夠互相吻合。另外,平時成績對學生的區(qū)分度也不強,評價結(jié)果不能夠激勵學生學習動力。另一方面,平時成績又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一些學生考試過關的救命稻草。這說明任課教師在考核學生平時表現(xiàn)時,不是按著實際學習過程,而是根據(jù)期末考試結(jié)果的好壞。為得到分布較好的總體成績,主觀臆斷地給出一個學生的平時成績,與學生平時學習過程嚴重不符。
為什么會出現(xiàn)以上的情況呢?在統(tǒng)計學上,信度和效度是相互矛盾的,一般效度較高的評價工具,其信度都不會太高。就像實操過程、課堂表現(xiàn)的評分,效度雖好,信度卻仍有爭議。還有一些主觀因素、職業(yè)道德等也會影響教師所做評判的公正性。首先,不同的教師在對學生評價的過程中,對評價標準的把握可能相差很大。教師更多地看重學生固有的能力及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進步,不是以學生學習上達到的能力水平為依據(jù)。其次,即使是同一位教師也可能在不同的班級,不同的時間,或者因為學生的性別、外貌、與人交往的能力等非評價因素而影響判斷。另外,甚至有些教師為了在學生評教中得到學生的好評,而故意放松對學生的要求,導致其平時成績與其學習狀態(tài)嚴重不符。
三、結(jié) 論
1.期末考試成績與平時成績一般呈正相關趨勢,不應呈負相關,如出現(xiàn)負相關的原因:一是基礎差的學生雖注意完成平時考核內(nèi)容,但并沒有真正理解掌握好相應的知識;二是可能存在教師為基礎差的學生送分的現(xiàn)象。本文研究的班級成績雖呈正相關趨勢,但是通過考察成績表可發(fā)現(xiàn),這兩個量間的相關性仍然不夠強。所以需要將兩項成績各乘以相應系數(shù)再相加作為綜合成績,不能用其中任何一項成績代替綜合成績。
2.平時成績存在的主要問題有:考核不夠全面,忽視了對平時成績考核中論文、實驗、課堂討論、期中測驗等的考核,影響了對教學過程的整體評價;在成績評定中帶有隨意性,有些課程所給成績偏高,甚至有比較嚴重的送分現(xiàn)象,使得平時成績在一定程度上缺少信度和效度;有的學生尚未轉(zhuǎn)變觀念,沒有意識到平時成績考核對轉(zhuǎn)變學習方法,實現(xiàn)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作業(yè)馬虎搪塞,以至在有的課程出現(xiàn)平時成績很高,而期末考試成績非常低的情況。
3.學習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讓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正確學習態(tài)度,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習興趣等措施都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同時,我們也認為合理分配期末總評成績的組成,重視平時成績的反饋作用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學校教學質(zhì)量的一個重要途徑,期末總評成績作為學業(yè)成績考試的結(jié)果,具有教學反饋、教學結(jié)果評定和激勵學生學習及教師工作的作用。
總之,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相結(jié)合的模式,整體說來效果還是令人滿意的。對于過程中反映出來的信度不高,區(qū)分度不強的問題,可以從以下方面改進:第一,對于評價內(nèi)容,評價方式和方法,設計要更加清楚,細致、操作性強的評價標準,使他們在操作中盡可能減少差別。第二,對教師進行相關評價知識的培訓,減少評價時候的隨意性。第三,由于平時評價要和日常教學結(jié)合起來,要認真記錄,及時反饋,必須要堅持,要有毅力。第四,平時成績評價要對學生有幫助,學生必須能理解反饋并加以利用,因此應該讓學生更多地參與評價過程,尤其是自我評價和學生互評。
參考文獻:
?。?] 陳冰杰,邵青山,范文芹.大學生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
績關系研究[J].運城學院學報,2006,(6):69-71.
[2] 段靖芳,李梅,高天虹.大學生學習傾向與教學效果的關
系研究[J].教育探索,2009,(3):23-25.
?。?] 陳振乾,王貴容,史海青.痕跡檢驗學成績評定模式改革
初探[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3):97-100.
?。?] 張正祥,王廷慧,趙菊梅.藥理學期中和期末考試成績分
析[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8,(10):531-534.
?。?] 尹寶重,薛寶穎,凌敏.《農(nóng)業(yè)氣象學》課程平時成績改
革探索與實踐[J].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1,(6):184-
188.
The Relevance Analysis of Usually Result and Final Result on Technical School Teaching
WEN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