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要探討研究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模式在中級口譯課程教學的應用,并結(jié)合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來進行驗證。同時,研究者結(jié)合課前、課中及課后的教學反思,力求完善這種教學模式及口譯教學策略。
關鍵詞:建構主義;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教學反思;教學策略
近年來,上海與世界各國各地區(qū)在經(jīng)濟、文化、教育以及其他領域內(nèi)的交流與合作日趨密切與頻繁,因此,作為“上海緊缺人才培訓工程”項目之一的上海市英語中級口譯資格證書的培訓和考試應運而生。為了提高學生的職業(yè)應用能力,本校面向商務英語專業(yè)二年級學生開設了中級口譯課程。開設口譯課程不是為了培養(yǎng)專業(yè)譯員,而是全面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水平,使學生能用英語交流思想,并就較為廣泛的題材進行英漢互譯,增強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和信心。
一、中級口譯課程的教學大綱及教學策略
教學計劃設置的每一門課程,都應有相應的教學大綱。教學大綱是根據(jù)學科內(nèi)容及其體系和教學計劃的要求編寫的教學指導文件,它以綱要的形式規(guī)定了課程的教學目的、任務;知識、技能的范圍、深度與體系結(jié)構;教學進度和教學法的基本要求。經(jīng)研究,我校中級口譯課程的教學大綱確定為:經(jīng)過規(guī)定學時(60學時)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從而能借助詞典閱讀和翻譯有關英語業(yè)務資料,在涉外交際的日?;顒又心苓M行基本的口頭和書面交流,并為今后進一步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打下基礎。
“教學策略就是對教學的系統(tǒng)決策與設計,包括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或輔助手段的選擇策略、課堂管理和相互作用的策略,以及教學反饋策略和對教學策略本身的修訂策略”(譚頂良,1995)。在進行教學時,首先要基于課程的教學大綱,確定何為教學策略以及根據(jù)具體情況來調(diào)整課程的教學策略。
二、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自主學習”及“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
?。ㄒ唬┠窘虒W法
“默示教學法(The Silent Way)”是由美國心理學家Galeb Gattegno設計的創(chuàng)新教學法之一。運用這種教學法在課堂中教師盡量保持沉默,讓學生盡量多開口;教師講話的時間不超過一節(jié)課的10%。教師只促使學生把注意力放在運用所學語言去獲得新知識上。每個學生都必須利用自己的內(nèi)部資源(已有的認識結(jié)構、感情和外界知識等)吸收知識。因此,學生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起全部責任,要學會仔細觀察,盡量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培養(yǎng)自己的獨立意識、自主能力和責任心。學生必須在學習上互相切磋。
?。ǘ┤蝿招徒虒W法
產(chǎn)生于20世紀80年代的“任務型教學法(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基于完成任務的一種語言教學法,以計劃和操作為其中心內(nèi)容。任務型教學法以任務組織教學,在任務的執(zhí)行過程中,以參與、體驗、互動、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習者自身的認知能力,調(diào)動他們已有的目的語資源,在實踐中感知、認識、應用目的語。任務型教學法還注意信息溝通,活動具有真實性而且活動量大。因此,學生得以掌握、應用語言知識,發(fā)展與他人磋商、交流、合作等交際技能,這種模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
?。ㄈ┲笇Оl(fā)現(xiàn)法
“指導發(fā)現(xiàn)法(Guided Discovery Method)”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著一定的問題,根據(jù)教師或教材提供的材料,認真觀察、積極思考、仔細分析、自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和建立概念的一種方法,即在教師有計劃的啟發(fā)誘導下,學生進行探求知識的嘗試,以求獨立發(fā)現(xiàn)結(jié)論,并將新結(jié)論納入原有認知建構的教學方法。它因教師的指導作用得以發(fā)揮,因而效果更好。
總的來說,社會的發(fā)展給英語教學帶來了許多新的變化和要求,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是我們英語教師需要積極探索的課題。
三、分階段口譯教學策略及課前反思
由梅德明主編,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中級口譯課程》第二版編寫目的明確,編排新穎,選材豐富,以實踐為重點兼顧必要的理論闡述,是科學性、實用性、針對性都非常強的教材,因此我校選用了這個口譯教材,但是考慮到此課程的適用對象是大學英語“四級”以上的大專院校學生,而教授班級學生過四級人數(shù)僅為30%,所以,筆者在進行口譯教學的時候,根據(jù)本校及本班學生的相應水平,以及以上的教學指導精神與教學法,進行了對于教材內(nèi)容的選擇、補充,如《基礎口譯教程》、《基礎聽力教程》及四級相關翻譯及聽力材料。并進行教學形式有針對性的調(diào)整,在具體課堂中引入“合作學習、設境講授、課堂互動式訓練、研究型學習課題、多媒體教學、快樂學習法、成功學習法、積極心理誘導”的理念,設計了以下的口譯教學策略:
1.根據(jù)學生具體學習水平及學習態(tài)度等,分階段引入不同的課堂教學活動,從易到難,深入淺出。如針對學生對口譯不熟悉及聽力水平仍未達到口譯要求的情況,進行有步驟的,循序漸進的單句、短對話和長對話聽譯,以提高學生的聽譯及口譯能力。
2.針對學生翻譯技巧及翻譯基礎的欠缺,進行相應的翻譯“合作學習”,并結(jié)合四級翻譯題型來進行大量的翻譯練習。仔細批閱學生的每次作業(yè),并根據(jù)他們的學習風格及英語水平等情況對他們提出不同的改進意見和要求。
3.針對學生政治、經(jīng)濟、商貿(mào)、文化及習俗等方面知識所知不多的情況,為學生推薦及提供適合他們水平的英語自主學習材料,推進學生的課外閱讀及翻譯英語報紙時刊的自主學習,在課堂加強此類知識的滲透并經(jīng)常與他們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困難并積極給予幫助。
4.加強課內(nèi)對英語學習策略的介紹及引導學生選擇使用與自己情況相切合的學習策略,加強對學生課外預習、復習及其它課外作業(yè)的指導與要求,經(jīng)常進行檢查并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一部分,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與鞏固。
5.此外,結(jié)合國際國內(nèi)時事播放職業(yè)口譯現(xiàn)場口譯錄音,精聽并分析名人演說的特點及翻譯,欣賞TIMES、VOA等DVD視聽材料。這些DVD記錄片和電影配有中英文字幕,既適合聽力和口譯練習,又能讓學生開闊眼界,極其適合于口譯教學。
四、課中反思
在課程進行當中,不斷地根據(jù)學生的反饋進行總結(jié),對各種已經(jīng)使用的教學策略進行反思、修正和改良,并繼續(xù)嘗試和探索新的教學策略,使這種再反思、再探索和再改進的良好教學行為系統(tǒng)化,有利于教師提高科研鉆研精神,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yè)能力與教學能力。
例如,剛開始上這門課程的時候,筆者一直都是在上課時把新詞、生詞和難詞解說清楚,再進行口譯的其它練習。但與學生交流后,發(fā)現(xiàn)這樣不僅費時費力,還達不到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無法提高學習效果。后來就改為學生在課外自主查找新詞、生詞和難詞的相關語言點和知識點,在課堂上只是對一些學生可能無法理解或深入理解的知識進行學習。在進行翻譯技能實踐練習中,也是由課堂中以教師講解為主改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模式,具體步驟是:(1)學生進行一定的口譯材料精聽練習后,自行翻譯材料,并寫在練習薄里。(要求學生隨堂帶字典)。(2)翻譯小組協(xié)作,寫在小組練習薄里。(3)課后:各小組完成“合作學習”后將練習薄上交,由教師進行整理及批閱,提示但并不明示學生在翻譯當中的問題,并將比較有典型意義的譯文打印出來發(fā)給學生。(4)學生對教師的反饋進行思考及下一輪的更正,并討論有典型意義的譯文的優(yōu)劣之處。
這種從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到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的轉(zhuǎn)變,帶動學生進行獨立的學習和思考,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更高級的思維,增加了學生口頭復述信息或知識的機會,并加強學生的積極參與精神。
五、問卷調(diào)查、訪談結(jié)果及反思
在學期過半時,為了更好地了解翻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模式的效果,筆者進行了關于學生對此項合作學習想法的問卷調(diào)查,當中包括對各項合作學習活動的喜愛程度的定量問題,及對于合作學習的利與弊的開放性問題。發(fā)放問卷33份,回收有效問卷31份。問卷相關內(nèi)容及結(jié)果如下所示:
請按順序給以下中級口譯課程中合作學習的不同教學活動打分(最喜歡為5分,比較喜歡為4分,一般為3分,比較不喜歡為2分,最不喜歡為1分):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出:
1.在第一欄關于對進行基礎口譯聽力練習的問題中,教師與學生評分是最為接近的,說明師生們都對口譯學習中提高聽力技能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認識與共識。因為學生們很少接觸口譯課程里涵蓋的經(jīng)貿(mào)、政治及商務類的知識,但這些知識卻是他們的專業(yè)所必需的,對他們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們對于這類知識的聽說輸入有著極大的興趣。
2.至于自己來翻譯前面完成的基礎口譯聽力練習材料,部分同學有點畏難情緒,也覺得比較枯燥。但是也有較大一部分自覺能力較高的同學(45.2%)意識到雖然這項任務艱巨,但是能學習到比較多的知識。從教師的角度來看,這是口譯學習中相當基礎的一步,既可以補充相關的背景知識輸入,提高他們的翻譯技能,也能夠使學生們具備一定的跨文化認知和理解能力,因此,在這項中,教師的評分是比學生要相對高些。
3.在第三項進行小組的合作翻譯這個方面,教師與學生的評分又再次出現(xiàn)了較大的差異,說明教師從理論的角度是認可這種合作學習的優(yōu)點并愿意推廣在教學中的意愿,但是實踐起來卻還有著不少的問題,需要教師去反思并努力糾正。
4.第四項是對師生共同討論合作譯文的優(yōu)劣之處的評分,這次學生平均評分為3.9,教師給了4.1分,說明師生們都對這項教學活動比較肯定,特別是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后,需要教師的點評和指導,才能解惑并獲得更多的知識。
另一方面,對于合作學習的利與弊的開放性問題,學生的回答中基本集中在三個方面:
一是由于合作學習是按學生規(guī)定的座位來分組,因此,在一些有明顯強弱之分的組合中,此項活動效果并不明顯,也讓他們覺得浪費了課堂的學習時間。正如許悅婷(2007)的研究證明的:隨機的分組方式雖然簡便,但卻對小組活動帶來負面影響。但是學習水平相當?shù)慕M員,則是相當喜愛這種合作學習的活動,并認為兩個人不同的想法會帶來創(chuàng)意的火花。
二是由于教師希望保證合作學習的時間與質(zhì)量,往往是在課堂上來完成合作翻譯的步驟,一些學生都覺得可以利用課外時間來完成,但是他們也意識到這同樣會受到組員間宿舍和學習時間不同,無法保證學習條件的限制。
三是相同的合作學習的時間及任務,一方面同學都有緊迫感,抓緊時間來討論完成學習任務,感覺課堂相當充實,另一方面,一些學習水平較高的同學則會有“吃不飽”的感覺,強烈要求更多的學習任務。
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的實際應用中出現(xiàn)的問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要想真正改善課堂教學質(zhì)量,讓學生“動起來”,就要研究如何使得合作學習更有實效性,所以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形勢下,如何結(jié)合課堂教學實際探討有效合作學習的策略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尹朝,2007)。因此,通過學生的反饋和自己的反思,筆者在其后的半個學期中特別注意了如下細節(jié)問題。
(1)材料難度要適宜。選擇適當?shù)奈恼拢蠈W生的興趣且難易適中,如果偏易則注重學生口譯操練多些,可展開發(fā)表看法等;如果偏難則可在布置任務前先引導學生理解,布置任務后延長時間讓學生完成任務。
(2)教師監(jiān)控要得力。教師要確保小組成員明確自己承擔的責任,并監(jiān)控學生的學習活動,保證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預期任務,必要時對他們提供幫助,做好協(xié)調(diào)工作。因此要對這類學生提更高的要求,布置更多的課堂任務。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正如謝金霞(2006)在談到合作學習分組中出現(xiàn)的問題時所發(fā)現(xiàn)的:對于合作學習中的弱勢群體給予其更多的關注和鼓勵,為其創(chuàng)造更多的英語實踐機會,引導其積極地參與小組合作學習。
?。?)及時檢查和總結(jié)。學生任務完成后,教師應檢查學生的活動情況,查缺補漏,做出評價。同時還要幫助學生使學到的內(nèi)容系統(tǒng)化,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拓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重視反饋信息。課后教師要積極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興趣及對課程的看法,必要時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調(diào)整時間安排和任務設計,不斷改進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
六、翻譯“合作學習”的個案研究及定性分析
為了更好地理解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所起的作用,以及合作學習發(fā)揮作用的機制,在學期即將結(jié)束之時,本研究還選取了兩個對合作學習評分較高,比較有典型性的合作小組的作業(yè),通過小組成員在合作之前及之后的作業(yè)對比做個案研究,并作一定的定性分析。
1.Wherever he goes,a tourist in Singapore will see a world of trees and an ocean of flowers.
第1組組員A譯文:一個新加坡的游客,無論他走到哪里,都會看到許多樹和花的海洋。
第1組組員B譯文:無論一個旅行者走到哪里,在新加坡,他將會看到一個樹的世界和一個花的海洋。
合作后的譯文:一個新加坡的旅客,無論他走到哪里,都會看見樹的世界和花的海洋。
定性分析:從以上的譯文對比,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合作學習后,這兩個組員共同翻譯出來的譯文和他們之前的譯文是有一定區(qū)別的,主要體現(xiàn)在tourist這個詞的譯法上,采用了一個大家都能認可的譯法:旅客;在wherever這個方式狀語位置的處理上,則主要聽從組員A的意見,選用了更能貼近原文的譯法;而在最后隱喻的譯法上,則聽從組員B的意見,保留了原文中的隱喻效果,而且還把兩個“一個”這些不必要的直譯給刪除了,使得譯文更簡潔,更流暢。
2.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tireless effort, the long-cherished dream of greening and beautifying the country has been fulfilled.
第2組組員A譯文:在持久努力了30多年之后,綠化和美麗國家的愿望終于實現(xiàn)了。
第2組組員B譯文:在經(jīng)過了30年的艱苦努力,和長期致力綠化愿望后,這個城市終于被這些美麗充滿。
合作后的譯文:在經(jīng)過了30多年的努力奮斗之后,這個綠化和美化國家的夙愿得以實現(xiàn)了。
定性分析:從以上的譯文對比,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合作學習后,組員B譯文中明顯錯譯現(xiàn)象比較嚴重的部分沒有再出現(xiàn)在合作后的譯文中,而且,合作后的譯文不僅選用了組員A的譯文中比較忠實于原文的方面,也對此進行了詞句的加工和修飾,如long-cherished dream譯成夙愿就避免了原來組員A的漏譯現(xiàn)象,而且還貼近了原文中的修辭效果。
以上兩個個案分析,說明了合作學習可以讓組員都進行分析、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英語翻譯技能與合作能力都會有一定的提高。雖然在分組時還要考慮更全面,但是一旦選擇了合適的組員,并形成了合作學習的有效機制,那么,合作學習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還是會有很大作用的。
580271d1d9547299c90289018798ec23 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在口譯課程中,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水平,而且對于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也是有利的。當然,在實踐中我們還要不斷完善分組模式、解決自主學習占用課堂時間過多的問題、尋找到更適合學生實際能力的材料等,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充分發(fā)揮這種學習模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袁洪.自主學習理論指導下的翻譯教學[J].外語研究考
試周刊,(2):86-87.
?。?] 邱瑞君.探析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多元化英語教學法
?。跩].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1):
73-75.
[3] 譚頂良.學習風格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 王金波,王燕.大學英語教學背景下翻譯教學的個案研究
?。跩].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14(2):5-29.
?。?] 許悅婷.促進合作學習的有效分組方式研究[J].茂名學
院學報,2007,17(2):22-24.
?。?] 謝金霞.關注英語合作學習中的弱勢群體[J].江西教育,
2006,(7):66-67.
A Constructivism-Based Model Characteristic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termediate English Interpretation Course
MENG Shi-qian
Abstract: This 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