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孫中山廉政思想及其啟示

        2012-12-29 00:00:00趙天寶

        關鍵詞: 孫中山;廉政思想;廉政建設;五權分立;權能分治;監(jiān)察權;考試制度

        摘 要: 為建立廉潔政府并遏制官吏腐敗,孫中山遍考中外歷史,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五權分立”和“權能分治”學說,并創(chuàng)立考試院和監(jiān)察院,從制度建設和人才選任兩個方面著手防治腐敗和堵塞腐源,可見孫中山廉政思想的形成與其所處時代背景和個人的中西求學經(jīng)歷及創(chuàng)建中華民國的革命經(jīng)歷密切相關。其制定廉政專門法律與設立廉政專門機構、嚴格考試用人制度以實現(xiàn)廉潔政治,以及在學習西方先進經(jīng)驗的同時汲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以銓選人才和立法治腐的思想和實踐,對當下中國的廉政建設依然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

        中圖分類號: D693.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9-4474(2012)05-0087-06

        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際,撫今追昔,孫中山先生為建立自由、平等、博愛的民主國家而奔走吶喊的身影依稀可見。誠如黨的十五大報告所言:“一個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在前進道路上經(jīng)歷了三次歷史性變化,產(chǎn)生了三位站在時代前列的偉大人物: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薄?〕孫中山作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畢生致力于追求祖國的獨立和統(tǒng)一、民主與富強,“愛國如命”正是對他光輝而短暫一生的真實寫照。他不僅領導革命志士創(chuàng)建了中華民國,而且在哲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等領域也頗有建樹,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遺產(chǎn),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研究。但遺憾的是,迄今為止,對中山先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憲政思想方面①,對其廉政思想的研究則比較少。本文擬就此略作探討,以求方家指正。

        一、孫中山廉政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 思想,是指“客觀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識中經(jīng)過思維活動而產(chǎn)生的結果”〔2〕。申言之,思想主要是對社會問題的洞察,并試圖提出解決問題的良方的一種思維過程。而廉政思想主要是為了保證政府官員廉潔從政以避免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不良影響及危害而設計的一套理論。孫中山先生就曾對“廉政”作過深入細致的探討,其廉政思想至今依然熠熠生輝。

        (一)建章立制,遏制腐敗

        孫中山經(jīng)歷坎坷,遍歷歐美諸國。在目睹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歐美國家尤其是美國、英國、法國等國的政治清明后,他深知孟德斯鳩所論的正確:“如果同一個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貴族或平民組成的同一個機關行使這三種權力,即制定法律權、執(zhí)行公共決議權和裁判私人犯罪或爭訟權,則一切便都完了”〔3〕。孟氏所言的實質是,政府權力不能過分集中,否則必然陷入專制主義的泥潭。為建立一個廉潔政府并防止官吏腐敗,孫中山遍考中外廉政理論及實踐,提出了“五權分立”和“權能分治”學說,并進行了實踐,進而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系列廉政法規(guī)及政策。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3卷第5期

        趙天寶 孫中山廉政思想及其啟示中華民國成立之初,孫中山多次強調:“共和國之根本在法律……國之大事,依法律解決”〔4〕,“國無法則不立”〔5〕。這充分體現(xiàn)了孫中山法律至上、以法治國的思想,也從側面反映出其力圖以法律遏制官吏腐敗的良苦用心。其政體五權分立與權能分治理論更能充分說明這一點。所謂權能分治,在孫中山看來,“政就是眾人之事,集合眾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政權;政權就可以說是民權。治是管理眾人之事,集合管理眾人之事的大力量,便叫做治權;治權就可以說是政府權”〔6〕。申言之,政權是人民管理政府的權力,即選舉權、罷免權、創(chuàng)制權和復決權的完美統(tǒng)一:“其國民有直接選舉官員之權,有直接罷免官員之權;有直接創(chuàng)制法律之權;有直接復決法律之權”〔6〕。究其實質,就是要讓政府的權力和行為時時刻刻處于人民的監(jiān)督之下,以保證政府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而治權是指政府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即把治權“完全交到政府的機關之內(nèi),要政府有很大的力量治理全國事務”〔7〕。這實際上是要保持政府的高效運轉,以應對國家和社會中發(fā)生的一切事務。

        為了保持治權的有效運行并保證政府的廉潔,孫中山設計了“五權分立”的政體,即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考試權和監(jiān)察權分立,各自對應的部門是立法院、行政院、司法院、考試院和監(jiān)察院。前三權系孫中山仿效歐美而建,后兩權為繼承我國傳統(tǒng)所創(chuàng)。之所以如此,孫中山坦言:“歐洲立憲之精義,發(fā)于孟德斯鳩,所謂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是已。歐洲立憲法之國,莫不行之;然余游歐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選舉之弊,絕不可無以救之。而中國相傳考試之制、糾察之制,實有其精義足以濟歐美法律、政治之窮,固主張以考試、糾察二權,與立法、司法、行政之權并立,合為五權憲法”〔8〕。

        正是以“權能分治”思想與“五權分立”理論為基礎,孫中山主持制定了一系列廉政法規(guī)來防止權力腐敗、制約官員濫用權力。首先,從憲法層面制定了《修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中央行政各部及其權限》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至此,國民政府才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立人民監(jiān)督、權力制衡等原則來防治腐敗。其次,在部門法層面,國民政府相繼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中央行政各部及其權限》、《嚴禁官吏違法令》、《文官懲戒法草案》、《司法官懲戒法草案》、《審計官懲戒法草案》等法規(guī)及政策,對各級各類政府官員,尤其是公、檢、法公職人員提出了嚴格的廉政要求,表現(xiàn)了孫中山主持的臨時政府堅決治腐懲貪的決心。

        (二)重視“用人”,堵塞腐源

        “廉者,政之本也。”(《晏子春秋·內(nèi)篇雜下》)而國家要實現(xiàn)廉政,如何用人是關鍵。因為各級官吏均從“人”中選拔。官員是國家權力的實際持有者與行使者,所以吏治腐敗是政府的大敵,正確選拔和任用官吏就能形成堵塞腐敗源頭的一道重要防線。誠如孔子所言:“為政在人。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保ā抖Y記·中庸》)孫中山對此頗為贊同,認為選任人才關系到廉政的實現(xiàn),進而關系到政權的穩(wěn)固和社會的穩(wěn)定,必須慎之又慎。在此基礎上,孫中山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用人”觀。

        第一,要求官吏做人民公仆。這是官吏保證自身廉潔的內(nèi)在要求,也是政府實現(xiàn)廉政的思想保證。在長期的革命和政治生涯中,孫中山深深認識到:“家之本,在于人民”〔5〕,這也是他將國名定為“中華民國”的原因?!爸腥A民國者,人民之國也”〔9〕,“人民即是主人,官府即是公仆”〔5〕。這些宏論深深表達了孫中山的民權觀念,同時也是對官吏提出的廉潔要求,亦即民國一切官吏,不論其職位高低和財產(chǎn)多少,“上而總統(tǒng),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9〕。這種天下為公、主權在民的理論不僅在當時振聾發(fā)聵,即使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官吏為人民公仆的理念令人深思,即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官吏是仆人,人民才是主人,不能本末倒置。既然仆人是為主人服務的,那么官吏有什么理由去為一己之私利而貪污腐敗呢?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為“主人”謀利益呢?是故孫中山告誡國民黨員及各級官吏:“不可居心發(fā)財,想做大官;要立志犧牲,想做大事”〔10〕。由此可見,“官為民仆”是孫中山廉政思想的核心和基石,是搞好廉政建設的首要條件。在他看來,加強“官為民仆”的廉政教育,可培養(yǎng)官吏的公仆意識,增強其防腐信念,使其做到嚴以律己,束身自愛。

        第二,通過考試選拔官吏。毋庸置疑,人才是治國之本,而如何用人和用什么樣的人來擔任官吏,就是能否推行廉政的關鍵。孫中山認為,“立國之本,在于立本;立本之道,在于任賢”〔10〕,因而應“惟才能是舉,不問其黨與省”〔5〕??梢妼O中山的用人標準是:唯才是舉,任人唯賢。標準已確定,如何執(zhí)行這個標準就成了重點。因此,孫中山進一步提出了選拔人才的方法:“任官授職,必賴賢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試”〔5〕;“凡是我們的公仆都要經(jīng)過考試,不能隨便亂用”〔11〕。孫中山對通過考試用人授官制度的重視,一方面緣于他對晚清任官制度所造成的貪污腐敗成風的徹底絕望,因其“任官授職,不問其才能之何若,而問其權勢之有無”〔5〕;另一方面緣于他對民國成立之初用人制度的理性反思:“民國成立后官場一片污濁,與沒有實行考試錄人有關”〔5〕。正是緣于對用人制度的深刻洞察,孫中山才專門在民國政體中設置考試院以行使考試權,使其成為與立法、行政、司法、監(jiān)察并行的五權之一。這種制度設計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盡管這種考試選拔制度存在缺陷,但在當時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替代的情況下,不失為一種最嚴密、最公平的選拔優(yōu)秀人才進入政府的方式。因為考試作為一種公開的競爭方式,不僅能把社會下層的優(yōu)秀分子選拔上來,更重要的是能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一些不學無術的紈绔子弟進入政府機構。同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任人唯親的弊端,客觀上也能起到堵塞腐敗源頭的效果。

        (三)嚴格監(jiān)察,懲治腐敗

        縱觀古今中外,掌權者濫用權力是人類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誠如孟德斯鳩所言:“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jīng)驗?!薄?〕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是故孟氏對此弊病開出的藥方是:“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約束權力?!薄?〕申言之,權力必須受到制約,權力行使者必須受到監(jiān)督,以保證權力在法律預設的軌道內(nèi)運行??陀^地講,孫中山對監(jiān)察權的重視不僅超越了中國古代任何一個王朝,而且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也毫不遜色。

        第一,政府及其官吏必須受人民監(jiān)督。孫中山認為:“官吏不過人民之仆,當受人民之監(jiān)督制裁也,其循良者,吾民當任用之,其酷劣者,當淘汰之而已?!薄?〕這是孫中山廉政思想的基礎,即政權屬于人民,尤其是選舉和罷免官吏是國家賦予人民的神圣權力。孫中山深知,“構成一個社會或國家的人民是整個國家中的一切權力的源泉”,“人民的意志是任何政府唯一合法的基礎”〔12〕。而為了避免一些官吏選舉前取悅民心,上任后濫權貪腐,國家就必須保障人民行使隨時監(jiān)督官吏的權力,要將官吏的一舉一動置于人民雪亮眼睛的監(jiān)督之下,使之不能腐敗、不敢腐敗。

        第二,主張監(jiān)察權獨立。人民的監(jiān)督固然極其重要,但專門監(jiān)察機構的監(jiān)督更不可或缺。因為人民監(jiān)督多是事后監(jiān)督,而監(jiān)察機關的監(jiān)督則是日常監(jiān)督,只有此類監(jiān)督才能將官員的貪腐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因此,孫中山堅決主張監(jiān)察權的獨立。這首先緣于他對中國古代監(jiān)察制度的服膺:“自唐虞賡歌飏拜以來,左史記言,右吏記事,行人采風之官,百二十國寶書之藏,所以立綱紀、通民情也。自茲以降,漢重御史大夫之制,唐重分司御史之職,宋有御史中丞、殿中丞。明清兩代御史,官品雖小而權重內(nèi)外,上自君相,下至微職,儆惕惶恐,不敢犯法。御史自有特權,受廷杖、受譴責在所不計,何等風節(jié),何等氣概!”〔13〕其次是因為孫中山遍歷歐美,深深覺察到“三權分立”政體的弊端,“比方美國糾察權歸議院掌握,往往擅用此權,挾制行政機關,使之不得不傾首聽命,因此常常形成議會專制”〔14〕。因此,孫中山認為,只有把監(jiān)察權從議會中獨立出來,使之成為一種獨立于立法、行政、司法、考試之外的權力,才能更好地防止國會專制或總統(tǒng)專制,才能更為有效地監(jiān)督官吏行為,從而盡早發(fā)現(xiàn)腐敗,扼制腐敗。當然,孫中山主張監(jiān)察權獨立,并不是對監(jiān)察院及其官吏放任自流,從而讓其自身腐敗可逃脫法律懲罰,而是認為,有違法犯罪行為的監(jiān)察人員應由國民大會自行彈劾甚至予以罷免〔9〕,使監(jiān)察院也處于國會和人民的監(jiān)督之下,由此形成一套嚴密的監(jiān)察體制,以防止國家官吏由人民的“公仆”蛻變?yōu)椤爸魅恕?,從而在最大程度上預防、制約官吏的腐敗。

        二、孫中山廉政思想產(chǎn)生的原因 一個人一種思想的產(chǎn)生均離不開其所處的時代,同時與其經(jīng)歷和洞察力密切相關。孫中山廉政思想的產(chǎn)生亦不例外,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目睹晚清腐敗現(xiàn)狀。清末70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一方面,隨著1885年中法戰(zhàn)爭、1895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中清政府一次又一次的慘敗,晚清政府的對外軟弱無能徹底暴露在國人面前。另一方面,晚清政府的官場腐敗也昭然若揭。孫中山曾憤然直言,晚清整個官場“婪索之風已成習慣,官以財?shù)?,政以賄成”〔13〕;“政治不修,綱維敗壞,朝廷則鬻爵賣官,公行賄路,官府則剝民刮地,暴過虎狼”〔13〕。面對如此腐敗的政府與官吏,孫中山對廉潔政治的渴求以及建立一個政治清明的民主共和國的想法的產(chǎn)生自然在情理之中。尤其是孫中山看到官吏欺壓殘害人民,人民卻申訴無門時,更是義憤填膺:“國民對現(xiàn)行之法律典章,惟有兢兢遵守而已”〔15〕;對于司法官吏的裁定和審判,“人民沒有發(fā)言權。不論如何不公,如何殘暴,在這里是無從申訴的”〔13〕。晚清政府的腐敗加重了人民的苦難,也從一個側面促使了孫中山廉政思想的誕生。這是孫中山廉政思想產(chǎn)生的社會根源。

        第二,吸取外國先進經(jīng)驗。孫中山自14歲起就隨母親遷居美國檀香山,這里是其兄長孫眉創(chuàng)業(yè)之處,也是孫中山開始學習西方先進文化的地方。以后,孫中山在香港讀完大學,遍歷歐美諸國,探尋救國救民之路。西方的政治文明、發(fā)達的科技以及民主與法治都深深地影響了他。誠如其老師康德黎所說,“孫中山經(jīng)常閱讀有關的政治、外交、法律、軍事海軍的書籍”,這些“占據(jù)了他的注意,而且細心和耐心地研究”〔16〕。正是對西方政治及法律的深入了解促進了孫中山“權能分治”、“五權憲法”等理論的逐步形成,而這也正是孫中山建立廉潔政府的理論基礎。此外,”讓人民來監(jiān)督政府“的思想也是孫中山在學習并比較美國、英國、法國、瑞士等國的民主政治后產(chǎn)生的。其中,孫中山最推崇瑞士的民主制度,認為瑞士“民有選舉官吏之權,民有罷免官吏之權,民有創(chuàng)制法案之權,民有復決法案之權,此之謂四大民權”〔9〕。這正是孫中山一貫提倡的“人民掌握國家政權,官吏皆為人民公樸”思想的先聲。

        第三,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一點對孫中山來講尤其難能可貴。孫中山長期旅居國外,精通英語,較早接受西方先進思想。但孫中山不僅沒有因此而否定中國文化,甚至還受到儒家傳統(tǒng)思想的極大影響。孫中山特別推崇孔子的一段話:“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保ā抖Y記·禮運》)這段話所反映出的人類最完美的大同政治思想,深深震撼著孫中山的心靈。孫中山說:“孔子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便是主張民權的大同世界。……堯舜的政治,名義上雖然用君權,實際上是行民權,所以孔子總是崇仰他的?!薄?〕這也恰恰是孫中山廉政思想中“天下為公,唯才是舉”的根源之一。正是在此基礎上,孫中山又考諸中外歷史,發(fā)現(xiàn)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監(jiān)察制度比較科學且相對獨立,故其融合中西,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了“五權分立”的憲政理論,并建立考試院、監(jiān)察院、立法院、行政院、司法院平行并立的政府架構,不僅為中華民國的廉政建設奠定了基礎,也是其廉政思想的具體實踐。

        三、孫中山廉政思想的啟示 綜上所述,孫中山廉政思想的形成緣自他對晚清政府腐敗之風盛行的深刻反思,緣自他振興中華民族的執(zhí)著信念。百年已逝,撫今追昔,孫中山的廉政思想對當今我國的反腐倡廉依然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

        (一)制定廉政專門法律和設立廉政專門機構,以扼制腐敗之風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尤其是自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官員腐敗之風愈演愈烈,嚴重敗壞了干部作風,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人民對貪官更是切齒痛恨。細究其因,相關法律存在漏洞與監(jiān)管不力是主要原因。盡管我國已頒布《公務員法》、《監(jiān)察法》等法律和《關于實行黨政領導干部問責的暫行規(guī)定》、《關于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guī)定》等法規(guī),但專門的廉政法尚未出臺。且這些法規(guī)的一些規(guī)定較為籠統(tǒng),無意間給貪官污吏逃脫懲罰留下了空間。因此,應借鑒孫中山的廉政思想,制定廉政專門法律。如全國人大應當啟動廉政法律的制定工作,綜合先前相關廉政規(guī)定的優(yōu)點,克服其不足,制定出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廉政法》,對各級官員的廉政監(jiān)管做出明確規(guī)定,以利于有效扼制腐敗。

        廉政專門立法只是第一步,因為“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離婁上》),執(zhí)法才是重中之重。當前相關廉政執(zhí)法機構有紀委、監(jiān)察部門、檢察院等機關,由于各機關對貪賄行為認識的不同,可能會影響對貪官污吏的打擊力度,因此要借鑒孫中山專門設立監(jiān)察院的做法,設立專門廉政機構,使其直屬于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孫中山所言的“身為官吏者,上下相蒙相結,有利則各飽其私囊,有害則各委其責任。貪婪勒索之風,已成習慣”〔13〕的惡劣官風,才能有效克服政出多門的弊端,扼制當下的腐敗之風。

        (二)嚴格考試用人制度,做到賢能并舉,保障政府官員的廉潔性

        毋庸置疑,官員是政府的“細胞”,如果每個官員均能以孫中山主張的“天下為公,官為民仆”為做官箴言且身體力行,建設廉潔政府自不待言。是故選用什么樣的人進入政府為官就尤為重要。選人標準易定,亦即賢能并舉、德才兼?zhèn)洌驗椤暗虏偶鎮(zhèn)渥鳛檫x拔人才的標準是歷史做出的結論,是經(jīng)過長期的反復實踐和理論探討逐步達成的一個共識”〔17〕。但選拔官員的方法倒是百家爭鳴。對此,孫中山的考試選官之法值得借鑒。孫中山多次指出考試選官的重要性:“以后國家用人行政,凡是我們的公仆,都要經(jīng)過考試”〔11〕;“任用官吏,在君主朝代,可能不用考試,共和時代,考試是萬不可少的,故兄弟想于三權之外,加多一個考試權”〔18〕。其目的無非是要通過考試這種選拔方式集優(yōu)淘劣。為了防止考試中的腐敗,他還主張專門設立考試院行使考試權,并使其與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監(jiān)察權并列。這種權力之高可能令今天的有關考試主管機關也難以望其項背。

        孫中山主張的考試選官對象范圍之廣也值得我們參考。孫中山強調:“國民大會及五院職員,與夫全國大小官吏,其資格皆由考試院定之”〔9〕;“且為人民之代表,與受人民之委任者,不但須經(jīng)選舉,尤須經(jīng)考試一掃近日金錢選舉、勢力選舉之惡習,可期為國家得適當之人才”〔15〕。孫中山之所以主張嚴把人才入門關,提出大小官吏皆需考試,目的之一是要選出“內(nèi)行”人才,克服今天仍然令百姓反感、令專家擔憂的“外行管理內(nèi)行”的弊端。因為“外行”決策的失誤可能會給我們的事業(yè)帶來嚴重損失,退一步講也會影響政府行政效率,并且很難避免貪腐行為的發(fā)生?!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論語·子路》)這句話正是對官吏賢德的要求,也是對官吏腐敗的警示。孫中山深諳此道,故要求人民代表也要經(jīng)過考試,這也恰好切中當今我國人民代表選舉制中的一些弊端。當下全國人大代表由地域或行業(yè)選出,其中不乏精英人士,但由于未經(jīng)考試這個門檻,也確有因各種條件限制而無法很好行使人大代表權力者,他們只不過是“舉手代表”而已。長此以往,讓其保持廉潔,讓政府保持高效,恐怕只是一句空話。因此,堅持公務員隊伍凡進必考,堅決杜絕關系用人和親情用人,真正做到舉賢用能,為保障政府官員廉潔從政、實現(xiàn)政府的廉潔高效打下基礎,恐怕是孫中山廉政思想給予當今社會最深刻的啟示。

        (三)重視和善待傳統(tǒng),推進廉政建設

        傳統(tǒng)是現(xiàn)代的歷史根基,現(xiàn)代是傳統(tǒng)的發(fā)展延續(xù)。具體到廉政建設上,我國傳統(tǒng)的廉政思想不僅創(chuàng)造出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的歷史輝煌,而且對當今的廉政建設仍具有重要的借鑒作用。因此,在推進當下的廉政建設中,全盤否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謬論必須徹底摒棄,孫中山創(chuàng)立五權憲法理論時之融貫中西、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做法值得借鑒,因為“過去的傳統(tǒng)并不只是以往的記憶,它還是今人的生存背景。而其對于今人的意義,最終取決于他們自己的判斷、取舍和努力”〔19〕。孫中山在西方“三權分立”政體中增加考試權和監(jiān)察權,在行政機構中專門設置考試院與監(jiān)察院以形成五院制,都是他借外鑒古的大膽嘗試,也說明他對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對于像孫中山那樣長期在西方國家學習、生活的人而言,在中華民國的整體創(chuàng)建中時刻自覺吸收我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實為難能可貴。孫中山先生的廉政思想及其實踐時刻提醒我們:不能忘記傳統(tǒng),要正視和善待傳統(tǒng)。推進中國廉政建設,學習外國先進經(jīng)驗固然重要,汲取傳統(tǒng)文化精華亦必不可少。將二者結合以實現(xiàn)廉政思想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可能是當下中國實現(xiàn)廉政的必由之路。

        注釋:

        ①在中國知網(wǎng)上輸入關鍵詞“孫中山”,共搜索到相關文獻26748篇;輸入關鍵詞“孫中山思想”,共搜索到文獻515篇,其中多是關于孫中山憲政思想和五權憲法的論述。輸入關鍵詞“孫中山廉政”,則僅搜到2篇文獻:一是唐賢秋、王銀娥《孫中山的廉政理論與實踐論略》,載于《唐都學刊》2007年第5期;二是杜銳敏、張時碧《孫中山的廉政思想淺析》,載于《前沿》2007年第4期。筆者最后訪問日期為2011年5月14日。

        參考文獻:

        〔1〕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N〕.人民日報,19970921(1).

        〔2〕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K〕.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1290.

        〔3〕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冊)〔M〕.張雁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155-156,154,155.

        〔4〕孫中山全集(第4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5:448.

        〔5〕孫中山全集(第2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2:359,2,479,119,134,9,347.

        〔6〕孫中山全集(第9卷)〔M〕.中華書局,1986:345,321,314.

        〔7〕孫中山全集(第8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6:492.

        〔8〕孫中山全集(第7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5:61.

        〔9〕孫中山全集(第6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5:211,211,223-224,205,412-413,205.

        〔10〕孫中山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90,80.

        〔11〕孫中山全集(第5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5:495,495.

        〔12〕杰弗遜.杰弗遜文選〔M〕.王 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51.

        〔13〕孫中山全集(第1卷)〔M〕.北京:中華書局,1981:444,51,21,240,50.

        〔14〕黃 彥.孫文選集(下冊)〔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27.

        〔15〕陳旭麓.孫中山集外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52,35.

        〔16〕康德黎,等.孫逸仙與新中國〔M〕.鄭名中,陳鶴侶,譯.上海:上海民智書局,1930:144.

        〔17〕田建榮.中國考試思想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361.

        〔18〕孫中山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575.

        〔19〕梁治平.法意與人情〔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4:13.

        (責任編輯:劉永淑)

        91九色极品探花内射| 精品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卡| 亚洲码国产精品高潮在线| 国产高级黄区18勿进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三级av一区二区| 日本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video性欧美熟妇|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男女调情视频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人妻| 久久av粉嫩一区二区| 真实国产老熟女无套中出| 亚洲国产精品自拍一区|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免费av片在线观看网址|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女人91精品嗷嗷嗷嗷| 亚洲hd高清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国产v片在线观看|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另类小说|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麻豆| 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18禁无码| 99福利网| 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精品久久激情国产片| 欲妇荡岳丰满少妇岳|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网站| 国产熟女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亚洲欧美中文v日韩v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黑丝美胸| 亚洲av片在线观看| 国产91在线免费| 精品蜜桃av免费观看| 欧美牲交videossexeso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