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lián)作為中華民族的特殊文化形式,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婚喪嫁娶、喬遷開業(yè),都要貼對聯(lián),特別是過春節(jié),家家門上都少不了大紅的對聯(lián)。
春節(jié)時候貼的對聯(lián),叫做春聯(lián),春聯(lián)營造了熱鬧喜慶的氣氛,含有美好的祝福,意義上顯得美,書法也美。
20世紀70年代,我還是個孩子時,隨媽媽生活在她任教的陽泉郊區(qū)山底村。每年放了寒假,一近年關,村里的人就買好紅紙送到學校,老師們都要義務為村民寫對聯(lián)。有個叫王德明的老教師,平時愛好書法,這個時候尤其受歡迎,他的辦公桌上紅紙卷兒堆成了小山。
王老師龍飛鳳舞地不停地寫著春聯(lián),我跟著王老師練過書法,頭幾年我只是幫著他撕紙、疊印子,把寫好的對聯(lián)擺放在地上晾干,然后再捆起來,后來,王老師也讓我拿著小筆在一邊寫橫批。
王老師的一個拿手絕活就是畫“福”字,只見他三下五除二,就畫成了一個拄著拐杖、滿臉笑容的老壽星樣的“福”字,家家戶戶門上都覺得貼上這個“?!弊趾芄獠?。
80年代,媽媽工作調動,我隨著媽媽搬到了河底鎮(zhèn)。河底鎮(zhèn)是一個有歷史的明清古鎮(zhèn),文化底蘊深厚。過年的時候,沿著古街一走,就可以欣賞到各家的對聯(lián),有楷書、有隸書;有用黑墨寫的,有用金粉寫的;有用大紅紙寫的,有用燙著各種圖案的紅紙寫的,從內容到形式豐富多彩,真像是一個別具特色的書法展。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對聯(lián)漸漸地演變成了統(tǒng)一的印刷品了。對聯(lián)一年年更加精美了,業(yè)務公司免費派送,人們省了不少事,不用再去買紙找人寫對聯(lián)了,人壽、移動、聯(lián)通等各家公司都把送春聯(lián)作為聯(lián)絡客戶兼免費廣告的營銷策略做到家了,但看著千家萬戶門上的對聯(lián)一模一樣的面孔,不知為何,覺得不怎么對味了。雖然還是一樣的火紅的對子,卻再也找不到過去對聯(lián)中那鮮活的靈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