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期,中美關(guān)系開始解凍。1972年2月,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踏上了中國的國土。
在為尼克松組織的一系列歡迎活動中,有一項是國家體委組織的體育表演。我有幸被選中去首都體育館做觀眾。雖然是15000名觀眾之一,但也要做嚴格的政治審查,還要開會,學習注意事項。要求非常嚴格,幾點到場,從哪個門進出,什么表情,穿什么衣服,都規(guī)定的很細致。
對服裝的要求給我們出了難題,要求要穿的漂亮,鮮艷。北京的二月正值寒冬臘月,這個季節(jié)沒什么漂亮衣服可以穿,再有就是“文革”開始后,還有多少人存著光鮮漂亮的衣服?我沒有一件花衣服,除了藍的就是灰的或是國防綠的軍裝。我上上下下跑前跑后地找朋友同事親戚借衣服,還是沒有收獲。正趕這個時候,小舅舅、小舅母來北京探親,他們剛結(jié)婚不久,小舅母的粉紅色緞子面棉襖倒是很漂亮,我穿著也合適,但我又拿不準“文革”期間穿這樣的衣服是不是太過分了,又去找朋友借了件花罩衣套在了上面。
一切準備停當,2月23日晚,我們像去完成一個莊嚴而神圣的任務,奔赴首都體育館。有機會參加這樣的政治活動,我的心情又興奮又激動。
體育館內(nèi)座無虛席,正式開始前五分鐘,有組織的觀眾們都脫掉了棉大衣。瞬時間,觀眾席上的顏色把我驚呆了,這么多年來早已適應了暗色調(diào)的雙目真有點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不知道這些人在哪里挖掘出這些衣服,看來“破四舊”還很不徹底啊,呵呵。絕大多數(shù)的女觀眾都穿著非常鮮艷的綢緞、織錦緞小棉襖,有些很老式,但顏色絕對漂亮,特別是在體育館明亮的燈光下,顯得更加光彩奪目。那天,年輕的我真開眼了。
19點30分,周總理陪同尼克松夫婦進入了大廳,場內(nèi)的掌聲不很熱情,觀眾臉上展現(xiàn)的是不卑不亢含蓄的微笑(這是事先規(guī)定的)。坐定以后,開幕式是上百名運動員舉著紅旗,在運動員進行曲的伴奏下,邁著整齊的步伐列隊進入。場上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那聲音很震撼,觀眾們笑容也自然了,和幾分鐘前比較真是很滑稽很戲劇性。我心里為中國政府這種形式化的舉動感到有些尷尬。
我們的座位距離主席臺不是很遠,看到總理和尼克松夫婦不時笑容可掬地談著話,倒顯得比我們這些觀眾輕松了許多。這是我最后一次見總理了,雖然總理面容顯得蒼老,但仍然是神采奕奕,氣度不凡,顯示出輕松自如的大外交家風度。緊接著是體育表演,記得有乒乓球,羽毛球和體操,表演者都是世界冠軍獲得者或國內(nèi)有影響的運動員。印象最深的是體態(tài)臃腫的莊則棟和張燮林打了一場不怎么精彩的表演。還有我喜歡的女運動員林慧卿、鄭敏之。但無論精彩與否,觀眾報以的掌聲都非常熱烈。
表演結(jié)束后,我們以同樣控制著的掌聲和微笑送走了尼克松夫婦?;仡^一看觀眾席,瞬時間那五光十色、十分耀眼的畫面一下子變成了黑灰色,這是人們又套上了平時穿的大衣。我那歡快激動的心情也隨之暗淡下來,真為這灰黑下掩飾的美麗色彩而惋惜。我們按照指揮,有秩序地離開了首都體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