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宮這個特殊的群體中,賢德的后妃代不乏人。
十六國時期(304-439年),前趙皇后劉娥知書達禮,深明大體,皇帝劉聰寵愛得不得了。劉聰專門下詔,要為她建造一座氣派的宮殿,以示浩蕩皇恩,廷尉陳元達對此很不以為然,他誠懇地面諫劉聰,讓他以大局為重,收回這個命令。劉聰大怒,喝令將陳元達推出去斬首示眾。劉娥聞訊,馬上派人偷偷去法場讓劊子手暫緩動手,然后親筆上書劉聰,十分懇切地陳述道:“廷尉的諫阻,完完全全是為了國家,這樣的忠臣太寶貴了??杀菹聝H僅為了我一人,不僅不納忠言,反而還要殺他,實在讓我無地自容。自古以來,國家的亂政和衰亡,不少都是因為女人所致,我每次從書上看到這樣的記載,都會忿恨得茶飯不香。想不到,今天我自己就成了這種誤國的女人了!我還有什么面目做陛下的妻子?請讓我就死在這堂上,以補救陛下的過錯吧!”劉聰看罷大為感動,馬上召回陳元達,并把皇后劉娥的手書拿給他,感慨地說:“在外有你這樣的忠臣輔佐,在內有劉娥這樣的賢后輔助,我還有什么可憂慮的呢?”
幾百年后,又出現(xiàn)了一個劉娥,她就是北宋真宗皇帝的皇后,仁宗皇帝的養(yǎng)母章獻明肅皇太后。
她是民間戲曲《貍貓換太子》中的主角,但歷史上真實的她卻并非這樣糟糕。劉娥出身卑微,但極聰明,喜讀文史,善于做人,更兼氣質高雅,幾乎人人都親近她,真宗皇帝對她十分寵信。她由妃子而皇后,最后成為皇太后,并且垂簾聽政,成為一言九鼎的實際統(tǒng)治者。雖然這條路走得十分艱難,但她還是一路高歌,笑到了最后。
在一次封賞大會上,太后劉娥讓大臣們把各自在政界的子女親朋的名單上報朝廷。劉娥讓人把這些名單制成一張大表,名曰“百官公卿親族表”,將其掛在自己的臥室,朝夕觀睹,默記在心,凡是有人推薦某某升官,劉娥就要對照那張表,除非這個人真的出類拔萃,否則凡是表上有名者基本不用。官員們心中暗暗叫苦。劉娥還搞了《約束文武臣僚子弟詔》,要百官們按照上報的名單,切實承擔起教育和約束的責任,奉公守法,不稍逾越;否則,一旦違反了子弟詔,定將嚴懲不貸。
劉娥律已極嚴,清廉簡樸,甚于常人。劉娥的英明、果斷和剛毅,使朝政清明,正氣慰然,人心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