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父母打電話來咨詢,說是不是因為自己的離異使原來很優(yōu)秀的孩子變成學校的差等生,讓老師和同學瞧不起。因為最近著名演員、導演張國立之子張默因涉嫌吸毒被抓,很多評論把張默的墮落歸結(jié)于張國立的離婚。不健全的家庭,就不可能造就出健全人格的孩子。很多父母也開始反思自己的離異對孩子究竟造成怎樣的傷害?離異家庭的父母怎么做才能保證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離異家庭的家長和孩子,并咨詢了蘭州市第一中學的李老師。
家庭解體讓兒子成為“不良少年”
3年前,我和妻子離婚,兒子奇奇和我一起生活。奇奇和母親感情很深,但因為我對他母親的怨恨,他很少和母親來往。我一個人在外辛苦賺錢,很少照顧他,放學他就一個人在家,也變得越來越沉默。他對我的辛苦熟視無睹,還常常指責我對他冷漠,讓他感受不到家的溫暖。
因為心懷愧疚,所以奇奇在物質(zhì)方面的要求我一概滿足。剛上初二,他提出要買電腦,我第二天就把電腦搬回家。自從買了電腦后,我們父子倆有時一起玩,他對我的態(tài)度也不再敵視,也不再怪我沒時間陪他了。
我本以為可以安心地工作了,可是三個月后,奇奇班主任老師的電話讓我吃了一驚。老師說他已經(jīng)間隔著請了一個星期的假,都以母親從外地回來看他為由,還有假冒我簽字的請假條。
在我的嚴厲逼問下,兒子說出了真相。他在網(wǎng)聊時認識了一個外地網(wǎng)友,兩人一起打游戲,感情甚好。半個月前網(wǎng)友來蘭州,奇奇已經(jīng)連續(xù)幾個晚上與他在賓館里打游戲。為了這個網(wǎng)友,奇奇不僅花掉了自己的零花錢,還向同學借了幾百元錢。我曾試圖阻止他和那個網(wǎng)友的聯(lián)系,可是他說:“你阻止一次,但你總不能永遠不讓我交朋友吧?”想想孩子的話也有道理,但看著奇奇的現(xiàn)狀,讓我這個父親真是痛心疾首。
分散的家庭也可以有凝聚的愛
看到劉菲菲的一剎那,我沒有想到這樣開朗的女孩會是在一個已經(jīng)離異10年的家庭中長大。身為一班之長、學習優(yōu)秀的劉菲菲在我面前毫無羞澀,很自信地給我講起她的故事,分享她的幸福。
父母離異是在10年前。晚上回家吃過晚飯,爸爸給我端來牛奶,坐到床邊,告訴我如果想媽媽,就告訴他,他去把媽媽接回來。那時的我根本不懂爸爸、媽媽離婚意味著什么,但后來每個周末,媽媽都把我接到她那兒去住,有兩個溫暖的家,我覺得很幸福。
后來爸爸再婚了,因為心里覺著別扭一直不能接受。繼母對我很好,加上爸爸多次給我制造感情溝通的機會,我終于有一天叫了繼母一聲“阿姨”。沒想到,這兩個字讓她開心了好幾天。
我將這件事告訴媽媽時,媽媽夸我進步了,長大了。后來,繼母有了孩子,媽媽讓我搬到她那里。爸爸很感激媽媽的體諒,還定期來接我去他那里過周末。我在學校當班干部,還在校際演講比賽中拿到了一等獎。其實,對我的所有褒揚,都是對我父母的嘉獎,因為我是他們的孩子。我不能選擇自己成長的家庭,但感謝上蒼給了我這樣好的父母。
李老師解答:離異家庭更需要給孩子正確的愛
當年幼的孩子不得不面對父母離異的殘酷現(xiàn)實時,盡管年幼的他們不明白父母為什么離婚,但硬生生斬斷孩子對另一方的深厚感情,會使孩子的心靈承受近乎毀滅性的打擊,他們會因心靈支柱的一半轟然坍塌而恐慌不已;會因擔心父母不愛自己而絕望害怕。因此,離異父母無法為孩子保全一個家的話,一定要設法為他們保全父母的愛,保全孩子內(nèi)心的純凈和對愛的向往,千萬別讓孩子背負父母之間的恩怨,千萬別讓孩子在非此即彼的選擇中陷入混亂。
對離異父母的建議:首先,要調(diào)整自己的狀態(tài),盡量不要讓自己的不良情緒傳遞到孩子身上;其次,要意識到一對夫妻在婚姻解體之后,還是負有共同養(yǎng)育孩子的責任,只有彼此和睦相處,孩子才能健康成長;再有就是避免補償心態(tài),不要過度溺愛孩子;最后,教會孩子如何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孩子的心理壓力很大程度上來自同學的歧視,家長要鼓勵孩子多交健康的孩子做朋友,孩子的群體生活一旦正常,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責編 子衿)